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总局突袭微软反垄断 或削弱国外厂商市场地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9日向媒体确认,28日近百名工商执法人员对微软公司的四个经营场所进行了反垄断突击检查。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信息化逐步发展的背景下,包括IBM、高通、微软在内的外资公司面临调查的风险正在上升。
而长远来看,如果此次对微软的调查成立,会进一步削弱国外厂商的市场地位,给国产操作系统乃至整个计算机行业发展带来机遇。
目前,我国金融、电信、能源、民航等关键领域信息系统均由国外信息设备厂商占主导。自斯诺登事件之后,市场已经对国外IT企业产生信任危机。信息安全问题得到空前重视。
工信部已明确,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并希望用户使用国产操作系统。在此背景下,国产化操作系统、设备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记者庞瑞○编辑吴正懿
29日下午,国家工商总局官方网站公布消息,证实于28日对微软公司进行了反垄断突击检查。
据披露,7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组织由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福建、湖北、江苏、重庆、河北等9省市近百名工商执法人员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时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
“微软此前早已被企业举报,被检查并不意外。”一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谈到,“值得注意的倒是这次检查的时点。”
其实,早在2013年6月,就有企业举报“微软公司存在对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相关信息没有完全公开造成的兼容性问题、搭售、文件验证等问题”,而经过前期约谈等沟通程序,工商总局最终认定“前期核查不能消除微软公司上述行为具有反竞争性的嫌疑”,并且“已对微软公司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从公告看,调查针对的是微软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四、五项的规定。”浙江赞程律师事务所主任程学林对上证报记者说,“涉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和无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排斥其他办公写作软件、损害消费者利益等垄断行为。”
消息显示,被检查人员包括微软公司副总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市场、财务等部门相关人员。工商执法人员复制了微软公司部分合同和财务报表,提取了电脑、服务器中储存的内部沟通文件、邮件等大量电子数据,查封扣押了2部工作电脑。
“调查在2013年就已展开,到现在正式立案,并在多个经营场所采取了查扣等执法手段。”程学林说,这表明工商总局已基本确认了其垄断的性质。
事实上,微软的操作系统在全球PC市场仍然占绝对垄断地位,而在欧美等国也相继遭遇过反垄断调查。媒体报道显示,2004年8月,美国加州多个城市政府联合对微软公司提出起诉,控告其“滥用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地位,对商品制定不合理的价格”;2004年12月,欧洲法院勒令微软“剥离视窗操作系统中捆绑的媒体播放器软件”、“向竞争对手开放一些软件的源代码”。
“这次反垄断调查的意义,不在于最终如何处罚、罚款多少,”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方兴东对上证报记者说,“而在于让微软从此敬畏《反垄断法》,开始认真约束自己的行为。”
“微软对于反垄断诉讼绝对经验丰富,”一名业内人士评论,“他会很聪明地根据各个国家实际执行的情况选择自己的行为尺度。”此前有批评认为,微软在中国市场的行为早已逾矩,但因其在业内的重要地位而使众多企业对此办法不多。“长期以来,微软中国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打盗版形式高价强行销售,这是越位充当执法者角色。”方兴东说。
据了解,反垄断案件调查与处理过程通常旷日持久,而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第四十五条规条和国际惯例,微软可以承诺改变、寻求和解。“微软是个硬汉,会把行政调处和司法诉讼程序都用足的,拖延符合其商业利益最大化策略。”程学林说。
编辑:于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