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2.02.2018  10:31

2018年1月25日在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黑龙江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振兴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适应国内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积极应对近年油煤粮木传统产业持续集中负向拉动的严峻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转换发展动能,培育新增长点,全省经济总体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

  初步核算,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1.3%,城镇新增就业6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和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6%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9.5%,氨氮排放量下降5.44%,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8.5%。

  (一)面向市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1)种植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引导农民主动调整品种结构、品质结构,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一减一稳六增”,调减非优势区玉米1480万亩,高值高效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1741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000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600万亩。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的“三减”示范面积达3054万亩。全省施用有机肥覆盖面积达到500万亩。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入网追溯企业达到1810家,可追溯种植面积达2200万亩。实施500万亩耕地轮作试点,比上年增加250万亩。(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突出水利、农机、科技、生态四条主线,全力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型泵站排灌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建设,新增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00万亩,新增水稻控制灌溉推广面积270万亩。生态高标准农田达到5957.7万亩,“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达到1316个。全省现代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1359个,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9%,继续位居全国第一。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丰”,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成为持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3)畜牧业加快发展。举办第三届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2017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实施“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全省开工建设项目534个,已竣工380个,入栏牲畜80万头。现代畜牧产业投资基金74亿元已签署框架协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在望奎、巴彦、兰西、甘南和富裕等5个畜牧重点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望奎、巴彦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示范县。(4)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扎实推进。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牵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56个县(市)建立农村产权及土地流转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20万个,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00个,销售收入实现3100亿元。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基地面积达到1.4亿亩,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40万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推进,在全国第三批启动的整省试点中第一个向国家整县汇交数据,阿城区土地确权登记经验成为全国样本。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方正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介绍经验。全省“两权”抵押贷款余额239.8亿元。政策性种植业保险面积达到1.2亿亩。(5)农民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不断增强。落实农产品营销16条措施、少卖水稻多卖大米4条路径和农民创业8条路径,创新开展“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专项行动,引导农民面向市场、强化营销,推动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进而靠“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在销区建立旗舰店达到100多家、独立品牌连锁店达到3000多家。举办3场新型经营主体优质农产品推介会,组织4场全国性农产品博览会和推介会,签约额突破70亿元。通过产权股权重组、合约、特许经营、结合特殊地理标识等方式形成1000多个农产品品牌。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识产品达2555个,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识产品达523个。建成以大米网为核心的全省农产品电商集群,大米网总交易额突破20亿元。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发展到2.9万家,线上交易额超过120亿元。全省推出众筹、集团订制、私人订制等互联网营销项目497个,实现销售金额60.6亿元。(6)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全面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示范村建设,投入资金36.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5586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75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4605公里。改造农村危房9.8万户,解决了近30万农村人口住房问题。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集中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治理乡镇村屯4393个、绿化美化村屯2447个。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公共厕所15164座,全省累计改造室内厕所19万户。

  (二)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发展。(1)改造升级“老字号”。梳理226户“老字号”企业,组织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专项行动,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641.4亿元,同比增长13.7%。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结合,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成齐重高档数控机床等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22个。积极申报黑龙江“大齐绥”列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积极争取“中国制造2025”哈大齐国家级示范区。(2)深度开发“原字号”。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大庆石化、炼化所产聚乙烯、聚丙烯产品提供给省内加工利用,大庆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获中石油批复。以“煤头化尾”“煤头电尾”为抓手,推动现代煤化工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现代煤化工经济园区,强化上下游配套,积极打造现代煤化工基地。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编制全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程建设“1+N”规划体系。全省已形成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产业集群8个,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专业加工园区发展到25个。其中,全省玉米深加工规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9.4亿元,同比增长41.6%,玉米实际加工量851.6万吨,同比增长50%。(3)培育壮大“新字号”。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工业哈飞Y12F飞机获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型号合格证和美国FAA型号合格证,航天海鹰哈钛钛合金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式投产,以哈工大为董事长单位的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成立。壮大云计算、机器人、重型数控机床等七大产业集群,哈尔滨石墨烯及石墨高端产品研发制造中心和鸡西、鹤岗两大石墨生产加工基地初步形成,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等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积极打造汽车产业链,长安福特、大庆沃尔沃、龙华、通联等项目陆续投产,全省汽车产量122219辆,同比增长61.3%。全省第二产业增长2.9%,工业增长3.1%,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

