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被指销售误导:储户只想存个款 不料变保单

01.02.2016  14:40

新浪财经讯 近日,新浪财经金融曝光台接到武汉陈女士对中国 工商银行 的投诉。陈女士称,2015年10月份在工商银行武汉吴家湾支行办理存款业务时,在业务员推荐下购买了一份财险和一份理财产品。事后陈女士发现购买这份“理财产品”实为保险,因为已经过了犹豫期,银行方面强调必须走退保流程,而这样的话陈女士缴纳的5万保费将损失1万余元。

陈女士表示,当时携带了5万元现金到工行武汉吴家湾支行办理存款业务,在该支行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先购买了3万元的财险产品。随后,该工作人员又向她热情推荐了另外一款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称该理财产品收益要显示高于银行存款利息,每年缴纳2万元,缴满5年后便可支取,保本保息。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份工银安盛的人寿保险,如果十年内支取,本金不能全部拿回,要是办理时就清楚这个状况我肯定是不会办理的。”陈女士说。

随后,陈女士与工行武汉吴家湾支行进行了交涉,要求全额退保。银行方面表示已经过了犹豫期,只能按违约退保来处理,照此计算陈女士不仅拿不回本金还要倒贴1万余元。陈女士认为,银行员工在代销保险的过程中没有如实告知办理者该业务为保险的实质,反而以银行理财产品来迷惑并诱导办理者,没有尽到如实告知与风险提示的义务,由此给储户带来的损失银行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新浪财经随后联系工行客服和吴家湾支行,两者都将投诉内容和相关信息做了记录,称将进行核查并联系投诉人做进一步解决。

新浪金融曝光台接到的投诉中,有很多银保渠道保险销售引发的纠纷。一方面银行网点销售误导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金融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未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在犹豫期内对电话回访也为认真对待,也是造成此类纠纷的一个主要原因。

减少银保渠道的误导销售,监管部门责无旁贷。而对于普通金融消费者来讲,在购签订购买协议时要对自己负责:不盲目不冲动,不偏信营销人员的口头承诺。

一、仔细阅读宣传资料。要注意销售人员使用的宣传资料是否为统一印制的,凡印制粗糙、内容简单、过于强调“收益率”或将保险介绍为“存款”的,均有可能是不合规的宣传资料。

二、仔细阅读并认真填写资料。部分销售人员在推销过程中,会有意无意的隐瞒产品的重要信息。因此,在签证付款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所购买产品的性质、名称、发行方、期限、缴纳方式等重要信息,核实并确认是否与销售人员介绍的内容一致。

三、认真对待电话回访。如果购买的是保险产品,在收到保险合同后要仔细阅读,并关注合同所列明的保险责任、缴费期限和退保损失等内容是否与购买意愿相符。保险公司会在签收保险合同后的10天犹豫期内进行电话回访,遇到不清楚的内容可以在回访时向保险公司咨询。如果产品不是自己真实的购买意愿,要在回访电话中明确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