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9.02.2016  12:02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黑龙江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工作部署,依据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龙江丝路带”,扎实推进十大重点产业,积极应对大庆油田原油减产、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煤价持续下降、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对经济增长的严峻挑战,既借助国家支持,又奋发有为,发挥优势,注重工业,多点培育,在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鲜明供给优势的产业领域发力,推动创新创业,优化发展环境,挖掘释放发展潜力,经济在预期中运行,新的增长因素和力量正在进一步汇集。
  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083.7亿元,同比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受原油量价下降减收90.9亿元影响,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165.2亿元,下降10.4%;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1%,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2014年持平;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8%。
  (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1)“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围绕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创新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30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探索了克山科技包保服务、肇源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宝清农田托管服务等新模式,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营层次、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全省新增农民合作社9900个、家庭农场(大户)1000多个、农机合作社117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启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确权发证分别完成82.8%、72.8%和98.4%。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897万亩和6389万亩,分别增长6%和7%。整合3大类涉农资金293.6亿元,投向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涉农金融,创新土地林地经营权、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等多种农村金融产品,全省涉农贷款余额7314.3亿元,增长27.8%;种植业政策性保险承保面积9934.1万亩,增长6.3%。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稳步推进。(2)优质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发挥水利、科技、农机、生态四条主线作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2.1亿亩,新建生态高产标准农田788万亩,累计完成3987万亩,新建水稻标准化育秧大棚4.4万栋、智能化催芽车间93个,粮食总产量达到1369.58亿斤,实现了“十二连增”。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41.1万亩,其中,蔬菜面积432.9万亩。农业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农业“三减”工作取得成效,全省农业生产共减肥10万吨,减化学农药2000吨。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456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25%。(3)畜牧业加快发展。“两牛一猪”发展规划稳步实施,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促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发展。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8亿元,引导社会资金82亿元,两年新建182个单体存栏1200头奶牛牧场,单产水平达到8吨以上,全省鲜奶量增长2.5%。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暨乳业合作大会。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继续实施,肉牛出栏增长2.3%。生猪生产稳步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成效。(4)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深入实施,安排资金8亿元支持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品牌、强化质量安全、拓宽营销渠道,推动农业“种得好”更要注重“卖得好”,进而靠“卖得好”带动倒逼“种得更好”。建设了13个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超过700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达到60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1620个、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400多个,全省有效使用“三品”数量保持在1.1万个。建设“互联网+农业”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228.8万亩,推广全生产过程展示营销、点对点营销、集团或个人定制营销。推动农副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针对粮价大幅倒挂的情况,对符合条件的玉米、水稻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性补贴。规范市场秩序,开展了打击假冒五常大米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地方名优农产品市场保护。(5)外向型农业稳步推进。努力扩大地产优势农产品出口,果蔬等五大类农产品出口基地加快建设,开展了符合欧盟标准的有机水稻、对俄出口标准的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工作。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达到360万亩,增长12.5%。全省境外农业开发新增面积30万亩,增长3.8%,总面积达到810万亩。
  (二)以扩大增量带动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1)在引入要素形成增量方面。与中石油合作协议进一步落实,大庆沃尔沃新建了SPA可扩展整车平台,长安福特哈尔滨汽车生产线开工建设,大飞机拆解基地项目进展顺利,航天海鹰钛产业园一期基本建成。(2)在存量扩张形成增量方面。七台河宝泰隆30万吨稳定轻烃、哈尔滨通联客车、飞鹤乳业配方乳粉智能化生产等项目积极推进,哈石化炼油能力由300万吨提高到420万吨。深化同央企的合作,与航天科工、中国兵装集团等央企新签署合作协议3个,推进了与中航、中国兵装集团等合作的20个重点项目,已有11个开工建设。哈飞集团通用飞机公司重组加快推进。(3)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增量方面。启动实施了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向市场推介了8个领域818项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组建了黑龙江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梳理成果、成立公司、进行孵化、与资本市场合作,2015年新注册科技型企业2116家,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万元的439家,共吸纳大学本科以上人才7736人。省政府引导分别成立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焊接集团、激光通信公司、雷达信息公司,哈工程哈船动力公司、导航公司、智能装备公司,通过股权投入支持中船重工第703所燃气轮机公司发展,重组哈医大药业公司。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重点组织大学生、科技人员、农民三支队伍创新创业。(4)在资源开发和深加工形成增量方面。对矿产探矿权、采矿权完全公开进行市场化招标,大幅度增加投入,大力补充市场化收入。完成鸡西柳毛石墨矿开发与深加工一体化招标,成功引入北汽集团,建设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展了1:50000地质调查“三年行动计划”,安排了1:50000矿调、煤调项目41个,异常查证项目30个,深度勘查项目80个,提高基础地质调查覆盖率,为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或商业合作提供资源保障。
