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我们飞过黑龙江反击日寇
据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通讯:70年前,我们飞过黑龙江反击日寇
新华社记者王昭
“飞机引擎轰鸣,我们透过机窗向下望,黑龙江宛如闪闪发光的银色长带,过了黑龙江,我们就回到祖国了,”在哈尔滨的家中,90岁的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向记者讲述1945年9月她与战友乘苏联军机回国反击日寇的场景。
70多年前,白山黑水间的抵抗者,曾过黑龙江进入苏联休整,成为日后光复东北的先锋队,12岁成为抗联战士的李敏,就是这些抵抗者中的一员。
1938年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极其困难时期,部队大量减员,给养难以筹集。1940年,16岁的李敏和她的战友幸运躲过日军汽艇追击,爬上黑龙江上的木排,进入苏联境内。
1942年,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俄远东地区成立,接受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第88步兵旅(简称88旅)正式番号,全旅官兵1500余人,主要由抗联官兵组成,也有苏联军人任教官。苏联方面非常注重88旅的战略价值,也尊重这支部队的独立性,主要指挥官都是抗联将领。
那时,第88旅官兵军服、装备按苏军标准供应。“原来在东北,冬天里天寒地冻,积雪齐腰,我们却衣着褴褛,手中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的‘万国造’,在苏联,我们的冬装是呢子大衣,很厚很暖,还配发了苏军的制式步枪,”李敏回忆道。
战时苏联物资供应紧张,88旅官兵每人每天只有600克面包,他们自己开荒、种菜养殖,比起在东北时常靠野菜树皮果腹的困境还是好很多。
“早上6点起床,一天学习、训练、劳动,熄灯要到晚上11点40分。”李敏说:“部队列队行进时、就餐前,我们齐声高唱卫国战争时期那首《神圣的战争》。”
她依然清晰记得这首激昂战歌的歌词与旋律。
88旅当时女战士有50余人,多是电报员和卫生员,除了学无线电技术和战场救护,还要和男兵一样学军事技能——实弹射击,有100米卧射、200米跪射、冲锋枪点射连射,还学步兵班排进攻;投弹,要投得远、准、多,还学怎么端碉堡、炸坦克。
“那时候,夏天的训练课目就是游泳,全副武装泅渡黑龙江,江面宽两公里,光背的步枪和手榴弹就有二三十斤重,过江后演练占领预定目标;冬天要练滑雪,准备日后在大雪覆盖的东北山林中作战……”
跳伞也是88旅男女官兵的训练课目。“先是在木制跳台上学动作,技术要领掌握了,就上飞机……怎么不怕呀?心一横,闭着眼睛跳下去,急速下落的过程中,拉开主伞,‘砰’的一声主伞张开,再操控绳索,准确着陆。”
难得有学习和训练时间的抗联官兵十分珍惜在88旅的整训,抓紧时间苦练军事技能,只为驱逐日寇,光复祖国。整训期间,教导旅还多次派遣小分队回东北执行侦察任务。在家乡,他们如鱼得水,掌握日军大量要塞分布和兵力部署情况,再用电台将这些情报发回。
这一切,都是为即将到来的总攻做准备。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向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进攻。对日作战初期,空降东北的抗联官兵,协助苏军控制交通要冲,不少关东军部队成了困兽,打不过又逃不了,只得缴械投降。
88旅通讯营准尉电报员李敏同战友乘苏军飞机抵达黑龙江北安机场。在那里,她看到荷枪实弹的苏军官兵押送着一队长得望不到头的日本战俘。
有日军不服气地叫嚣:“你们等着,十年以后我们还回来。”但是他们并没回来,而是进了西伯利亚的战俘营。
“如今,全国健在的88旅官兵不到十人,每当想到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友,我总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告诉子孙后代,东北抗日战场那些反法西斯的爱国者,为胜利付出鲜血和生命,今天的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先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