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玉米价格行情分析及展望

06.01.2015  11:50

  玉米作为饲料业最主要原料,其价格波动、市场行情动态、业内突发事件等备受人们关注。2014年的饲料原料市场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玉米市场因收储大量玉米导致市场流通环节紧张,价格则在9月之前一直呈现上涨趋势。不过在新玉米上市后,玉米价格在在第四季度城下下滑趋势,年底则以下跌的趋势给这一年的玉米市场划上了一个略带遗憾的句号。

   一、2014年国内玉米行情回顾  

  2014年的豆粕市场整体可总结为“一跌一涨一大跌”。上半年基本以上涨为主,而下半年在全球大豆丰产预期、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下持续下跌,且跌幅度和持续时间均超过上半年。

 

  【年初至3月中旬的下跌阶段】此阶段豆粕价格自3850元/吨下跌至3550元/吨,整体下跌300元/吨。年初至2月中旬市场整体表现平静,价格运行区间维持在3800-3900元/吨。年后至3月中旬,因需求清淡以及油厂胀库影响,豆粕价格一直保持下跌趋势。影响市场惨淡的主要因素便是养殖业的低迷,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以及禽流感疫情的打击,多数养殖户对饲料需求持续下行,导致饲料厂禽料以及猪料销售下降近4成。低廉的豆粕价格也不能吸引饲料厂购买,油厂豆粕胀库被迫停机,亏损更是严重。

  【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的震荡上阶段】此阶段豆粕价格自3550元/吨上涨至3950元/吨,涨幅近400元/吨。图中可以看出,此轮上涨处于阶段性的震荡上涨。同时随着豆粕价格的增长,刺激下游采购,豆粕出货情况较第一季度有明显好转。影响豆粕交投以及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由于养殖业的持续恢复。而且第一季度油厂亏损较大,油脂销售清淡,刺激油厂继续提价。同时美国炒作旧作库存紧张也给市场带来生机,多重利多带动豆粕价格的持续增长。

  【6月至年底的震荡下跌阶段】此阶段豆粕价格自3950/吨跌至3200元/吨,跌幅近750元/吨。主要由于美豆丰产预期不断强化,豆粕乃至整个豆类体系均跌跌不休。进入下半年,南美大豆集中上市,而2014/15年度美豆生长状况良好,同时中国不断抛售国储大豆,豆粕价格承压下挫。尽管四季度美豆收割进度缓慢以及南美新豆播种受阻,支撑豆粕价格小幅反弹,但在美豆丰产预期及南美将继续增产的预期下,豆粕继续承压下探。至2014年年底豆粕现货均价在3200元/吨附近震荡。

   二、2015年国内玉米行情展望  

  2014年国内玉米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行情走势,年底以弱势震荡收尾。2014年11月底开始实施新一年的收储政策,随着玉米再次入库,市场流通玉米逐渐减少,形成供不应求趋势,将再次提振明年玉米价格的走高。同时拍卖政策会稳定玉米价格,两者将制约市场的大涨大跌。笔者认为,2014年玉米价格的大幅波动行情在15年将难以出现。

  从国内玉米历史价格规律可以看出,基本维持是:每年的1-3月,因收储政策出台,且临的春节,天气寒冷,农户惜售,运输不便,这时产区和销区会上涨(2014年由于养殖业低迷导致小幅走低),特别是销区车皮运输更难。4月份因天气回暖,高水份玉米保管不利,且产区将春耕,须出货并获春耕资金,这时多是回调;但进入5月份,一是需求开始变旺,且农户开始春耕不再售粮,而高水份玉米也抛售将尽,多数年份是比4月份跳涨80元/吨左右,然后6-9月仍是因货源紧张,特别优质玉米,价格仍是上涨;只是若涨得太多,国家将放储以平抑粮价,记住是平抑,不是打压;9月中下旬下始,华北玉米上市,10月东北玉米开始上市,这时是跌势,一般到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这里北方天气突然降温下大雪,而收储政策也出台,玉米价就止跌回涨,直到次年3月份。