  (三)多领域多角度推动服务业发展。(1)旅游业。注重强化营销,增加产品供给,高标准开展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举办了百强旅行社和全国重点旅行社推介会、湿地论坛暨夏季生态旅游产品推介会、夏季和冬季旅游12省16站巡回推介活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暨冰雪旅游峰会,通过各类活动加强对俄、韩、美,以及港澳台地区旅游交流合作,大力推介我省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招商项目。与知名网站、旅游类APP运营商、媒体等开展深度合作,线上线下结合,全方位精准营销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围绕打造“冰雪之冠·黑龙江”、“避暑胜地·畅爽龙江”形象品牌,夏季推出了4条精品旅游线路,冬季推出了5条精品旅游线路,冰雪大世界、亚布力、雪乡等重点景区收入大幅增长。投资104.6亿元,建设了76个亿元以上重点旅游产业项目。(2)文化产业。省出版集团完成重组改制,增资13.25亿元;全省广播电视网络系统转制重组成立黑龙江广电传媒网络公司,实现了全省一网。组建了黑龙江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新媒体集团。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东北文博会。推出了省演艺集团冰上杂技、松雷集团音乐剧、犹太老会堂室内乐等文化精品驻场演出。建设落成了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安排省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扶持资金1亿元,奖励扶持了30个重点项目(企业);推荐9个项目入选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国家动漫企业库。(3)金融业。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全省金融保险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47.7亿元,增长20.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644.9亿元,增长20.6%。成立了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和黑龙江省绿地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5家公司首发或借壳上市,37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哈轴股权重组引入私募基金7亿元。全省发行各类债券融资1209.7亿元。政府与社会资本发起设立16支天使、风险投资基金,规模达23.5亿元。总规模20亿元的龙财盘实和龙财中植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运营。筹建黑龙江工业投资基金。出资10亿元用于吸引省外大型担保公司设立法人机构、对业绩突出的担保公司补充资本金。新改制组建11家农商银行。全国性非银行支付机构入驻我省29家,累计达39家。截至2015年末,全省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布放POS机11.2万台,占全省POS机总量的34.6%。(4)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借助生态化优势,与健康医疗服务业、旅游业紧密结合,推进候鸟式养老,在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重点开展了健康养老资源宣传推介活动。“黑龙江天鹅颐养联盟”与14个省市签订了加盟协议,吸引了78家外省养老机构加盟。新建成公办养老机构18个、民办养老机构180个。新增各类养老床位2.6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张。(5)信息服务业。“宽带龙江”战略深入实施,4G网络建设速度加快,完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131.2亿元,新建了3.1万座基站,4G网络覆盖县城和重点乡镇;新建光纤端口407万个,增长188%;信息通信业务量达459.6亿元,增长19%。省政府36个部门制定发布了本行业“互联网+”行动计划,与阿里巴巴、中国联通、腾讯、京东等达成“互联网+”合作协议。5个县213个村开建农村淘宝项目。实施了信息惠民工程,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开发了“龙江智库”,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科技研发与服务资源互联互通,在建数据中心投资11.4亿元。完成了中俄信息枢纽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给予大数据中心企业电价补贴政策。(6)商贸流通业。推动仓储、货代、多式联运、快递以及集装箱和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对俄电子商务国际仓储分拨设施。万达集团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等地建设的5个商业综合体完成投资36.8亿元。哈尔滨永泰城大型室内主题乐园和杉杉、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建成。建设完善了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行连锁直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绿色食品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
  (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累计取消或下放578项省级行政审批。13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全面清理10068项省级行政权力,保留了3074项,精简了69.5%。省级284项中介服务清理规范186项。完成了省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和市县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成投入使用。省本级非涉密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一体化办理和电子监察。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四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全面实施,以信用约束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初步建立,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内资企业达到30.6万户,增长16.4%。取消、停征25项涉企收费基金项目,减轻企业负担15.4亿元。免征53.2万户小微企业增值税14.8亿元,免征23.7万户小微企业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9.5亿元。(2)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出台了省委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意见和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分类监管的实施意见,实施了混合所有制和产权多元化改革,推动省直部门所属企业进行脱钩改制和资产重组,完善改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开展了供销社农资供应渠道和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改革。新良集团与浙江农发集团完成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股权多元化。启动辰能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省政府成立了7个龙煤集团改革脱困工作小组,加大力度清理欠款、盘活非主业资产,通过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发展新产业和转变机制等政策措施,支持龙煤集团深化改革和解困发展。抓好森工内部改革,黑森集团和森工旅游集团正准备上市。推进农垦所属企业的拆分、重组、复制(北大荒集团)和纵向产业链一体化,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3)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通过积极挖掘市场机会、优化发展环境、放开准入领域、公平参与公共资源项目竞争,培育和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地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支持建立融资性信用担保公司。全省私营企业发展到25.3万户,增长20.2%。(4)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推动开展了矿产资源与工业深加工一体化项目招标和公共资源市场化招标工作,公开招拍挂矿权14宗,成交价款2.3亿元,高出底价2.1亿元。对在省内市场能够起主导作用的公共资源和矿产资源、集中供热规模面积诱导出的热源资源、国家核定给我省的年度风电规模资源、光伏发电规模资源及超过核准有效期的风电项目规模资源,全部推行市场化公开招标,其中:30万千瓦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招标,24家企业29个项目中标,总投资25亿元;50万千瓦风电建设规模招标,7家企业10个项目中标,总投资40亿元。开展了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改大宗建材省级招标采购,建安本体和小区配套两项节省资金近10亿元。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立了全省统一PPP项目库,储备项目353个,总投资2333.7亿元,启动了方正污水处理二期、宁安净水厂升级改造等项目投资经营主体招标工作。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三权合一”改革,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共清查出非办公类资产750处,房产面积136.1万平方米,土地面积347万平方米。
  (五)以对俄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对俄人文交流不断深化。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互办了省、州日活动,开展了多领域交流合作。成功促成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合作建立3个中俄联合研究中心。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莫斯科苏里科夫美院与我省联合办学项目启动。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俄文化大集、首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和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2)对俄经贸合作拓展延伸。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暨第26届哈洽会。与俄远东地区进行了矿产资源、工业产业链、农业生产和深加工、金融、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开发。推进金融领域合作,在绥芬河、抚远、黑河等口岸建立了对俄贸易结算中心。积极推动对俄邮递物流通道建设,先后促成开通了哈尔滨至俄叶卡捷琳堡、莫斯科等六个国际函件总包直封业务。(3)“龙江丝路带”建设扎实推进。“龙江丝路带”主要内容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确立了在国家规划中的地位。哈尔滨至汉堡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并常态化运行,哈绥俄亚陆海联运进入试运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成效,同江铁路大桥累计完成投资20.18亿元,中方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黑河黑龙江公路大桥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中俄两国签署了《〈建桥协定〉修订议定书》。哈尔滨机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开通了东北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对俄通航城市增加到10个。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长岭段)开工。(4)围绕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开展对外经贸推介活动。开展了2015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跨国公司推介会、日本经贸交流合作推介会、中德产业合作洽谈会、黑龙江—韩国经贸合作推介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牧业合作交流会等招商推介活动,形成了一大批项目线索。全省实际利用外资54.5亿美元,增长7.1%