  (三)围绕国内有总需求增长空间、龙江有鲜明供给优势的领域集中发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1)旅游业。持续强化营销,不断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夏季推出观光、休闲、体验、功能四大类38个旅游精品,冬季推出专业冰雪运动赛事、非专业冰雪体验娱乐活动、冰雪景观、林海雪原穿越、冬季狩猎、冬季温泉、北极和东极地理、冰雪游学、冰雪文化艺术、界江、界河体验及出境游等十大主题61项产品。集中整治和规范旅游市场环境。齐齐哈尔碾子山大黑山综合文化旅游开发等22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优选旅游项目。省外银行卡在我省刷卡交易额达到3729.7亿元,同比增长62%。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881万人次,同比增长15.6%,保持东北机场第一。(2)养老、健康产业。制定了《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实施意见》,消除社会办医各种限制措施,推动社会办医快速发展。通过成立天鹅颐养联盟、加强营销等举措,全年到我省休闲度假的外地老年人达到205万人,全省养老项目引入民间投资达到92亿。全省各类机构养老床位达23万张。(3)文化产业。全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开复工91个,完成投资90.5亿元。新增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721家。哈尔滨万达文旅城正式营业,建成世界最大室内滑雪场、国内最大室内滑冰场和东北地区最大室外主题公园。推出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系列演出活动及雪乡等重点景区驻场演出近万场。(4)体育产业。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全年参与学生近300万人次。举办了“黑龙江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和全国趣味冰雪活动创意设计大赛”,近2000万人次参与其中。举办冰雪赛事80项,其中国际级赛事6项,国家级赛事19项,省级赛事31项,群众性比赛24项。(5)金融业。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466.1亿元,同比增长7.6%。哈尔滨三联药业在深交所首发上市并募集资金9.5亿元,全省境内上市公司达到36家。2家上市公司(国中水务、宝泰隆)当年实现再融资21.5亿元,境内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融资802.7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97家,累计实现股权融资24亿元。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418家,累计实现融资28.5亿元。全省14家企业发行各类债券融资322.6亿元。(6)信息服务业。全省增值电信企业数量达到1028家,全省电信业务总量完成597.17亿元,同比增长86.5%。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087.4万户。4G用户达到2299.8万户。新建4G基站2.55万个,全省4G基站总数达到15.8万个。光纤网络已覆盖全部县级以上城市、全部乡镇,全省行政村光纤通达率99.7%。IP? TV总数达到135.8万户。统筹兼顾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投资建设医疗、农业、旅游、教育等领域50余个“互联网+”应用平台。(7)商贸流通业。中观层面农林批发市场体系建设新增长领域挖掘与培育工作积极推进,全省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207个,其中年交易额达100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5个。牡丹江市、齐齐哈尔市和8个重点企业被国家确认为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试点,哈尔滨市被确定为全国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支持北药产业园等3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新改扩建,杂粮杂豆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稳步推进。获得国家农业部确认的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达到21个。交通与邮政合作物流通道覆盖60%县乡村。

  (四)推动产业项目建设与创新驱动有机结合,新动能、新增长领域培育初见成效。(1)产业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省开复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63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8个。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筛选2017年省重点产业项目472个,年度计划投资790亿元。省重点项目开复工407项,完成投资708.6亿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钛合金、大庆沃尔沃、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复合材料、中粮味精改造、哈尔滨誉衡药业、泉林秸秆综合利用、绥芬河国林木业城等92个项目建成投产。(2)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全省新签约转化高新技术成果549项;新注册成立科技企业5204家,同比增长66.8%;新增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科技企业961家,同比增长50.9%;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9家,新增在孵科技企业1346家;组织投融资对接活动59次,89个高新技术项目签约11.8亿元。(3)四支队伍创新创业持续推进。通过思想发动、典型引路、搭建平台、政策支持,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在供给侧生成更多市场主体,留住更多宝贵人才。启动实施“龙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计划,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将离岗创业政策期限由国家提出的3年延长至5年。推动大学生组合式创业,高校建立各类创业平台527个,注册企业2074个。创业大学生增加到16111人。大专以上毕业生留省就业率达到67.1%。引导推动农民面向市场,从事把农产品以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卖给市场的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各种活动,农民创业人数达到150万人,创业纯收入320亿元。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57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80亿元。组织召开“全省转岗职工暨龙煤集团分流人员创业典型宣传推介会”,推动四煤城富余职工向农业、林业、生态等优势产业领域转移。(4)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应用。举办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大会,新签约基金6支,规模达到14.5亿元,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融资总额为1.4亿元。9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主要是科技型企业。全省自建电商平台总数达到335家,其中跨境电商平台18家。全省电商市场主体达到33.6万家,全省电商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2387.2亿元、225.9亿元,分别增长22.7%和52.6%。省政府各部门出台实施43个“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哈尔滨新区、哈工大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五)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提高整体市场化程度。(1)“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全面落实。积极推动煤炭和钢铁去产能,全年退出煤矿5处、煤炭去产能76万吨,主动压减并封存粗钢产能65万吨。通过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严控商品住宅土地供应、发展跨界地产等措施,商品房去库存工作成效明显,商品房库存比2016年底减少1254万平方米,去化周期降至16.2个月。印发了《黑龙江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细则》《关于清理规范一批涉企收费项目的通知》,通过税收优惠、清理涉企收费、推进电力直接交易、降低运输成本、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等措施,为企业降成本227.1亿元。(2)“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7批取消下放行政权力244项,分5批清理规范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59项。向哈尔滨新区放权23项,向绥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放权17项。哈尔滨新区开展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省实行“二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3)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继续做好矿产资源、集中供热热源、新能源等领域市场化公开招标。推进多宝山1、2、4矿带整体开发。招标确定鸡东县永安硅藻土资源与建材深加工一体化项目投资主体。继续做好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投资主体招标工作。市场化配置光伏发电计划指标60万千瓦,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27万千瓦,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1.2万千瓦。(4)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制订了全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选择17户出资企业子公司进行混改,11户子公司已经完成任务。建龙集团入主北满特钢完成混改重建。龙煤集团改革脱困工作继续有序开展,明确了子母公司功能定位,完成了第二批组织化转岗分流,在册职工减至14.3万人,企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1亿元,同比减亏盈利42亿元。推动森工国有林管理体系、企业经营体系与社会管理体系分开,24个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已经全部挂牌。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有序推进。地方厂办大集体改革已完成主体任务。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确定了首批转企改制单位49家,年度收回经营事业单位空编1447名。梳理出承担行政职权省直事业单位97个,黑河市及北安市、孙吴县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国家级试点通过中央编办评估验收,积极推进牡丹江市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省级试点。(5)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实施非公经济发展3年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扶持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41.4万户,同比增长7.2%,实有市场主体210.9万户,增长9%。实施“龙江千名企业家培育计划”和“龙江企业家发展计划”,其中组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升培训211期,培训企业家及专业人员2.2万余人次。全省非公经济总量达到8634.6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省GDP比重53.3%,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6)哈尔滨新区建设取得进展。全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哈尔滨新区入选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积极主动与深圳开展多层次对接,在哈尔滨新区组建成立深哈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落户深圳企业项目20余个,计划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六)突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推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1)跨境基础设施和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同江跨境铁路大桥今年有望建成,黑河跨境公路大桥双方同步开工。推动与俄“滨海1号”国际运输走廊对接合作。积极支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黑河-长岭)项目加快建设。中俄原油管道(漠大二线)运营投产。相继开通了哈尔滨-德国、哈尔滨-俄罗斯、哈尔滨-白俄罗斯、大庆-比利时沃尔沃专列等四条中欧班列线路,累计发运461列,运量为30940标箱。“哈绥俄亚”陆海联运跨境运输班列实现周班常态化运营,共开行62列,发运货物7234标箱、10.9万吨。哈俄货运包机共飞行135班,货运量2851吨,同比增长34%。哈尔滨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启动建设。绥芬河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国家批复。(2)开放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积极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带,我省在俄远东推进建设的18个境外园区入区企业146家,企业投资18.1亿美元,形成了一批林产品、农产品、畜产品、矿产品以及电子、轻工、建材等生产加工项目。我省自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9个。81个国家和地区在我省园区投资,雀巢、空客、大宇、沃尔沃、凯斯纽荷兰、益海嘉里、百威英博等5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全省园区投资建设项目87个。全省外贸进出口实现18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5%。(3)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完善提升。哈尔滨新区获批成为我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开始封关试运行。绥芬河—东宁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举办第四届“中俄博览会”和第28届“哈洽会”,吸引3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9个联邦部门、15个州区和百余家企业参展参会,创历届博览会之最。(4)对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全省对俄贸易实现109.9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8%。我省在俄远东推进建设的18个境外园区入区企业146家,企业投资18.1亿美元。5家境外园区共39家企业纳入俄远东跨越式发展区,享受俄方增值税、关税、财产税、土地税、社会保障基金等12个方面的税收及基金优惠政策。全方位对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与俄滨海边区互办“地区日”活动,举办了第八届“中俄文化大集”活动。中俄工科、医科大学联盟和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开展多项交流活动,哈工大、哈医大、黑大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共建4个中俄联合研究中心和1个俄语测试中心,哈师大与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共建中俄美术学院,与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建成对俄特色的哈尔滨音乐学院。举办中俄国际自驾车集结赛、中俄旅游节、跨境自驾游等旅游交流活动。(5)积极推动与广东省对口合作对接。制定《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和《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产业、科技、人才、金融等领域合作深入推进。

