13岁男孩患上白血病 父母争献骨髓诠释人间至爱
2010年,年仅13岁的王策经医院诊断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父母争着为他捐献骨髓。即便是面对接下来的高昂治疗费用,王策父母执著地表示:“我们就是卖肝卖肾也要救儿子。”而王策却始终坚持不能因为自己的疾病而拖累全家。
4月5日,记者在发电厂家属楼的王策家里见到了他的母亲陈志玲。刚一说到王策的病况,陈志玲便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儿子这么年轻,才18岁啊,我这个做妈的……心痛啊。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健康……”憋了多年无处诉说的痛苦、彷徨,此时如洪水般地倾泄而出,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噩梦惊碎父母心
对于王策来说,2010年11月前,这个家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却是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父亲王国祥在发电厂上班,母亲陈志玲是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一切的美好撞得支离破碎……
2010年11月5日清晨,陈志玲发现儿子有些异样,肚子、眼睛和腿脚都出现严重的浮肿,陈志玲带着王策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生说,治疗这种病的最好手段是做骨髓移植,但做骨髓移植除需花50余万元的手术费外,术后治疗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能否救活也是一个未知数,也许会人财两空。
从噩梦中惊醒的王国祥夫妇果断地作出一个选择: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夫妇俩首先想到的是卖房子,但却始终没有卖出去,他们只好用房子做抵押,从银行贷款13万元,但这些钱还不够一次的住院费用。在家人的奔走下,王策的病得到了中心医院、第十九中学、发电厂、红十字会等社会各界的关注。王国祥拿着第一笔筹款带孩子来到了哈医大二院治疗。因一直找不到全相合骨髓干细胞配型,只能吃药维持。2012年,王策先后对两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父母带着王策又远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求治。
仿佛一夜间,陈志玲苍老了许多。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她啜泣着自言自语:“我就是卖肝卖肾也要救儿子。”听到母亲的哭泣,王策安慰道:“你这样做,我心里会更痛苦的,拿您的健康来换我的生命,儿子更做不到。”
有病前期,王策全身浮肿疼痛,根本躺不下,陈志玲就坐着搂着王策七天七夜,她强忍着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为儿子按摩喂食,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吃苦遭罪也是福,做什么都值得。
父亲王国祥看上去也失去了壮年人的精气神,额上凭添了几道皱纹,头上也多了许多白发,尽管每天心里有许多苦,却不能、也不敢在儿子面前有丝毫的流露。
可敬恩爱一家人
王策转院到北大人民医院后,很快得到院方要求做骨髓移植的通知,为了找到合适配型,王国祥将儿子的病情资料发到网上,花钱求助骨髓移植配型。很快,有一个大学生同意做骨髓移植,但马上要见面时,对方却突然反悔了。走投无路之下,王国祥决定自己给儿子做半相合的骨髓干细胞移植。
陈志玲得知消息后,抱着丈夫失声痛哭。“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儿子还有好多事等着你做,还是我来做骨髓移植吧。”王国祥反复擦着妻子的眼泪说:“我是男人,必须担起这个责任。
2012年12月28日20时,王策被推进了骨髓移植仓。
2013年1月7日,当王国祥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他紧紧拉住医生的手近乎哀求地说:“大夫,一定要多抽快抽,求求你们,都给我儿子吧!”
第三天,刚做完手术的王国祥便让护士拔下点滴针管,一个人踉踉跄跄地挪到医院楼下的包子铺,买了两个韭菜馅的包子,含着泪几口强塞进肚里。“我当时唯一的一个念头就是,我一定要吃得饱饱的,养足精气神儿,为儿子坚守下去。
骨髓移植虽然很成功,但王策被随后的一次又一次排异、病痛所折磨,每天不停地腹泻、尿血。
一天二三万元的花费,钱如流水般很快捉襟见肘了,为了能省下钱给儿子治病,王国祥穿着掉底的鞋走在北京的街头,绞尽脑汁地想着怎样筹钱为儿子治病。
懂事的王策知道家里困难,偷偷地跟医生说撤掉提高免疫力的药。病榻前,王策拉着爸爸的手,用微弱的声音重复着:“家里的房子千万别卖,不能因为给我治病,你和妈妈就没家了……”
社会各界爱相助
仅到2014年4月末,王策的治疗费用就花掉了200多万元。因为没有钱继续维持在北京的治疗和生活,王国祥夫妇决定带着王策回家治疗。离开北京的时候,父母带着内疚含泪对王策说:“我们不是放弃给你治病,只是暂时回家调养,以后再来检查和治疗。”
回家后,王策因排异又多次住进了医院。最近一次病发,王策在家昏迷了整整一天,直到父母借到钱住进医院两天后才苏醒过来。看到儿子醒了,陈志玲即兴奋又内疚,兴奋的是儿子又逃过了一劫,内疚的是没有钱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
但年仅18岁的王策知道,从他得病的那天开始,父母已经饱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和巨大的压力。
王策对记者说:“从2010年得病,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配合治疗,让自己早日好起来。第一次骨穿后,晚上做梦都是到处针在扎我,特别恐怖,直到我的喊叫把父母惊醒。可每次看到我父母心疼我的样子,我都忍着说不疼,而且在以后的治疗中不管怎么疼我都一声不吭,因为我不想再给父母增添一点点的压力。”
王策的病也始终牵动着家乡人的心,他曾就读一个月的佳木斯职教集团领导得知情况后,迅速组织全院师生捐款。2015年3月28日,当师生将筹集的7.6万多元的捐款送来,让王策一家再次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记者手记: 人的一生面临着很多选择,但选择的背后往往折射的是价值观。王策家的故事,演绎着人间亲情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王策亲人们的选择不仅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更是血浓于水亲情密码的最佳解读。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