  (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1)农田水利和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48亿元。防洪减灾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治理工程和胖头泡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汤旺河、穆棱河等8条主要支流治理工程有力推进。农业灌排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骨干工程顺利实施。完成了三江平原灌区工程中的13处灌区渠首工程建设,12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完成“节水增粮行动”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4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水稻控制灌溉推广面积达到1000万亩。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奋斗水库、阁山水库开工建设,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加快实施,鸡西、七台河城市供水工程完成了52.8公里管线铺设安装。解决了21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全省累计投入资金52.86亿元,推进仓储烘干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仓容330.3亿斤。(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哈齐客专通车运营,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滨洲铁路红旗营至昂昂溪段增建二线、牡丹江至绥芬河段扩能建成投入使用;哈佳快速铁路、哈牡客专等项目进展顺利;牡佳客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沿边铁路建设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公路,建三江至黑瞎子岛、密山至兴凯湖高速公路和国道三合至莫旗公路亚布力至双峰段已交工通车,北安至富裕高速公路、国道黑大公路兰西至北安段开工建设。建设国省干线公路1620公里,交工高速公路263公里、一级和二级公路916公里,建设农村公路3000公里。机场,哈尔滨机场扩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五大连池、建三江机场项目初步设计已批复,机场路工程已开工;绥芬河机场预可研获得国家批复,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并报国家审查。(3)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全年完成电网投资42亿元。续建和新建22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29个。一批大型热电项目建成。积极争取国家批复我省2015年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30万千瓦。全省新增电力装机规模147.8万千瓦。七台河煤矿矿区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复。
  (七)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落实全省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和城市落户政策,完善了与农业转移人口相衔接的社会保障机制,发展适应农民工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实施了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和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全省“三供三治”项目开复工建设325项,完成投资127.93亿元,新增日供水能力29万吨,全省改造老旧供热管网1734.31公里,新增供气用户9.36万户,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2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2430吨。13个市地清冰雪机械化率达到93%,县城清冰雪机械化率达到68%。哈尔滨地铁1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工程进展顺利,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3)新型城镇化试点稳步推进。出台了《关于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若干措施》,哈尔滨、齐齐哈尔和牡丹江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青冈县、同江市和安达市列入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哈尔滨宾西镇、齐齐哈尔扎龙镇、牡丹江温春镇纳入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
  (八)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有效需求不断拓展。(1)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成效。全省完成产业项目投资3323.2亿元,开复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29个。对2011-2014年已建成未达产的620个项目进行督导服务,挖掘项目潜力,促进项目投产达效。重点骨干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新增规上企业298户。伊春鹿鸣钼矿项目达产。鹤岗中海油化肥项目、依安鹏程3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鸡西贝特瑞石墨深加工项目投资7.8亿元形成主打产品。七台河宝泰隆30万吨稳定轻烃项目完成投资17.2亿元。象屿富锦12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仓储项目一期、北安6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仓储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9.1亿元和5.1亿元。(2)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深入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增加供给激活需求,引导绿色、健康、安全消费,扩大养老健康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消费,营造更加便利放心的消费环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3)煤城转型发展取得进展。支持四煤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集中配置转型产业项目资源,支持龙煤集团矿井接续发展。争取双鸭山市纳入国家煤化工产业基地。研究设立煤化工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向煤化工领域投资。推动双鸭山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前期工作,两次开展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招标工作,研究设计项目投资主体组建方案。(4)油城、林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深化与中石油战略合作,推动大庆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经过积极协调,大庆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结构优化项目正在平衡原料方案,大庆炼化公司与地方合作新上15万吨丙烯项目运营。推进林区转型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探索推行政事企分开、资源管用分开,发展壮大林下经济、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矿产经济等产业,加快林区经济市场化步伐。
  (九)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1)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得到加强。推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开展了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修订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积极实施中央财政湿地保护项目,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增加补偿额度,积极推进穆棱河、呼兰河跨界水环境生态补偿。(2)搞好生态建设保护。加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保护,开展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扎龙湿地核心区居民搬迁工程建设加快。编制了《黑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实施方案》,开展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三江平原重点湿地保护工作。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共完成造林125.67万亩。退耕还湿12万亩。实施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开展了兴凯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3)抓好环境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哈尔滨及周边雾霾污染严重区域为重点,抓好秸秆“五化”工程项目建设。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力度加强,淘汰黄标车18.9万辆、燃煤小锅炉1973台。继续推进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质持续改善,干流水质由轻度污染变为良好,三类水质比例达到80%。推进污染物减排行动计划,抓好重点减排工程,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提标改造进度加快。(4)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组织开展了对地市政府和万家企业2014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推动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制度。