  (七)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1)交通。铁路方面,推进哈佳快速铁路、哈牡客专、牡佳客专、哈尔滨火车站等18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72.7亿元。积极推进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规划建设。哈佳既有线提速改造、铁力至伊春铁路、佳木斯至鹤岗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牡绥扩能、滨州电化、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公路方面,完成投资207.4亿元,交工通车北安至富裕高速公路162公里,宝泉至兰西、长汀至双峰(雪乡)等一二级公路658公里,农村公路5962公里,建成绥芬河等3座综合客货运枢纽站、24个市县级客货运站和59个农村客运综合服务站。积极推进鹤大高速佳木斯过境段PPP项目招商和京哈高速哈尔滨至拉林河段扩容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机场方面,推进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规划建设,加快哈尔滨机场本期扩建工程建设,新建T2航站楼即将部分投入使用。建三江、五大连池机场正式通航,绥芬河机场开工建设,亚布力、虎林、鹤岗、绥化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嫩江通用机场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木兰、通河、富裕、兰西、绥棱等通用机场选址报告已编制完成。全省机场总数达到13个,位居东北三省首位、全国第五。(2)水利方面。全省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达到119.1亿元。锦西灌区工程获得国家批复。基本建成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治理、胖头泡蓄滞洪区、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界河防护二期等工程,奋斗水库、阁山水库、三江平原青龙山灌区、以及汤原县引汤等5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统筹推进呼兰河等8条主要支流治理。(3)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全省“三供三治”项目开复工252项,完成投资85.4亿元。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3号线一、二期工程4个项目规划总里程74.7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40.6亿元,建成34.9公里。2015年至今,哈尔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约25.9亿元,完成管廊主体施工23.6公里。(4)能源方面。黑龙江电力外送通道至扎鲁特工程即将建成。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3165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13.8万个农村机井通电和527个贫困村通动力电。争取国家下达我省2017年光伏电站建设规模800兆瓦,下达我省“十三五”生物质发电布局规模1280兆瓦。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858万千瓦,占全部容量的29%。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1)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加强。稳步推进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稳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护。印发了《黑龙江省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实施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三江平原湿地等保护和修复工程。在全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51个县(市、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省级自然保护区边界核准和遥感监测实地核查。虎林市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环境污染治理持续推进。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投资52.4亿元,共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内燃煤小锅炉4721台,完成全部任务97.2%;淘汰黄标车7万辆,完成全年计划的124.2%。完成19台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全年计划的105.5%,全省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88.7%。建立五级河长制,持续推进阿什河污染治理,阿什河周边环境改观明显,松花江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编制完成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投入土壤污染防治资金2.21亿元,启动开展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3)生态文明改革任务得到落实。在穆棱河和呼兰河开展流域跨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拟扣缴生态补偿金5115万元,补偿3400万元;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在火电、造纸等12个行业共计完成208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建立环保督察制度,提前实现对13个市(地)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重要决策部署情况省级督察全覆盖。印发《党政干部破坏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对170名责任人进行追责。

