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三足鼎立”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大幅增收
牡丹江市加速构建境外型、技能型和创业型转移“三足鼎立”格局,推动劳务产业由数量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8万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200元。
牡丹江市依托沿边开放优势,加大在俄境内农业合作开发力度,先后建成3万亩以上大型综合农场25处,小型家庭农场414处,带动赴俄劳务输出2.25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发挥地缘优势,引导农民出境务工,全市在韩国、日本务工农民达2.6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壮大创业农民群体,强化政策、技术、信贷支持,建设了海林市农民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创业园、东宁三岔口鲜族餐饮创业小区等一批创业园区,入驻农民创业主体近300户,户均年收入20万元以上,带动形成了一批农民创业群体,全市创业农民达到4500多人,带动农民就业23800人。在创业中提高技能型劳务转移比重,突出技能培训、定向转移,引导农民向北京、天津、大连、深圳等地转移,从事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技能型农民工达到9.8万人,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加。海林市海林镇新合村2000多村民中有1200多人外出务工,劳务输出的收入占到了农民年人均收入的80%。
牡丹江市劳务输出促进了当地的土地流转,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种植和农业机械化耕种进程,全市机械化率提高了70%。海林市海南乡北拉古村利用亲缘优势,组织村民到韩国和沿海城市打工,发展外向型劳务经济,劳务输出给乡村带来了大变化。 “走一人富一户、走百人富一村”。劳务输出给林口县五林镇的农民带来了实惠,2013年,该村实现劳动力转移收入23036万元,人均增收6100元。近几年,牡丹江市坚持出国劳务、异地就业、小城镇吸纳与开辟新产业多路并举的方针,把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工业化、农业规模化经营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力转移。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