节能、低碳、循环经济重点示范试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抓好伊春、五常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齐齐哈尔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实施了海林、宾西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齐齐哈尔、牡丹江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民生持续改善。(1)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212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47元提高到5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764元提高到350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5296元提高到62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3764元提高到4300元。共救助城乡居民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近10万人次。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实现40万人脱贫,完成321个贫困村整村扶贫工作。(2)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框架。以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就业,累计为十大产业组织专场招聘会800场,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人数(成功介绍就业)80617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1022人。实施了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困难企业专项就业帮扶计划,共给予四煤城和龙煤集团3亿元就业资金支持。全省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25.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8%,比计划控制目标低0.02个百分点。(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118万人,增长2.6%。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94.8万人、512万人和357.1万人,分别完成计划的100.1%、99.4%和100%,共完成基金征收260亿元,完成计划的111.2%。(4)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22.4万套,基本建成17.8万套,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改开工5.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3万户。改造既有居住建筑1595万平方米,实现年节能3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74万吨,20余万户居民住上了温暖舒适的房屋。开展了哈尔滨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和阿什河“三沟一河”治理,引入清水治理马家沟。建设美丽乡村,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全省有6684个行政村建立了保洁队伍,新增保洁车辆749台,增设垃圾箱13576个,清运处理垃圾240.8万吨。(5)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投入资金19.4亿元进一步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8所。启动了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特岗计划”深入实施,共录取特岗教师2138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扩大到11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9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义务教育学生,受益学生由16.5万人增加到40.96万人。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高教强省建设和高教综合改革,高水平大学和特色优势学科建设稳步推进。(6)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省博物馆新馆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完成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考古、主要文物本体保护及新馆建设和布展相关工作。全面完成2604个中心村文体广场建设任务。实施无线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完成16个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站改造工程,深入实施210个发射台站的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4162个。(7)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和经营,新建了102个城市医疗联合体。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招聘符合条件的1054名医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两年共选派了2209名。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得到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由390元提高到50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35元提高到40元。落实了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健康龙江”行动全面实施。(8)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成效。推进“平安黑龙江”建设,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及时消除社会隐患。畅通信访渠道,打造“阳光信访”。狠抓安全隐患整治。
  (十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按照省委《建议》精神,编制形成了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重点开展了15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行业规划衔接,成为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争取哈尔滨市阿城区、海林市列入国家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试点。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经济发展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十分突出,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等问题明显存在;发展环境还要大力优化;各级政府部门还存在专业化不够,以及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的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把握,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201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的关键之年。全省经济发展,既面临困难和挑战,也存在诸多有利因素。
  从不利因素看,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我省仍将产生较大影响;大庆油田原油产量继续调减,油价仍处在低位波动中,煤价、粮价难有回升,传统经济结构难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从有利因素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央通过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国家将继续给予东北振兴政策支持。二是“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发展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新型城镇化推进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民生持续改善,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在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供给竞争优势的高品质食品、乳制品、畜产品,旅游、养老、健康产业以及若干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存在着重要机遇。四是虽然在市场意识、市场化程度和各类市场主体竞争力方面还存在差距,但靠缩小差距挖掘潜力还有较大空间。五是人才资源丰富,可释放增长潜力的领域都有人力资源支撑。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看到各种有利、不利因素,更要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找出差距,补足短板;既全面发力,又久久为功,在爬坡过坎的整体持久战中打好歼灭战。
