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杨木乡庆丰收合作社喜庆丰收
隆冬时节,是农民在家“猫冬”的时候,而密山市杨木乡庆丰收玉米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还在合作社里忙碌着:十几米高的烘干塔吞吐着白雾,送粮的车队排出二里地;社员检斤、化验、上秤、攒堆、烘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各负其责,十分卖力……
杨木乡是密山市土地最大的乡,土地平整、肥沃,适合土地连片经营。2012年,杨木乡伊通村农民卢兴全与5户农民资金联合、土地整合,组建了玉米专业合作社,2015年发展到6747亩。合作社命名为庆丰收,意在以合作社为农业新型载体,去实现农民丰收的梦想。
在伊通村的村边、路边、田边的废弃地带建场地、立烘干塔,场地占地1.8万平方米,建储存1000吨的钢架结构库房一间;建日烘干300吨的烘干塔一座;合作社流转、集中经营土地6747亩,116户农民成为合作社的社员。
合作社生产实现“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卖粮、统一分红。
合作社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1304拖拉机、1204拖拉机、504拖拉机、玉米直收、气吸式播种机、深翻整地机、起垄机、打药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20多台套,机械化的贡献率提高了土地的稳产、高产。
合作社生产实现大丰收。2015年,玉米亩产达750公斤,玉米总产实现506万斤,再创单产、总产历史新高。
土地收入,是合作社的收入之一;烘干塔的收入,是合作社第二个增收渠道。
从去年11月21日开始,合作社打出了大量收购玉米、水稻的广告,车间建在田间,田间成了车间。农民不用拐弯儿就卖粮,直接解决了杨木乡、承紫河乡、兴凯湖乡及周边农民卖粮难、增收难的社会大问题。
两个月,收购玉米2万吨,烘干2万吨;收购水稻4000吨,烘干4000吨,辐射3万亩土地、1000户农民。
烘干的水稻、玉米,一部分卖给国储库,一部分通过营口内陆港,成车皮发往锦州、吉林等地,玉米产业链、资金链跨省、跨国。
合作社富了,社员腰包鼓了。
合作社给社员的收入上了保险,风险由合作社承担。社员收入多元化准收入,用加法、用乘法混合计算。
第一笔收入,是带地入社土地的保底价。社员王少武入社土地55亩,合作社以每亩533元的地价流转,土地收入29315元。
第二笔收入,是烘干收入与外卖粮食差价的分红。
第三笔收入,是农民土地之外,打工的收入。社员卢军在合作社打工,开车、烘干,月工资3500元,忙7个月,收入2.5万元。
20多名社员在合作社打工,余下的96户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组建小型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地大户,还有的进城打工,合作社的经营改变了过去小家子、小地块、小机械种地,成本高、不打粮、增收难的历史。
社员喜庆丰收年。他们把合作社金灿灿的大玉米堆用手机拍下来,挂在网上,发给朋友圈,庆丰收合作社“庆丰收”,一下子,全国人民都在分享着他们的快乐。网友纷纷点赞。点击量达10万人。
庆丰收理事长卢兴全展望2016年,一是扩大合作社土地,向万亩合作社规模努力;二是开通庆丰收玉米专业合作社网站,实现网上洽谈、网上交易;三是土地面积、产量实现“五连增”,社员收入“五连增”,像合作社“庆丰收”的名字一样,给社员带去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