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支撑:万般税事E网收--2014年全国税务工作系列综述之六

08.01.2015  11:43
      2014年7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支持上海自贸区发展“办税一网通”10项创新服务措施闪亮登场。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办理32种涉税事项,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办理税务登记证时间大大缩短,涉税事项网上区域通办率达到99.3%。
  “办税一网通”只是税收信息化建设“万绿丛中一点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到来,税收信息体系已经覆盖到税收工作各个环节,贯穿于治税带队各个方面。


金税三期优化版:金色翅膀放飞梦想


  金税工程是国家级信息系统工程,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为进一步推进和优化金税三期工程,切实让金税三期工程这个“金色翅膀”展翅翱翔,国家税务总局全面启动了金税三期工程优化实施工作。面对这项全国税务系统第一信息化工程,优化实施工作组从需求到设计、从关键技术到架构框架、从数据结构到系统开发,对金税三期工程各子系统开展了全面的梳理、优化和调整,从本质上说,优化实施工作就是对金税三期工程开展的一次彻底重构。通过这次重构,金税三期工程优化版的各个子系统在整体架构、业务实现、系统功能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均有了质的飞跃。
  优化实施工作立足于实现三期现有系统的版本提升,同时更持续关注于应用创新。以发票服务管理创新为例,创新理念,实现“以票控税”向“信息管税”理念转变;创新制度,完善制订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创新发票载体,改变发票过度的形式要求,突出发票以采集交易信息为主的作用,还原发票商事凭证本质;创新服务手段,构建更完备、人性的纳税人发票服务体系;创新管理方式,税务机关全面及时采集发票信息,堵塞制假、售假、用假漏洞。通过一系列创新,目前,网络发票系统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上线,实现了发票的实时开具、实时采集和实时查询,达到发票信息的数据化、闭环管理目标。电子发票更踏出了发票去监制、无纸化的坚实一步,在全国8个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成功落地。
  通过优化实施工作打造的金税三期工程优化版,初步实现了“可移植、可扩充、可兼容、可信赖”的优化目标。较之于原有系统,金税三期工程优化版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真正建立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服务架构,并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完善了业务信息共享的中心枢纽,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访问性;实现了全面参数化的配置定义功能,促进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集中了全国税收管理信息,全面反映全国税收业务开展状况;完成了办税服务渠道整合,使纳税人在不同的服务渠道获得同样的服务体验。


发票管理升级版:破解发票“不堪承受之重”


  国家税务总局建立的金税工程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实现了增值税“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闭环运行,有力打击了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抵税款行为,保证了税制改革顺利实施。
  随着“营改增”迅速推进,增值税纳税人急剧增加,增值税发票系统急需扩容。同时,现行发票管理系统只管专用发票,不管普通发票,容易产生骗税漏洞和腐败问题,导致税收损失。
  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着手打造既适应提高税收管理水平、方便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操作,又满足治理发票腐败问题、利用税收大数据服务决策的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从根本上遏制虚假发票,防止税收流失。
  全国启用了新版专用发票、货运专票和普通发票,使防伪特征增加到9项;规定成品油经销企业应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汉字防伪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有效防止利用增值税发票逃骗税。与此同时,如期完成了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的开发测试,率先在天津、上海、山东和湖南试点,试运行平稳且成效显著。
  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升级版覆盖了包括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临时散户在内的所有增值税纳税人,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纳税人档案库。覆盖了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在内的所有发票,将纳税人开具的所有增值税发票纳入增值税发票系统平台管理,提高了网络便捷安全办税能力、信息采集比对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内控机制升级版:为执法管理装上“警报器”


  “48户企业第二季度所得税申报收入小于增值税申报收入,56户企业增值税申报附列资料异常。”不久前,湖南省岳阳市经济开发区国税局税务人员陈飞鹭上班后打开电脑,显示屏上就跳出风险内控预警信息。陈飞鹭说:“内控机制就像‘信息卫士’,实时提醒执法风险,让我工作底气更足了、信心更大了。”
  随着税收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的深入推进,如何既为税务人员执法减压,又有效防范执法风险,杜绝慢作为、乱作为甚至腐败现象的发生?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认真总结近年来内控机制建设经验,着力打造制度加科技、管队又治税的内控机制信息化升级版,用科技为制度笼子“上锁”。
  国家税务总局将内控机制需求作为金税工程三期研发的重要内容和评估重要指标,升级改造现有税收业务、行政管理软件,集成各领域风险点,将内控软件嵌入其中,通过“风险提醒”和“风险阻断”,为执法服务、行政管理装上“电子监控眼”。目前,已有30个省级国税局和29个省级地税局应用了内控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效果十分明显。
  广东省国税局监察室主任许满棠表示,该局升级版内控风险防御系统,无缝嵌入综合征管软件等应用系统,给工作流程中的每个风险点增加监控模块,只要税务人员登录,系统便自动运行,一旦出现风险便实施拦截、指引和即时处理。
  “各岗位税务人员风险有哪些、在哪里、有多大,清清楚楚,基层税务人员执法时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湖北省襄阳市国税局纪检组组长王全平说。


税务审计升级版:创新“1+X”风险管理技术


  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尝试应用税务审计软件系统,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实现工作任务推送、结果反馈、信息共享和跟踪问效,探索开展“1+X”模式下的网络同步税务审计,收到了较好成效。
  针对大企业数据集中度高的特点,大企业税收管理司组织力量直接从企业集团总部抽取全部成员企业的财务会计数据,用于集中案头审计,或分发给现场审计团队使用,解决了企业会计核算集中后基层税务机关无法获取财务数据的难题。同时,直接获取存储在国家税务总局综合数据平台和金税三期相应软件系统中的税收征管数据,汇集补充到统一的后台数据库,为税务审计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2014年,共获取3556户企业的国税征管数据和2187户企业的地税征管数据。
  “1+X”税务审计升级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个大后台,多个小前端”。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审计团队承担主审工作,也就是“1”;各省针对审计对象逐户明确辅审人员并组成省级审计团队,承担辅审工作,也就是“X”。在集中数据和网络互联的保障下,主辅审之间实现工作流的推送。二是“一个超级用户总揽全程,多个地区信息尽收眼底”。在审计软件中嵌入跟踪监控模块,审计组可以对整个案头审计工作实行痕迹管理、实时监控。同时,总局可通过“超级用户”监管整个审计工作过程和结果。三是网络虚拟集中,打通机构层级。由于是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的扁平化审计方式,可以实现总局团队对每个层级审计小组的指导和监控,有效解决了现行体制下长期存在的层级过多和信息衰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