  做好2016年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精准发力、扎实起步,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综合考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挖掘增长潜力、引导社会预期等因素,建议2016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6%-6.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三、201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抓好省委《建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落实。梳理分解省委《建议》和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目标和任务,明确年度任务和部门责任分工,编制完成省级重点专项规划,指导各市(地)、县编制好本地区“十三五”规划,找出亟需解决的关键环节、短板和最难解决的“硬骨头”,明确发展路径,提出切实有效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将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上发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1)深入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把申请国家支持与推动实质性改革相结合,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化,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体系;推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民合作社示范体系,推动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全方位经营主体转变;推进生产过程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由全程机械化向全面机械化转变,深化农机合作社装备采购方式改革;推进生产服务社会化,鼓励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延伸服务链条,丰富服务产品,拓宽服务领域;推进粮田建设标准化,加快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加强水稻育秧大棚、蔬菜棚室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粮食销售加工市场化,探索开展农民以土地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00户左右;推进种粮收益保障法制化,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2)以近年粮食大幅度增产为基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涉农金融等服务业。科学编制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业在“卖得好”、“种得更好”方面实现突破,使更多农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合理、科学、按市场需求导向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两牛一猪一禽”工程,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场。加大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实施力度,抓好现代示范奶牛场投产运营,适度发展肉(奶)羊、家禽养殖。以多种谷物、畜牧产品、乳制品、经济作物和山特产品为基础,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发展涉农金融业,完善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以及活畜、牧场建筑物等抵押贷款试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力争再组建10家以上农村商业银行,总数达到30家。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尽快投入运营,有效支持农业信贷发展。(3)大力推动农民创业。通过思想发动、典型示范、“帮、学、干”结合,推动农民从事能够增加收入、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以高于政府最低收购价卖给市场的种植、养殖、销售、加工等多种产业化创业活动,努力形成农民增收新途径。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拓宽农民经营性收入渠道。制定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实施指导意见》,深入实施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计划。(4)大力开展林下养殖、种植及市场营销,发展森林食品、森林畜禽、北药、食用菌生产、加工和营销。(5)发展高品质需求增长空间大的绿色有机种植。继续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挥寒地黑土优势,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继续实施支持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等措施,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知名品牌培育和保护,加快发展“鸭稻”、“蟹稻”、“鹅玉”等有机农牧业生产模式,培育一批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重组和品牌合作,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和营销,靠大品牌和“互联网+营销”获得更大增值收益。
  (三)通过扩大增量,激活现有存量和要素,带动工业结构调整。在产业创新扩量上发力,把工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1)向基础工业产品和上游工业产品延伸要增量。继续推进大庆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结构优化项目,谋划下游精细化工项目。推动大庆忠旺铝业、中粮集团燃料乙醇、泉林秸秆综合利用、黑化集团搬迁改造、大庆炼化与地方合作的宏伟庆化丙烷脱氢制丙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2)向引入要增量。突出优势产业领域,继续跟踪近两年央企合作对接、民企龙江行、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对接香港、台湾及德国、荷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一系列经贸招商推介活动中的国内总需求增长和黑龙江有优势的项目,发掘线索,生成一批合作对接项目。推进牡丹江百威英博啤酒、哈尔滨红星美凯龙、哈电动装核主泵基地能力完善、大庆福瑞邦原料药基地、东安发动机铝镁合金铸造能力等项目前期及建设进度。办好中国企业家协会年会,做好产业项目前期对接。(3)向存量优化升级扩张要增量。盘活央企存量,进一步推动哈飞集团通用飞机公司的重组,以及与中石油、航天科工、兵装集团等3家央企签订的合作协议和项目合作大纲。抓好与中电科、中航工业、航天科技等央企的合作对接,推动条件成熟的项目签署合作协议和项目合作大纲。推动长安福特哈尔滨生产基地新车下线和大庆沃尔沃SPA平台运行投产,加快大飞机拆解基地、哈尔滨光宇电动车锂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建设。依托哈尔滨电气集团、中国一重集团、中船重工第703所,打造以水电装备、核电装备、燃气轮机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4)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增量。继续大力推动“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努力实现新注册科技型企业超过2000家。加快大学、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哈船动力发动机电控系统落地开工,推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智能云平台、机器人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航天科工三院哈尔滨钛合金与3D打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哈尔滨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哈尔滨石墨产业科技园项目建设,培育形成一批本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机器人、生物制药、马铃薯、乳品、大豆、石墨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集中力量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5)向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要增量。加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力度,推进鸡西北汽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加快建设。结合资源禀赋,盯住有资源优势和总需求有增长空间的领域发力,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继续推进地质勘探三年专项行动计划,加快生成新矿权。梳理并盘活现有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依法解决圈而不探、占而不采问题,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把资源优先配置给具有技术能力和资本实力的大型企业,重大资源实现勘探、开采和深加工一体化。依托鸡西、鹤岗等地优质石墨资源,打造石墨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煤炭资源,改造提升煤化工产业。依托黑河、齐齐哈尔等地铜矿资源,推进10万吨铜冶炼项目和铜、高岭土产业园建设。依托伊春和大兴安岭钼矿资源,推动钼矿精深加工。依托北药材资源,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四)深入挖掘潜力,更加积极有效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推介潜在市场需求,扩大有效供给,释放发展潜力,增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1)大力发展旅游业。打好夏季生态避暑、冬季冰雪旅游王牌,不断提高丰富产品供给水平。在继续巩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雪乡第一梯队冬季旅游线路基础上,推出哈尔滨分别至大庆—齐齐哈尔,漠河北极村,牡丹江镜泊湖,铁力—伊春4条第二梯队冬季旅游线路。加快与恒大集团合作,在亚布力气候温度条件更适宜的东南坡新建100公里雪道,努力打造专业和非专业结合的世界级滑雪旅游度假目的地。抓住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机遇,培育冰雪体育产业,开展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大庆雪地温泉节、伊春森林冰雪欢乐节、漠河北极村冬至节等丰富多彩的冰雪游乐项目。利用我省极具竞争力的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以及界江、过境旅游、温泉资源,深度开发,打造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火山湿地、华夏东极、森林深处游等夏季精品生态避暑旅游项目,培育高水准生态避暑、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目的地。办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营造浓厚的旅游文化时尚氛围。继续深化与中青旅的战略合作,借助其市场化、专业化的优势平台和渠道,大力开展以线上(网络)为主的旅游宣传营销。(2)加快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借助生态优势和我省医疗资源,推进候鸟式养老、养生度假、健康养老等养老服务业发展,开发一系列集慢性病防治、观光度假、绿色食品配餐为一体的养老产品。继续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产业,鼓励养老服务企业集团化、连锁化发展,重点推进18个投资额过亿元的民营养老项目建设。(3)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加大推介力度,积极与平安银行、安华农业保险等对接,继续吸引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龙江银行、信用社股权多元化改革,创新经营体制。