  综合来看,2015年玉米价格走势影响因素依旧围绕政策和需求两个方面,转基因玉米风波消退后再次被批准进口、运费补贴的取消等影响因素在2015年对市场的影响或将明显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内养殖业情况。笔者认为2015年玉米价格依旧维持规律性涨跌,难以出现如2014年的大起大落行情。

   三、玉米行情大事件  

  2014年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从年初收购价的小幅下跌,到年中的大幅上扬到历史最高水平,再到9月份再次大幅滑落,回到原点,给这一年的玉米市场划上了一个略带遗憾的句号。造就今年玉米市场大起大落风波的行业大事件有哪些呢?

  1、旱灾

  气候异常永远是悬在玉米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干旱造成的玉米减产则位于各类自然灾害之首。严重的干旱不仅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导致粮价上涨,而且会阻碍粮食贸易,引发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相较而言,因实行粮食储备制度,我国粮食价格因旱灾上涨幅度远小于国际市场。今年无疑成为玉米的“大旱之年”。据了解,截至7月27日,秋粮受旱面积已达2310万亩,严重干旱610万亩。豫西、豫北部分丘陵岗区因缺乏灌溉条件,旱情较重。截至8月17日,辽宁全省作物受旱面积2778.82万亩,其中干枯549.44万亩,重旱1088.27万亩,轻旱1141.11万亩。截止9月底,吉林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3.1毫米,较常年同期少48%,其中长岭、农安、公主岭等10个产粮大县降水量创1951年以来最少。统计显示,东北地区,辽宁受旱面积的86%是玉米,吉林受旱面积的90%是玉米,内蒙古受旱面积的50%是玉米。

  2、霉变

  2014年12月14日,《关于做好2014年东北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等问题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电文下发,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收购的霉变指标由2%放宽至5%以内,虽然霉变指标放开,但是扣量严格,对市场的影响也是多空参半。政策出台时,产地玉米霉变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其中吉林主流霉变已经达到5%以上,严重可达7-10%,霉变符合2%以内玉米数量寥寥。黑龙江的霉变率也在逐渐扩大,5%以上占比增加。结合文件内容和市场情况分析,本次临储霉变指标放开,出发点是减少农户损失、尽量降低粮源损耗,而非抬升粮价上涨,严格的扣价情况下,短期东北玉米价格难因该政策而逆转弱势。另一面,该政策指标的放宽也将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差粮对市场的冲击。

  3、退运

  转基因玉米以及DDGS退运的新闻无疑成为今年业内重大事件。不仅对玉米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对其他农产品也造成一定影响。12月22日,瑞士种业巨头先正达(Syngenta)官方对外宣布:公司收到中国监管当局批准的转基因玉米Agrisure Viptera的安全证书,正式批准允许进口其在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Agrisure Viptera即为国内熟知的MIR162转基因玉米。这让备受争议的MIR162转基因玉米进口告一段落。去年10月,深圳口岸检出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含有未经中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后,中国质检部门对含有MIR162转基因成分的玉米全部实施退运。截至今年6月16日,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共对125.2万吨含有MIR162的进口美国玉米作出退运处理。中国退运转基因玉米的原因之一在于国内庞大供应,但近年来,媒体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引发健康问题的报道令其长久以来难以赢得公众认可。

  4、政策

  受去年收储政策的的强力影响,6919万吨的2013年作玉米被收入粮库,约占当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总产量的70%,直接导致了今年7、8月份国内玉米市场供应的严重趋紧,玉米现货市场价格一路高涨,导致了国内大部分玉米加工企业停产,勉强维持开机生产的厂家也受原粮成本过高的挤压,变得利润较低,山东部分企业甚至一度将挂牌收购价格提至2800元/吨,虽有一系列的超扣标准,但也基本触及玉米历史价格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