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桦川县:74岁老党员武殿举的中国梦

07.09.2015  11:56

  佳木斯日报讯(记者 刘发奎)雷锋做好事,为人民服务,不是靠一时的激动,而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从最普通、最平常的小事开始一直坚持下去,这就如同用一颗颗小小的珍珠串起来的项链,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

  桦川县梨丰乡74岁老党员、梨丰乡大豆协会农业种植技术专家武殿举,有着54年党龄扎根乡村数十载推广农业科技,将农业技术倾囊传授给其他农户,帮着众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践行着自己“不畏艰难,汗洒希望田野、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力量。”的无悔誓言。

   普通农民迷上科技

  梨丰乡90%以上属肥沃的黑油沙土,因其农业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土地资源条件良好,成为全县面积最大和耕地最多的乡镇。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耕作条件,可20世纪90年代初期,作为梨丰乡重要农作物的大豆生产遇到顽疾,种植大豆的农户每晌地大豆产量仅2000多斤,经济效益锐减。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时任乡种子站站长的武殿举经常彻夜不眠,他翻箱倒柜地查阅他订阅的农业种植科技报刊资料,终于通过《黑龙江农村报》联系到了研发抗线四号的哈尔滨市一家农作物研究所,他坐客车就向哈尔滨赶。研究所的人员开始不信任武殿举,在武殿举百般央求下研究所最终同意先给他100斤种子做实验,让他先试种,行不行用数据说话。

  武殿举在取得豆子产量增产30%的试验结果后,开始大规模在乡里推广抗线四号大豆种子,推广种植面积先后由300公顷增加到600公顷,在重迎茬地耕种产量最低也达到每公顷 2000公斤,产量平均增长在20—35%,受益农户乐得合不拢嘴。

  他还多次到省农业部门取经,参加省科委等组织的农业科技会议,并拜访省农科院的专家。听说省农科院对大豆窄行密植技术进行了推广试验,并且有6种模式,武殿举与省农科院取得了联系,经过三年试验终于掌握了这一技术。

  1997年,武殿举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大豆年会,在会议上他作了有关大豆窄行密植方面的经验报告,在会上反响热烈,与会人员争相与他提问交流,武殿举一一详细作答,博得赞誉掌声不断。

  参加如此高规格学术会议的都是全国各地农业技术顶尖专家,而像他这样以一名基层农技人员的身份列席会议的仅此一位。

  同时他连续8届荣获“全省科普之冬先进个人”、“全省科技传播优秀工作者”、“省级“十佳农民技师”,是获得省政府给予特殊贡献奖的惟一农民……

   创立协会钻研种植技术

  经过多年钻研探索,武殿举在大豆种植上掌握了最为前沿的技术和方式,可自身技术再硬又能够碾几根钉,农业技术推广必须有新生力量。

  1993年,武殿举牵头成立了梨丰乡大豆生产研究会(后更名为梨丰乡大豆协会),首批15名会员都是在武殿举指导下获益的乡种粮大户。研究会成立第一天,武殿举就给协会定下了工作目标:开展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新技术。

  从1993年大豆协会创建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到2003年,协会会员已经发展到周边4个乡镇40个村屯的270名农户,协会平均每年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0个,推广新技术10项。

  大豆协会不光研究推广大豆,只要是当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都在他们的研究对象。在大豆协会办公室西侧整个一面墙壁上并排摆着的30多个隔断里都是不同品种金灿灿的玉米棒,这些都是协会向农户推荐试种的新品种。在协会东墙上挂着“桦川县玉米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模式图”,在武殿举办公桌上还有一沓子他精心绘制的各种图版。有水稻生殖生长简图、寒地水稻机插旱育中苗模式图等,这些图版也都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早在1998年武殿举就开始钻研水稻了,不断寻觅并尝试推广水稻种植新技术、新经验。

  2013年3月份,武殿举在《农民日报》上看到了麻育秧膜的新技术,他立即给报社打电话,要到了推广这一技术研究所的电话,在10月份秋收时节现场观看了增收成功试验,转过年开始在梨丰乡试种,试验秧苗逐渐发展到4000盘,取得良好效果,增产8—10%。

  目前,麻育秧膜技术已经开始在全省示范推广,而梨丰乡也成为佳木斯地区第一个引进推广此技术的乡镇,走在全市前列。

  在武殿举的带动下每年梨丰乡大豆协会会员都深入农户进行现场培训指导达到600多人次,聘请专家举办培训班30余次,培训农民4800人次,协会服务辐射范围发展到37个自然村4500户农户,众多农户因为采用先进耕种技术增产增收,实现脱贫。

   支部+协会互动和谐发展

  2004年,他在梨丰乡大豆协会内部正式成立了党支部, 如今协会内党员发展到20人。大豆协会打破党组织常规设置模式,在所涉及的梨丰乡8个行政村示范基地分别设立党小组。在大豆协会辐射面建立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设立联合党小组,实现村党组织与协会党组织的共建互融、支部建设与协会发展同频共振。

  会员党员全部编入各行政村示范基地党小组,或者将组织关系转入协会党支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和教育培训。协会党支部每年1至2次聘请省农科院、合江农研所等科研院所专家到梨丰乡进行专题讲座;每年组织理事会员到省市农科院所及有关部门考察学习;每月3日开展“现场科技服务日”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户答疑解难,党组织带头致富能力逐渐凸现出来。

  一名普通的农民不图名、不图利执着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数十载,带动其他村民致富,他的精神源动力在哪里……

  在协会内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农业科技图书和报刊杂志,卡片摘抄近十万张,他的报刊剪集放在地上堆起来,足有一米多高。粗略的算下来,几十年仅订阅报纸的钱及购买科技图书花费总计9万元之多。

  在武殿举办公桌上一本厚厚的工作笔记前面几页粘贴着“不畏艰难,汗洒希望田野”、“立信、养德、尚学、崇实,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力量。”、“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等大字。

  在书架上有本百位优秀共产党员小传剪裁本,里面是从报纸上剪裁下来共产党成立之初直至今天涌现出来的模范典型人物。每篇人物简介的感人事迹处,武殿举都用笔划线做记号。此外,还有一本1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的剪裁本。里面有王若飞、毛岸英、马永顺等近现代优秀共产党员的简介。

  梨丰乡党委书记单复感触颇深地说,武殿举老人数十载默默无闻为群众谋福利的事迹十分感人,他为民服务不喊口号,全部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