加快改革政府投资体制,设立引导基金,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扶持科技企业发展。借助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政策,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力争40家企业在新三板、战略新兴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把握政策机遇,鼓励企业利用专项和项目收益债券、私募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工具加快发展。积极募集资金,力争100亿《中国制造2025》黑龙江工业投资基金一季度投入运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中小微企业的担保支持力度。(4)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黑龙江广电网络公司全网双向化改造及视频云中心建设,加快上市步伐。综合运用俄罗斯文化元素,加强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宣传推介、策划营销和运营管理,办好以俄罗斯精品油画为重点的美术作品常年系列展览、中俄文化大集和中俄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推动省演艺集团等龙头文艺院团提高优质剧目创作水平,在哈尔滨市及重点旅游景区举办贯穿旅游季、特色鲜明的系列驻场演出,促进文化与旅游紧密对接、深度融合。丰富各类历史文化艺术展览,打造高水平特色餐饮和旅游纪念品。继续推进哈尔滨万达文旅城等重点项目建设。(5)推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继续实施“宽带龙江”战略,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布局,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工程,新建基站2.5万座,打造全光纤网络城市。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建设“宽带乡村”和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推进黑龙江天宇北斗卫星导航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以及哈尔滨云计算产业集群建设。(6)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加快哈尔滨润恒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黑龙江倍丰集团农资配送中心、牡丹江农产品冷链物流示范区建设。打造华南城黑龙江省对俄经贸物流园区和双鸭山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推进哈尔滨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推进全省49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级农贸市场项目建设。
  (五)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动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抓紧承接及时跟进,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上下联动推进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不断见到成效。(1)继续深化政府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坚持权力下放与基层承接能力建设同步推进。着力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作用,逐步实现投资项目“平台受理、在线办理、限时办结、依法监管”。继续清理和规范中介、协会、事业单位等具有的实质性审批权,推进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大力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动态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推进建立负面清单。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价格机制、市场监管机制等相关领域改革。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等措施,继续推动政府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好我省已出台的降低企业负担政策,努力降低企业用电、物流、财务成本。(2)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国务院国资委紧密联系,落实与央企合作协议,推动一批驻省央企下属机构与地方合资合作、深度融合,实现股权多元化。支持哈电、一重、哈飞、东安等国有企业,以及中电科第49所、焊接所、电工仪器仪表所等重要科研院所对接《中国制造2025》细分的23个行业,确定在我省有优势的17个领域靠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资本市场对接等措施,加快发展。推进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落实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结合省情积极稳妥化解有关领域产能过剩,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淘汰“僵尸企业”。通过改变人力资源错配、大力精简管理机构、盘活非经营性资产、清缴应收账款、强化正风肃纪、扩大省内优质煤市场份额、发展新兴产业、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等措施,坚决持续打好龙煤改革生存攻坚战。推进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紧密结合,探索林业资源资产证券化和碳汇交易有效路径。推进农垦改革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推动森工、农垦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借助资本市场,加快相关产业集团发展。加快农村电网改革,理顺农电管理体制。(3)深化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整合建立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交易规则,实现监督、管理、服务“三公开”。对矿产、风电、光伏、水电、地热、天然气管网等公共资源,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投资主体。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开展项目储备和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创新政府投资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投融资模式,将医疗、教育、公共网络、公共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所有经营性公共资源,采取招投标等方式进行公开配置。推动已纳入国家项目库的PPP项目尽快实施。建立PPP项目筛选推进机制,对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设施、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适合PPP模式的项目必须纳入各级PPP项目储备库,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社会资本合作伙伴。建立PPP项目政府注资、财政补贴和价格同步调整协同机制,为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创造条件。调整政府资金投资方式,由直接支持项目改为更多地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予以支持。(4)加快公共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合一”的事业单位改革。对梳理出的945个事业单位分类施策,衔接好有关社保政策,已经从事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直接转成企业;具备经营条件的通过合资合作向企业转型。进一步做好政府系统非办公类资产清理,将其配置于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5)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监管。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守约践诺的信用环境。严厉查处破坏发展环境行为。强化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履行好应尽的管理责任,对严重失职、渎职导致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重大损失的,坚决追究责任。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
  (六)加快“龙江丝路带”建设,积极推进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着力抓好“龙江丝路带”建设,搭建对外开放平台,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吸引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跨境商贸物流,以大通道、大物流、大产业、大平台促进大开放、推动大发展。(1)构建对外开放平台。发挥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与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合作。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用全新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哈尔滨新区。加快建设哈尔滨国际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尽快实现其功能。争取国务院尽快批复哈尔滨海关整车进口和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建设,启动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工作。推动黑河、绥芬河、黑瞎子岛和同江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办好在叶卡捷琳堡举办的第三届中俄博览会。办好第27届哈洽会。推进通关便利化,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与俄滨海边区互办“黑龙江日”和“滨海边区日”活动。(2)全面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积极组织省内外企业积极参与俄远东跨越式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项目建设,深化与俄远东开发开放合作,推动全省对外开放向俄罗斯全境拓展。