  (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1)精准脱贫取得扎实成效。全年30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其中,国标贫困人口脱贫16万人。省级财政落实资金12.1亿元,专门解决10.9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共比对核实C级、D级危房和无合理稳定居住条件户10.6万户。共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7.1万户,占认定总量贫困户的67%。加快推进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全省建成和在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205座,总装机容量369兆瓦,帮扶贫困户7.5万户。(2)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注重利用新业态吸纳就业,新增就业中三产占比达72.5%。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1万人,完成年计划1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1%,低于控制目标0.29个百分点。(3)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540元/月和3780元/年。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分别增长6%和4.5%。医疗保险待遇向贫困人口倾斜,在提高门诊和门诊慢性病待遇基础上,基本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由不低于1万元降低至6000元,报销比例由不低于50%提高到不低于55%。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失业保险金水平,平均达到903元/月。(4)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大校额专项规划,着力化解“择校热”“大班额”。累计投入61.3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工作,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65个县、区一次性通过国检。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近40万人。全省中小学校宽带互联网接入比例达到86.5%,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达到80%。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本省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校舍总面积达到22.5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各高校普遍开设双创课程。4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全省12所高校与俄罗斯13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项目26个,涉及专业17个。(5)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新建和改扩建市县两级文化场馆32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44个、数字文化服务点61个。成功举办全省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先后举办社区群众系列文化活动5000余场。(6)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向社会开放的公立医院全部实施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制定实施了《关于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共组建医联体368个,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全省三级甲等中医院和45个二级中医医院建设康复重点专科50个、康复中心5个。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从45元提高到50元,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全省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9.48%。(7)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加强抽检监测,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稳步攀升。聚焦群众关切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8)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全省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21.4万套,开工率102.8%,基本建成28.2万套,完成投资326亿元。四煤城采沉区棚改累计建成14.2万套,超额完成了“14.05万户采沉区棚改三年全部改造完成”任务目标。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已竣工7.1万户,完成投资36亿元。(9)“平安黑龙江”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1.9%,八类严重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5.2%。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十)省直机关作风整顿深入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1)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召开省直机关作风整顿暨优化发展环境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典型案例,聚焦破坏发展环境问题。开展流程再造,推进“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倡导“五个好作风”,争做“三个好把式”,开展作风公开评议。(2)政府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大力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缴费收入达到603.1亿元。严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精简收回事业编制3.2万名,事业机构净减少436个,各类编制对应实有人员净减2.1万人。核减收回“吃空饷”各类编制1631名。全省清理政府系统非办公类资产6101处房屋,面积555万平方米,其中,省本级666处房屋,面积为128万平方米,用于合理配置和产业发展。省本级年初预算压减专项资金需求162.5亿元;“三公”经费支出减少1.7亿元。严控政府举债规模。(3)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努力加强政府自身政治建设、法治建设和廉政建设,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推动各级政府转变观念,依法行政,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既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又注重清除腐败病源。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续亮剑发力,严查公款大吃大喝、旅游、送礼、借婚丧喜庆敛财等问题。

  在看到成绩和积极变化的同时,要清醒看到,我省既有速度不快、总量不大等突出问题,也有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等主要矛盾,特别是“三偏”问题还未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当前全省经济仍处于传统产业集中负向拉动与培育新动能、新增长领域相互交织、相互赛跑关键时期。石油减产对二产的负向拉动还将持续,驻省央企和地方国企改革整体滞后,农垦、森工改革任务十分艰巨,企业整体竞争力亟待增强,农民进入市场营销增收能力需要大力提升,人才战略实施需要进一步加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历史遗留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相当繁重,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化水平仍有明显差距,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法治、制度、规则、信用意识需要增强。

  二、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龙江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按照省委部署,做好201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在推进我省转方式调结构、重要领域改革、整顿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攻坚战方面取得突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打下坚实基础,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现代化新龙江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经济综合指标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3.5%左右。

  ——创新驱动指标方面。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增长1%;受理专利申请增速与上年持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8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3%。

  ——对外开放指标方面。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其中,进口增长10%,出口增长10%;对俄贸易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

  ——民生改善指标方面。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259.5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37%;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改造城镇棚户区住房11.49万套。

  ——节能减排指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400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6%以上,化学需氧量下降4.2%;氮氨排放量下降5.5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9.6%;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8.6%。

  (一)坚持产业项目建设、创新驱动、新增长领域培育相结合,持续推动转方式调结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变化、动能转换对龙江发展的新要求,顺应消费对国内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创新驱动蓬勃兴起的新变化,把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培育形成新动能、发展壮大新增长领域作为战略任务,按照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和“向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要发展、向优势产业和产品延伸升级要发展、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向引进外来战略投资者要发展、向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持续推动产业项目建设。以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驱动结合推动“老字号”改造升级,以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推动“原字号”深度开发,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创业结合推动“新字号”培育壮大。用好各级政府发起成立的工业、林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14支总规模1714.9亿元的基金。改造升级“老字号”。加快实施《改造升级“老字号”企业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等专项行动,以数字化、智能化引导技术改造投资方向,提升技术改造水平,扩大有效投资,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标准开展技术改造。推动“互联网+智能制造”应用,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益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产业升级示范项目,以信息化引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创建“中国制造2025”哈大齐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百家数字化智能制造企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深度开发“原字号”。加快实施《深度开发“原字号”的若干意见》,推动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油头化尾”方面,加快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推进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安达承接大庆石化项目新增基础化工原料下游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加快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大庆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质进展。“煤头电尾”、“煤头化尾”方面,落实与神华集团协议,加快宝清电厂建设,争取国能投集团在我省布局应用煤制烯烃第三代技术的示范试验项目,推动中海油集团高效复合肥等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煤化工项目落地。设立石墨产业发展基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石墨行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方面,积极争取玉米燃料乙醇指标,推动玉米精深加工,释放近年形成的玉米加工产能,推进北大荒现代农业产业园、伊品生物玉米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做强龙江大米、大豆产业,推动乳肉加工业向产品链高端发展,努力推动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成为能源工业下降后的第一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字号”。加快实施《关于培育壮大“新字号”的若干意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新增长领域拓展。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乘用车、专用车、客车及其配套产业发展。推进生物医药、云计算、机器人和清洁能源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鸡西、七台河、鹤岗等石墨生产基地建设,以及万鑫石墨谷、宝泰隆、哈工大等石墨烯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在高端领域形成我省工业和产业的专特优势。对梳理出的170家制造业“老字号”企业、455家“原字号”重点企业,以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为牵动,因企施策,抓好困难企业扭亏盈利,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工企业技术溢出、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化应用,推进国有军工企业改革,扶持民营企业进入军工产业体系。

