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从1980年后由净迁入省变为净迁出省
1980年后迁出人口增加 近20年加速
据了解,黑龙江省是新中国成立后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在中国移民史上,甚至在世界近代迁移史上都占有一定位置。值得关注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里,黑龙江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发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前30年为净迁入,净迁入人口700余万;后30年为净迁出,净迁出人口为400余万人。”省社科院的专家介绍说,这种净迁出情况始于1980年,20年加起来净迁出95万人。2010年户籍登记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间,净迁出322.5万人,是前20年的2倍多,近20年来人口呈加速流出状态。
专家表示,我省人口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阶段,人口迁移流动已成为影响人口变动的重要因素。
省际人口流动七台河居全省之首
人口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在没有获得目的地户口之前,都可以认为是流动人口。其中,流动人口分为省内、省际和国际三类。
省内流动人口:人户分离多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省内流动人口为5051413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343070,占省内流动人口的26.6%,比全国15.3%高出11.3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省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现象比较多。
省际人口流动:净流出
省际人口流入为506397人,其中37.3%集中在哈市,62.7%分布在大庆、齐齐哈尔等12个市地。而这些流入人口,总数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来自吉林、山东、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
省际人口流出为2553648人,与流入相抵,净流出人口高达2047251人。
外出人口方面,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为5399599人,占全省户籍总人口的14.1%。其中,排在各地市外出人数最高的前两位是七台河和伊春。
国际人口流动:净流出
从国际人口流动来看,我省流出人口为124205人,流入人口为6894人,两者相抵,净流出人口为117311人。
外国人流入我省为6894人。其中,流入最多的是哈尔滨(5460人,占全省79.2%),其次是牡丹江与佳木斯,均占5.7%。
迁流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高学历者增多
迁移、流动人口性别比:男女各半
2000年黑龙江省迁流人口中:男性占47%,女性占53%。
2010年黑龙江省迁流人口中:男女各占一半,性别比近乎平衡。
迁入、流入人口的年龄:青壮年居多
15—49岁是流入人口高峰带,加起来为3876401人,占流入人口的69.7%。其中,20—24岁占流入人口的14.5%。
这表明流入我省的多为青壮年。
专家表示,青壮年人口的流入有助于缓解我省老龄化速度,特别是省外流入人口更具直接意义。
从受教育状况看:高学历者增多
2000年人口普查时,外省流入人口受教育状况:
具有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1%
本科占6.6%
研究生占0.3%
2010年人口普查时,外省流入人口受教育状况:
具有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2.7%
本科占16.4%
研究生占0.9%
这表明高学历人口流入比重在增高,对我省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我省人才加速流出专家给出留人建议
虽然高学历人才流入在增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省有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在不断地加速流出。对此,省社科院的专家认为,我省人口净迁出,尤其是人才迁出,对我省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且已呈现恶性循环趋势。目前当务之急是留住人才,给人才创造良好公平的就业环境,消除制度障碍。
专家建议,应通过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来进行产业布局和人口迁移,科学引导人口分布。例如,利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契机,加快人口集聚,把沿途城市作为发展的重点,为吸纳周边农村人口创造条件;通过发展资源型城市和边境城市来扩大人口规模;加快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重点开发边境对俄贸易区,以此来聚集人口,促进经济增长。(作者: 杨雪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