加强与欧洲和日韩合作,推进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农牧业合作,进一步扩大与美国、加拿大和南亚、东南亚的合作,密切与港澳台合作,培育外向型经济增长点,推动开放合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拓展。(3)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继续推动同江铁路大桥、黑河黑龙江公路大桥建设,对接东宁界河公路大桥,建设黑瞎子岛口岸、俄滨海1号国际大通道、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等“三桥一岛一道一港”,构建跨境互联互通网络。适时加密哈欧班列班次,推动哈绥俄亚陆海联运实现常态化运行,尽快开行哈俄班列。促进江海联运常态化运行,培育和巩固哈尔滨机场面向东北亚门户机场功能,打造现代化国际物流枢纽,谋划开通哈尔滨至欧美客货航班。争取国家尽快批复中俄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和开工建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推进哈尔滨对俄电商航空货运通道和陆路货运通道建设。(4)加快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从供给侧角度与俄远东地区共同推动区域内资源、资本、技术、人才、加工制造能力等要素重组,形成更具性价比优势的产品竞争力。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吸引生产要素向“龙江丝路带”沿线转移,打造以装备制造、能源、采矿、化工、农业、林业、食品为重点的跨境产业链,构建以跨境通道为依托和以通道沿线重点境内外园区为载体的产业聚集带。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推动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去,带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支持境外产业园区完善功能、集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5)进一步加强对俄经贸合作。依据卢布汇率变化,加大对俄投资合作带动贸易发展,扩大对俄能源、资源进口,扩大优质农产品出口。加快对外经贸合作转型升级,支持企业赴俄合作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和拓展能源资源产业合作,建设境外大宗商品产业基地和中俄产业配套合作基地。完善对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集中持续开展对其他重点国家(地区)产业领域的经贸交流活动。
  (七)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抓住国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用好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提前做好开工准备,抢抓有效施工期,全力搞好服务,确保形成更多的实物量。(1)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铁路,计划投资225亿元,加快已开工的哈佳快速铁路、哈牡客专、滨州铁路电气化改造、哈尔滨火车站改造、哈牡既有线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建成同江铁路大桥中方段、滨北公铁两用桥等项目,推进牡佳客专、沿边铁路黑河经呼玛至韩家园子、孙吴经逊克至乌伊岭、汤旺河经鹤北至富锦、创业经饶河至东方红、绥芬河经东宁至老黑山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牡佳客专开工,年内要开工建设孙吴经逊克至乌伊岭段。公路,计划投资196亿元,加快实施北安至富裕高速公路、国道黑大公路兰西至北安段和木兰松花江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采取PPP模式推进鹤大高速佳木斯过境段、哈尔滨至肇源高速公路、绥化至大庆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国道三合至莫旗公路长汀至双峰段、国道鹤大公路杏山至省界段等一批国省道改造项目;建设农村公路4000公里;加快推进绥芬河公路客运枢纽站、黑河国际公路客运站等一批道路运输设施项目。水运,计划投资2亿元,加快推进松花江中游浓浓河至三站浅滩、黑龙江上游新村岛浅滩、尼尔基库区等航道建设整治工程;采取PPP模式推进松花江梯级航电枢纽开发。机场,计划投资22亿元,加快哈尔滨机场扩建工程建设,力争建成建三江、五大连池支线机场,启动绥芬河、亚布力机场建设。(2)大力实施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水利设施计划投资170亿元。加快实施三江干流治理、胖头泡蓄滞洪区建设、呼兰河等主要支流治理、界河防护、奋斗水库、阁山水库以及三江平原灌区、尼尔基引嫩扩建一期工程和松花江干流沿岸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大力推进三江连通骨干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国家批复项目可研报告。(3)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采取PPP模式推进哈尔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和淘汰小锅炉,实施供热系统升级改造。继续推进“三供三治”,全省开复工“三供三治”项目272项,计划完成投资106亿元。加快哈尔滨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工程建设。(4)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背压供热机组供热,推进龙煤双鸭山、鹤岗等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优化电源结构,继续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建设,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继续推进东西部500千伏电网环网结构建设,优化220千伏电网结构,加大城网和农网改造力度。
  (八)推动创新驱动,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环境,创造创新基础条件。(1)大力推动科技人员、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靠市场化组织方式而不是事业单位科研项目体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靠职务发明的技术股权权益确定、技术骨干获得股权形成有效激励,靠注重与资本市场合作而不只靠财政获得资金支持。从尊重创业规律、分析市场机会、提供政策扶持角度,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力发展大学各类孵化器和创客空间,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研发力量,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技术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我省。支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高度重视中央直属科研机构、大型央企在实现终极科研目标前可生成的技术外溢和形成的成果产业化,鼓励央企采购地方优质产品。推动国企利用闲置的厂房、车间、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与社会资本合作。大力推进军工企业军品民用、民品开发,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3)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着力推进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梳理高新技术成果,筛选、引进、培育能够尽快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产业化。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加快建立从实验研究、孵化、中试到生产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4)大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网络强省”战略,推进已出台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落实,完善“互联网+”应用平台,开展“互联网+”试点示范和信息惠民工程。在“互联网+”医疗、教育、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大1000个“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建设双城市、五常市、农垦系统温室大棚和大田精准农业生产基地。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俄速通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供应链平台、绥易通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试点示范平台等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九)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在协调发展中拓展空间,更好释放经济发展潜能。(1)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积极推进煤炭城市转型发展,加快煤化工基地建设,利用焦化等煤化工产业存量延伸产业链,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加快鸡西、鹤岗等地石墨、绿色食品、钢铁、矿山机械、建材和服务业等非煤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大庆可持续发展,推动大庆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乙烯等基础工业产品和现有工业经济存量,加快下游精细化工产业链延伸,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培育替代产业,着力发展服务外包。推动林区转型发展,全力抓好林区生态旅游、森林食品、北药等特色产业,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用好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2)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多规合一”。落实好居住证制度,促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突出在城镇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民生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推动哈尔滨等地落实国家化解房地产库存的相关举措。(3)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坚持产业强县、特色兴县,加强县域园区规划,根据各县农林牧渔和矿产资源禀赋,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链。择优引入拉动力强、辐射面广、成长性好的大企业大项目,推进县域产业和项目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利用肇东、铁力、富锦、北安、肇州、依安等一批具有区域功能特征和产业优势特点的园区,继续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壮大产业规模。