  不断挖掘和培育新增长领域。对近几年发展中已形成规模、应对下行压力发挥重要接续替代作用的产业领域要继续巩固发展。持续推动旅游养老健康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媒体合作强化营销,不断增加旅游产品供给,推进亚布力、五大连池、镜泊湖、汤旺河等重点旅游度假区建设,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在持续营销、提供新产品的同时,面对旅游业快速发展新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教育引导旅游业从业人员珍惜共同努力形成的宝贵旅游品牌,认清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执法,实现电子导游证和电子合同全覆盖,对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依法严处。举办黑龙江2018自驾旅游年活动,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好第三届“黑马”系列等赛事、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推动的“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发挥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市场化运营带动冰球运动发展的作用。办好哈尔滨之夏音乐节、黑龙江之冬国际文化艺术节、哈尔滨国际音乐比赛,继续推出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老会堂等系列演出及重点景区驻场演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突出历史文化和生态自然元素,运用时尚流行元素、新技术和地方特色材料开发文化产品。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数字电影、数字出版等新型文化业态。突出森林氧吧、绿色生态食品配餐、老年病防治三大特色发展养老产业,开发“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医养产品。强化养老产业营销,推动天鹅颐养联盟成为国内知名养老品牌。对已经出现良好势头、需进一步推动形成蓬勃发展局面的领域要全面加大推进力度,大力发展果蔬、鲜食玉米、北药、汉麻等面向市场的优质高效农业,强化营销不断提升水稻、大豆、杂粮杂豆、强筋小麦、畜产品等高品质农产品价值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办好第三届林业产业发展合作大会。对行业已经出现明显需求增长趋势、我省有一定产业基础和供给优势的领域要加快培育,重点推动通用航空、营养配方食品、康复辅助器具、绿色农产品营销和会展业发展带动的包装装潢印刷业等发展。对需要跟上全国创新驱动发展趋势、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领域要加快学习、应用和普及推广。继续大力推进电商平台建设。推进各类园区转型升级,争创佳木斯、牡丹江省级高新区。重点推进94个亿元以上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哈尔滨北药交易中心、海伦大豆交易中心等专业市场。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对有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成果,进一步强化成果转化机制,大力促进轻量化制造、增材制造、卫星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办好第五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

  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深入贯彻“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的重大要求,大力持续推动创新创业在各领域形成蓬勃局面。启动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既注重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生成新的科技企业,更注重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在销售收入500万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培育更多规上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与资本市场对接,举办第四届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大会。新建一批专业孵化器,提高现有孵化器运营水平,建设好加速器。高校建设更多科技园、创业园,为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载体。开展大规模培训,提高创业农民面向市场的经营能力。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石墨烯、卫星应用、轻量化制造等重点领域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科学家工作室等研发机构,培养科技人才、培育新成果、研制新产品。推进哈尔滨新区建设,积极争创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煤城、油城、林区等资源型城市要把农业、林业、生态等优势资源与运用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相结合,搭建更多创业平台,推动城镇转移就业职工创新创业。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强化水利、农机、科技、生态四条主线,继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进一步推动农产品供给向高质量高效率转型。深入落实粮食安全地方行政领导责任制,继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优化种植结构,深入实施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三减”行动,进一步扩大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对接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高值高效安全作物,新建生态高标准农田838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增加400万亩,特色作物面积增加300万亩。蔬菜、杂粮杂豆等面积增加到2000万亩,面向全国提供绿色优质粮食等农产品。推进“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计划投资18.5亿元启动实施千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释放畜牧业新增产能,延伸畜牧业产业链,建设畜牧强省。办好第四届国际乳业合作大会。继续推动农民合作社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全面转变。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三权”分置制度和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落到实处。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盘活用好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验收。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争取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推进试点省,到2019年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推进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体系,2018年底实现各县(市、区)与黑龙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联网,提高农村各类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扩大产业融合试点范围,探索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模式,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的模板和亮点。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50个,销售收入实现3300亿元。把大宗原粮更多转化为加工后的小包装农产品,带动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快递、涉农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产权重组、合约、特许经营,结合特殊地理标识培育形成更多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黑龙江大米网实现6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目标,成为龙江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商平台。推动每个市县至少培育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运营好一个有影响力的自建电商平台。继续建设“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依托五常大米、安庆大米以及富硒米、鸭稻米、蟹稻米、鹅玉米等提升高品质农产品价值。畅通农村物流通道,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实现光纤宽带全覆盖,4G网络覆盖95%以上行政村。依托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做好2018北京年货大集、第19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工作。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和全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点创建工作,培育休闲农庄园、农家乐等经营主体,发展到村到户休闲项目。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定制农业和特色文化农业,举办全省美丽乡村暨旅游精品线路(推介)启动活动。力争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6100个,营业收入达到90亿元。

