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姿势不当 小心腰背痛
下背痛又称下腰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部一组疼痛的主观感觉。下背痛是一组症状, 而不是某一个疾病的诊断名称,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可放射性地影响下肢活动。有研究发现,80%的人一生中曾患过下背痛,它是所有职业人群丧失工作能力的最重要的病因之一。
四大类原因引发下背痛
可以引起下背痛的病因很多,但与工作有关的下背痛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重体力负荷 体力负荷与下背痛之间的因果关系几乎被所有的研究者所认同。
不良工作姿势 弯腰或身体扭曲会增加脊柱压力并且造成脊柱受力不均,是发生下背痛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身振动 研究显示,中国汽车驾驶员下背痛的患病率为57%~82%,略高于国外同行业人员的水平;这其中除了与长时间坐位、吸烟、疲劳等有关之外,振动也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因素。
心理因素 长期从事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工作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重复单调、工作环境差等不利因素都会对职业性下背痛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下背痛是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下背痛是一类常见的与工作有关疾病,目前美国、德国、北欧国家和日本已经把职业性下背痛列入需要赔偿的疾病名单。由于下背痛的治疗康复及其导致的产值损失等费用,美国估计为每年20~50亿美元,英国为每年20亿英镑;下背痛在联邦德国、荷兰和美国成为职工因病缺勤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背痛的致病因素很多, 其发病机制也十分复杂。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下背痛与长时间的固定工作姿势、重体力劳动等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而言,工作可分为静态作业和动态作业两类。静态作业时,由于身体的姿势固定,维持身体姿势的力量完全落在有关肌肉、韧带上,韧带长时间绷紧,影响血液循环和营养,结果可导致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动态作业时,受力大而活动频繁的肌肉、韧带可发生小的纤维断裂、出血、渗出,结果形成瘢痕和组织粘连,从而牵拉和压迫神经,产生疼痛。
职业性下背痛主要表现为腰背肌持续性酸痛,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症状将加重,调整姿势可缓解,治疗、休息及时一般1周左右恢复,否则腰痛时间将延长,甚至引起放射性臀部、腿部疼痛,严重者甚至发生椎间盘突出、下肢肌力受到严重影响。
避免承重和固定姿势防腰背痛
目前下背痛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止痛药、中医药、封闭疗法、推拿按摩、适当休息、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但由于下背痛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多数人常常不能明确具体的病因,上述治疗通常属于对症治疗,往往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而难以根治,所以预防和早期干预就显得非常重要。
预防与工作有关的下背痛,首先要使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符合劳动卫生学、人类工效学的要求。根据不同职业特点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间休息时间。尽量避免腰部承重强度大、频繁弯腰或腰部长久固定姿势的工作。在湿冷环境工作时,应注意全身保暖,特别是腰部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