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工程进万家:十项重点民生工作综述
(记者 姜斌 车轮 韩雪)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牵引中国梦实现的价值目标,而面对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挑战,民生的不断改善更显弥足珍贵。
教育、医疗、房价、物价、社保……每个词背后所隐含的内容,浓缩成沉甸甸的“民生”二字。在百姓对于生活质量提升和分享改革红利的渴求中,我省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彰显出省委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重中之重的责任意识和执政理念。隆冬时节,寒意袭来,但不断升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龙江人暖意融融。
省委一直把民生冷暖挂在心头,“十项重点民生工作”的决策,让民生改善的触角伸向龙江大地上的千家万户
“民生为勤,勤则不匮。”正因为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坚守和践行,省委一直把民生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把造福龙江人民作为一切重大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年初,作出抓好“十项重点民生工作”的决策,其中既有改善收入、居住、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基本民生需求条件的内容,也有发展公共事业、公共文化、完善社会治理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内容,并提出在体制机制、服务体系上、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既要大胆创新、力求突破,又要扎实推进、落到实处,力求让群众从不同的方面感受到重大民生事项上的新变化。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龙江人民。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坚持科学性、均衡性、系统性、整体性,扎实做好十项重点民生工作。”
“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困难很多、任务很重,这就更需要我们始终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是改革攻坚的时期越要体恤群众,认真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从去年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到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不难看出,民生,无疑是一个高频词,不断出现在省委重要会议中,而决策者的民生建设理念也在不断强调中愈发清晰:每一项民生工作都与百姓息息相关,它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要义,体现了“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的要求,也反映了发展是让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目的。
这一年,我省围绕办好民生实事,积极优化支出结构,记者从省财政厅了解到,1~10月,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524.1亿元,增长16.1%;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58.2%。
这一年,我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9%和12.1%。
这一年,我省着力解决下岗职工、低保户、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关注矿区、林区困难群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较上年增长17%和24%。
一份亮点纷呈的民生建设成绩单,将龙江百姓的担忧一一化解。而民生建设的数字背后,则对应着每一个幸福的龙江人,蕴含着省委民生至上的价值追求。
就业再创新高、社保日益健全、社会救助更加完善……筑牢幸福底线,生活幸福而有尊严成为龙江人民的热切期盼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更是龙江人民的热切期盼。“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是中央提出的做好民生工作的思路。具体到龙江,就是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着力保障最基本民生,不断扩大普惠性民生,积极发展高水平民生。
“不让一家受寒,方为天下之暖”。困难群体的冷暖一直让省委领导牵挂在心。
“要不是民政部门的救助,可能我现在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家住绥化市北林区紫来办事处辖区25岁的苏玉莹心中漾着满满暖意。自小体弱多病、父母双亡的她,今年10月初查出脑瘤伴有癫痫。经申请社会救助,3天后便及时入院治疗。此次住院费用除得到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2万元外,还通过居民医保和低保医疗保险先后享受两次报销救助待遇。
今年,和小苏一样遭遇急难事件的家庭得到了更加及时有效的救助。“‘救急难’是《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基本方针之一,是民政部门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我省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时任省民政厅厅长杨喜军介绍说,按照省委的有关部署,今年我省将“救急难”工作作为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效能、为困难群众织密基本生活保障网的重要内容,并制定实施了《全省救急难试点工作方案》。
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让龙江百姓朝着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阔步迈进。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人社厅坚持“出实招、抓实事、求实效”,对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采取了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做法推进。千方百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劳动带来尊严,就业是民生之本。2004届齐齐哈尔大学美术系专业毕业生唐欢在经历一次创业失败后,今年经过当地劳动就业局组织的免费创业培训,再次扬帆启程,实现了创业梦想。今年,龙江大地就业创业再创新高,截至10月底,全省实现新增就业66.4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3.21万人。集中就业资金和失业基金向“五大规划”倾斜,全面实施“订单式”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截至10月底,全省共培训高校毕业生20086人,有3876名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兜住民生底线,民众的尊严感油然而生。为让百姓体面生活,省委、省政府更是将民生建设工作做细做实:为地下供热管网“把脉会诊”,做好城区主要街路和交通要道清冰雪工作、争取用两到三年切实解决秸秆燃烧污染问题,出行、供热乃至雾霾,都成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工作,细微之处更彰显民生之“重”。
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新农合人均筹资再提高……刻化幸福标准,保障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省委、省政府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千方百计改善和保障民生。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和不断具体刻化的新标准。
教育,这个关乎国家发展、关乎民生的最大话题,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今年,我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围绕教育发展重点开展多项工作,着力推动教育公平发展。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省教育厅厅长徐梅接受采访时说:“在实施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我省总计投入33亿多元,新建、改扩建1200所公办幼儿园,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今年,我们在调研基础上,与有关厅局又联合制定了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继续加大投入,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支持一批普惠性幼儿园,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截至目前,与2010年相比,公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比重由21%提升到27.31%,提高了6.31%。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
“我们再也不怕冻手冻脚了,学校安装了暖气,比家里还暖和!”这是林甸县花园镇富强小学孩子们的心声,这得益于我省中小学火炉取暖改造项目的实施,更是我省教育部门贯彻落实省委有关决策,着力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稳步前行,让基层百姓“病有所医”。今年,我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由280元增加到320元,农民个人缴费资金70元。不断完善的“门诊统筹”、“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就医一卡通”等多项制度和措施,推动着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发展。新农合给特困家庭带来的是希望,给更多农村家庭带来的是保障。有了这份“保障”,延寿县玉河乡长寿村村民刘喜和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女儿才能接受“免费”手术。有了这份“保障”,才能消除我省农民怕得病的心理,减轻得病治疗的支出负担,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龙江没有丝毫懈怠,站在不断刷新的起点上,前行的脚步正铿锵有力。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展现生活变迁,一系列惠民举措提升幸福指数
衣食住行的改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省居民的幸福指数。卫瑞祥告别居住了20多年的低矮平房,搬进位于哈尔滨市最大的保障房项目——群力民生尚都小区里的70平方米的新家。如今,卫瑞祥式的幸福生活正在龙江大地上成功复制。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规模推进,棚户区居民告别了自行取暖、上下水不通、排队挤公厕、道路泥泞的状况,实现了几代人改善住房的夙愿,有效地改善了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2013年以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37亿元,开工建设43.4万套;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工6.67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36.7万套,基本建成57.09万套,惠及了160余万城镇人口。今年,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3.3亿元,省级财政安排配套资金3.03亿元,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保障。省级搭建500亿元融资平台,支持全省棚户区改造。截至11月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6.58万套,基本建成19.1万套。完成投资320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开竣工任务目标。
数字记录着我省居民居住条件的变迁。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住建厅、省财政、省发改委等各部门协同作战、密切配合,有效推动了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衣食住行条件在不断改善,与此相应的,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我省文化民生的投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新月异。“我一有空闲就来文化站,在这里看书、唱歌,玩得很高兴!”说起村里的文化站,望奎县先锋镇四段村村民李秋成脸上乐开了花。近年来,我省以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方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显著,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省文化厅启动中心村文体设施建设工程,今年共投资2.41亿元,完善1432个中心村文化室设备配置。
民生焦点难点热点,都是改革的着力点,顺应人民期待的一系列改革正相继启幕。省委、省政府用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坚决的责任担当,让有梦想有温度的黑土地,给了龙江人最坚定的关怀和希望。
编辑:朱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