  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探索耕地轮作技术模式。坚持保护优先,加强黑土耕地保护,增加有机肥施用,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进一步加大野生鱼类资源保护力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地膜、农药残瓶、食用菌菌糠回收利用,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49个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为重点,全面落实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政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严格管控农作物秸秆野外焚烧行为。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一翻两免”耕作模式,完善农作物秸秆还田作业补助政策,扩大秸秆还田规模。推进养殖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项目建设,打造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乡村田园生态系统。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进一步扩大农业“三减”示范面积,落实500万亩耕地轮作试点,加快发展有机循环生态农业。治理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推进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庄保洁制度,探索共建共享合作模式,促进农村垃圾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垃圾集中收集实现村庄全覆盖。计划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1.18亿元,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贫困户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农房室内改厕三年攻坚行动,探索适合高寒地区的改厕模式,并加快全省推广步伐。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落实好帮扶责任,把精准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保证现行标准下脱贫质量。把握“三保障”核心标准,守住底线,着力解决因病致贫、饮水安全、住房安全、教育均衡等突出问题。注重激发内生动力,针对我省地域辽阔、自然村屯与县乡距离较远,组织贫困户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农产品初加工、发展畜牧业、庭院种植养殖,扩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扶贫项目,实现稳定脱贫。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纪行为。全省实现脱贫15万人。

  (三)以提高市场化程度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方向,打好重要领域改革攻坚战,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体制机制同市场完全对接、产业创新扩量升级、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微观主体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经济体制。

  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减少审批程序和环节。全省推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推进价格改革,政府定价收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严格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加强垄断性行业价格监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数量与提升放权质量并重。大力推进“减证便民”,清理取消无谓证明。统筹放管结合,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模式,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抓好改革成效评估,促进简政放权深化。统筹推进审批方式创新。优化办事流程,进一步精简环节,规范行政程序、行为、时限和裁量权。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把“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基层办事大厅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审批办事流程,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性。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哈尔滨新区为全省优化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能作出示范。

  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推进582处煤矿整顿关闭和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计划退出煤炭产能195万吨。严格控制去化周期超过24个月的县(市)新增商品房土地供应,严控和消化商品房库存。引导支持企业通过直接融资降低杠杆率,推动北满特钢、西林钢铁等有债转股意向的项目落地。继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素成本,支持物流企业从商贸领域向制造业领域延伸,引导具备条件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企业转变,提高物流企业规模和竞争力,靠规模效益整体降低物流成本。定期公开组织电力企业与用电大户对接,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比率。加快补齐民生、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短板。

  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继续强化龙煤集团内部管理,合理配置井上井下人员,清收账款,盘活投资,加快产能补充。省属国企完成15家子公司混改任务。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加快盘活国企闲置资产。农垦、森工改革继续大力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推进政企分开,发展新优势产业,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农垦按照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方向,借助北大荒、九三、完达山等优势品牌,打造水稻、大豆、玉米、畜牧业等战略产业板块。森工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旅游养老、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优势产业。支持一重、哈电、哈一机等驻省央企改革。稳妥推进大庆油田公司“三供一业”及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

  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扶持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能够引领新增长点发展的民营骨干企业。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商会组织作用,完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与民营企业的定期交流互动机制,畅通政企交流互动渠道。坚决打破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扫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各种规定和做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树立民营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引导加快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深入研究各行业的产业发展机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强营销,吸引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定期发布行业指导,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进龙江企业家发展计划,发现、扶持、培育有潜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家。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竞争性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向民营企业开放,使民营企业成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贯彻中央改革要求,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进具备条件的“双法人”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探索多种路径激发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活力。支持同类事业单位合并整合。推进行政类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归位,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去市场化,破除逐利机制。统筹体制机制创新,瞄准教科文卫等重点领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难点问题,探索系统配套的管理创新试点,增强事业单位活力。鼓励更多事业单位人员进入市场实现当期收入,激发人力资源潜力与活力,节约财政开支。继续严控事业单位编制使用。鼓励有条件的同等事业单位合并重组。改进公益公务提供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继续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坚持公开招标、拍卖等市场化方式配置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将经营不善、预期收益率低的公共资源推向市场。发布全省统一公共资源市场化交易目录并通过统一平台进行市场化竞争性配置。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建设,及时出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细则,完善电子交易流程,为全省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提供公开、规范的交易服务。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继续引入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对工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电商、畜牧业等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推广“两权”和活体畜禽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扩大农业保险规模和品种。支持已上市企业再融资。加大对52家接近上市条件企业的扶持推进力度,列出进入上市梯队准备的企业名单和资产证券化项目。完成龙江银行引入90多亿元战略投资混改。完成23家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好新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作用。继续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确保企业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支持成立民营银行。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规划的实施,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四)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解决好突出的环境问题,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围绕打造“两座金山银山”,立足龙江生态鲜明供给优势、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大力推动旅游健康养老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建设全国一流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全国冰雪赛事承办基地、全国冰雪体育活动体验首选目的地、冰雪体育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加快建设冰雪经济强省、旅游强省。做强林下种养殖、林产品精深加工、碳汇经济等林业产业,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开展国土、环保、城建等“多规合一”试点。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动大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与生态修复、长白山林区生态恢复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科学界定自然保护区和湿地边界,依法有序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完成营林117万亩。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和修复。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下大力气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管控修复。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准确掌握黑土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通过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手段实施黑土战略性保护。分步修复已污染土地,严控新增污染。实施绿化龙江大地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护,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抓好生态示范创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松花江污染防治,加大对阿什河、肇兰新河等重点支流综合整治,加强兴凯湖、五大连池等良好生态湖泊保护。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考核要求。实施饮用水源地专项治理行动,实施饮用水源地整治行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落实和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等制度与机制。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结合气象条件有序管制秸秆焚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和PM2.5浓度值完成国家考核指标。按照“宜并则并、宜气则气、宜电则电”次序,推进清洁能源取暖。继续推动燃煤小锅炉改造、淘汰和并网工作,现有燃煤锅炉实现达标排放。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加强环保督察和问责。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加强耕地和水资源休养生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建设,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刚性约束。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碳汇经济。推进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生态环境有效监管、国土空间有序管控的治理新格局。

  (五)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增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以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严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及信用风险、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等风险,坚决守住风险防范底线。