  (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升整体生态化优势。坚持保护优先,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控制好区域内种养较多的优势产品的安全风险,为打造我省寒地黑土、绿色特色形象守住安全“底线”。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促进生态旅游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避暑休闲旅游、候鸟养老旅游、养生度假旅游、医疗健康旅游等产品。依托生态、医疗和绿色食品等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生态健康和养老产业。加快发展林中经济产业,全力抓好生态旅游、森林食品、北药等林下经济,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2)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规划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纳入重大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决策程序,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制定水价,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3)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确保完成低质燃煤锅炉改造、排放控制、淘汰小锅炉和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等任务。提高大城市气象监测密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46%。(4)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保护与修复工程和千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防护林建设和退耕还林,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落实土壤保护行动计划,建立黑土地消耗补偿长效机制,实施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实施退耕还草还湿工程,退耕还湿15万亩,加强草原和湿地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区提档升级。
  (十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千万百计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把民生支出放在优先位置,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1)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通过产业、创业、教育、医疗等措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重点解决贫困县中真正贫困人口和非贫困县中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加大财政扶贫投入,提高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实施整村推进,扩大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覆盖面,加快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责任考核。(2)持续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多路径推进,有效实施货币化安置,多方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确保完成棚改17.7万套,力争完成20.4万套。继续加大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力度。推进公租房购买服务试点,进一步加强公租房社会化管理。改造农村泥草(危)房12万户。(3)稳定扩大就业。落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强化毕业生就业保障机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加强就业援助,推动煤城、林区等职工主动向我省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领域拓展就业空间。完善失业登记办法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应对失业风险的就业应急预案。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万人。(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全体职工参保计划,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衔接好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改革工作。按国家政策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水平。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构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做好“救急难”工作,着力提高低保户、低收入群众、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做好社会福利事业。(5)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大范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边远地区教育水平。推进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实施和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设高水平优质特色职业院校和实习实训基地。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建立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机制。加强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支持重点大学创建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6)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健康龙江”行动。扩大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继续发展医疗联合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能力,推动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形成医疗集团,以有效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继续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启动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推进省市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偏远地区急救中心和专科医院建设。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500元提高到560元。加快统一医保平台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提高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继续为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800名医学专业毕业生。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7)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全面启动省博物馆新馆续建工作,推进地市级“三馆”和县级“两馆”达标建设。推进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完善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和平台,重点建设省数字化图书馆。倡导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向农村提供更多适合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继续推进1290个行政村文化室设备配置和文化广场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送欢笑到基层”、“百馆千站下基层”、“高雅艺术进校园”、曲艺驻场演出等惠民品牌。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推进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改造,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巩固冰雪体育强省地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8)推进“平安黑龙江”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监管责任,对已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坚决整改。
  (十二)加大对上政策争取力度。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继续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汇报衔接,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导向,争取国家给予政策支持。抓住国家继续设立专项建设基金的机遇,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短缺问题。积极争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探索解决煤城、油城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结合中央深改组改革要求,落实林业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等任务。充分用好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推动“龙江丝路带”建设。落实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物价改革等政策。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迎接挑战,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推动我省在全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变化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