  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禁止各种违规举债行为,集中整治非法集资、乱办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问题,加快构建以地方政府债券和PPP模式为主的政府融资平台投融资模式,坚决制止政府隐性债务增量,通过低利息债置换高利息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减少债务存量。推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市场化债转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大信用风险整治力度。因行施策,加强信用风险、房地产市场、交叉金融、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鼓励争取申请更多的核销指标,综合运用现金清收、批量转让、核销、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

  履行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能和责任。对确定的重点监控对象跟踪整治,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各类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强化征缴和支出管理,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国家支持下确保养老金按时发放。通过法律和技术等各种手段提高企业报税基数真实性,强化内部管理,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做好税收征管。全省银行业充分发挥内审部门的自我纠正作用,筑牢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加强交易场所薄弱环节监管,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六)推动形成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落实“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发展定位,畅通东出西联、南北贯通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形成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对俄合作由经贸合作向全方位合作转变、由毗连地区合作向俄中部和欧洲部分合作延伸。

  继续深化对俄交流合作。发挥好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地方合作理事会作用及与俄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作用。办好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黑龙江省系列活动、中俄文化大集、中俄体育交流赛事。充分发挥中俄3个大学联盟作用。协助推进俄方在哈尔滨设立总领事馆、俄远东发展部在哈尔滨设代表处、我省在俄符拉迪沃斯托克设联络处。用好8个口岸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政策。推动开通黑瞎子岛陆路口岸,开通绥芬河公路口岸小汽车自驾游。发挥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作用,带动全省对俄全方位合作交流。

  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三桥一岛”、黑河跨境索道、俄气管线和储气设施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大桥及东宁大桥、洛古河大桥建设。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加强铁路、公路、航空和江海联运以及跨区域的统筹协调,提高哈欧、哈俄班列和哈绥俄亚陆海联运的市场化运行水平,提高运输效率与效益,继续做好与俄罗斯“滨海1号”国际运输走廊对接,提升陆海联运跨境运输水平,进一步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哈尔滨开通北美货运航线,将哈尔滨打造成国内中欧班列东部通道集结中心。

  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带。进一步完善电子口岸功能,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扩大中俄本币结算。用好中俄科技产业投资基金,促进对俄工业与技术合作。提高机电产品、地产品出口比重,扩大原油、电力、木材、纸浆等产品进口规模,提高进口产品加工利用率。努力推动双向投资,促进对俄农业合作。扩大中俄本币结算。推动18个境外园区提档升级,支持境外园区与境内国家级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开展互动对接,共同打造境内外产业链条。争取新增5家境外园区享受俄跨越式发展区政策。办好第五届中俄博览会和第四次对俄工业与技术合作洽谈会。深化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中俄、中欧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对港澳台引资合作,与欧美开展引资、贸易和科技合作,与日韩开展农业、食品和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办好在韩国、新加坡举办的招商推介活动。学习借鉴自贸区成功经验,整合优化口岸资源,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般贸易水平和加工贸易质量,推动利用外资稳定增长。

  务实推动与广东对口合作。加强广东与黑龙江、深圳与哈尔滨对口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落实好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推动产业、科技、人才、金融等领域合作,借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对港澳合作水平,努力打造跨区域合作样板。

  (七)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完善重大基础设施,持续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重要支撑。

  农田水利方面。加快推进三江连通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锦西灌区等重点工程,做好“三江一泡”工程、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的收尾及验收工作,推进奋斗水库、阁山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高效节水灌溉、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铁路方面。围绕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加快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建成哈牡客专、哈佳快速,完成哈尔滨火车站改造,加快牡佳客专建设,提速改造哈佳既有线,开工建设铁力至伊春、鹤岗至佳木斯铁路。

  公路方面。加快实施鹤大高速佳木斯过境段建设,启动京哈高速哈尔滨至拉林河省界段扩容改造建设;打造沿边高等级公路走廊,实施通县一级公路建设,升级改造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20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4000公里。

  机场方面。推进新建亚布力机场和漠河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加快绥芬河机场建设和哈尔滨、伊春机场改扩建,启动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发挥支线和通用机场作用,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城镇基础设施方面。支持重点流域范围内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开展城镇饮用水质量、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全省“三供三治”计划开复工218项。继续提高城市清冰雪能力。加强老旧单散危楼房和小区综合改造。加快城市道路系统改造、停车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哈尔滨地铁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项目建设运营市场化机制。推动旅游景区、城市棚户区、人员密集场所等厕所建设。发展物流快递业,完善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

  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支持贫困地区电网设施建设,优化东西部500kv环网结构和220kv电网结构,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力度,提高电力供给保障能力。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做好重大信息基础设施项目争取、规划和建设工作,推进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和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于大数据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八)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好抓实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使全省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创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坚持就业优先和创业带动就业,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对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给予创业补贴,对创业孵化基地给予奖补。建立健全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抓好科技人员、大学生、农民、城镇转移就业职工四支队伍创新创业,从思想、工作解决好“猫冬”问题,推动生成更多市场主体。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任务,完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计划争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专项2700万元,支持鸡西、绥滨等地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围绕种养加销、林下经济、休闲农业等八条路径加强农民创业和专项技能培训,引导农民通过就业创业增收,推动农民创业形成蓬勃发展局面。稳妥有序推进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统筹推进城镇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继续实施“再谱新篇”城镇转移职工创业行动。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密切跟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及时做好资金调度工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大力度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80元/人月提高到108元/人月。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重大疾病救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深化支付方式改革,适时推进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切实兜住困难群体民生底线。健全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机制。推动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工伤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低保救助对困难群体全覆盖,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相衔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水平。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发展公平有质量教育。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和学龄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小学化”等等突出问题,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五年规划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建设,办好普惠性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继续实施贫困地区薄弱普通高中改造和普通高中达标学校建设,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研究推后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减轻课外负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和身心健康,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与经济体系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进农村职业教育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研究型、应用型大学建设,分层次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经济、管理类等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不断扩大覆盖、提高水平,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深入推进“健康龙江”建设。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培训1500名全科医生、招聘100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执业医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经费提高10%,实施好两孩政策。启动实施母婴安全和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建设哈医大附属儿童医院。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标准,让人民吃得放心。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打造“智慧食药”、“法治食药”、“阳光食药”,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新需要、新期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探索建立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降低公租房准入门槛,有效盘活闲置公租房,让更多住房困难群众受益。继续推进棚改建设,加快推进棚改项目回迁安置,确保新建棚改项目不发生逾期未回迁问题。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改造,分类施策,多元筹资,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适量安排分散供养户、低保户、残疾贫困户危房改造,率先完成抵边行政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面提高改造标准,新(翻)建农房以砖混结构为主,合理进行户型设计,完善使用功能,确保农户住上好房子、暖屋子。推进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重点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省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推进市县两级文化场馆达标建设,实施403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倡导全民阅读。完成广播电视数字化覆盖工程和省级电视高清化改造,推广“三网融合”。打造一批文化强县、文化强乡、文化强村。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培育冰雪体育人才,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办好第十四届省运会,建设体育强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实施文化睦邻工程,推动黑龙江文化“走出去”,讲好黑龙江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黑龙江,全面提升黑龙江文化软实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社会风气。

  推进“平安黑龙江”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格落实各类安全生产责任,围绕煤矿、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提升对各类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做好信访和社会矛盾调解、疏导工作,加强互联网监控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开展省会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三年行动,推进规划提升、治堵、治霾、治污、安居、基础设施升级、生态修复、对外交通、文体健康等9方面重点工程建设。围绕建设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高水平打造全省政治、经济、金融、科技、文化中心,推动主城区与卫星城协同发展,更好发挥辐射功能、外溢效应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以“五头五尾”为抓手,推动油城、煤城、林区实现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在延伸传统资源产业链上下功夫,向资源精深加工要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做好石油、石墨、铜、钼等优势资源精深加工文章。开发生态旅游、冰雪经济等新兴体坛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建立区域间分工协作、互惠共享的合作体系,推动产业跨行政区布局,激活资源优势,培育骨干企业,着力发展食品和农产业精深加工业,加快培育壮大立县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县域经济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依托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市(地)、县(市)与垦区、林区、矿区融合发展,建立区域间分工协作、互惠共享的合作体系。

  (九)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

  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及时掌握国家最新政策导向,结合我省发展实际需要,争取国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短缺问题。

  “三农”建设方面。计划争取重大水利工程专项7.21亿元,支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奋斗、阁山水库,锦西灌区,青龙山灌区等工程建设;计划争取水生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其他水利工程专项5.46亿元,支持主要支流治理,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计划争取水文基础设施专项2271万元,支持水文监测、水文站建设;计划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专项1.18亿元,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计划争取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专项20亿元,支持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计划争取油料生产基地建设专项5500万元,支持油料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计划争取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专项1600万元,支持全省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等项目建设;计划争取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专项2.5亿元,支持电网设施建设。

  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计划争取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专项3000万元,支持数字经济试点工程;计划争取电子政务专项3600万元,支持雪亮工程建设;计划争取东北地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专项1.4亿元,支持生物医药、机器人、石墨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云计算等方面发展;计划争取创新链整合专项2781万元,联合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科技服务机构等方面力量组织产业化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及设施建设;计划争取开放合作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3493万元,支持平台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及改造升级;计划争取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建设专项、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889万元,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及企业创新创业能力、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争取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林区接替产业专项3249万元,支持充分吸纳就业的林下特色产业、北药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商贸服务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争取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专项4580万元,支持创新能力建设、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改造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老旧社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环境污染治理;计划争取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专项2279万元,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平台、居民避险安置;计划争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专项5202万元,支持沉陷区居民避险搬迁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项目、接续替代产业平台项目建设;争取煤矿安全改造专项3亿元,支持煤炭安全改造和重大灾害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计划争取中西部支线和西部干线机场专项1.44亿元,支持机场项目建设;计划争取国防交通专项2.8亿元左右,支持边防公路建设;争取粮食仓储和物流专项1亿元左右,支持粮食物流园区项目建设;计划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34亿元,支持各市县保障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方面。计划争取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专项4.7亿元,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计划争取卫生专项5.4亿元,支持健康扶贫工程、妇幼健康保健工程、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计划争取社会服务兜底工程专项1.6亿元,支持县级儿童福利设施项目、县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项目、地市级精神卫生福利设施项目、县级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项目、火化炉环保改造项目建设;计划争取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专项1.6亿元,支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项目、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建设、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争取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专项1500万元,支持档案馆项目建设;计划争取公共体育普及工程专项5080万元,支持社会足球场、新建县级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足球场设施,以及采用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建设的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计划争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专项2700万元,支持就业项目建设;计划争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专项1898万元,支持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计划争取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及维稳禁毒项目专项5亿元,支持政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方面。计划争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1.43亿元,支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计划争取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专项2.06亿元,支持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项目建设;计划争取退牧还草工程专项1540万元,支持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建设;计划争取湿地保护专项8000万元,支持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计划争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专项2500万元,支持黑土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

  (十)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深刻理解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巩固扩大省直机关作风整顿成果,推动作风整顿向基层延伸,进一步聚焦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作风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和实质性矛盾。在全社会带头树立法治、制度、规则、信用等市场经济意识,把强化法治教育引导和严肃查处相结合。标本兼治优化营商环境,聚焦重点领域、紧盯关键少数开展专项整治,健全长效机制、再造工作流程,发挥好省委省政府环境办、省政府企业和创业投诉中心作用,坚决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坚持重商亲商安商,更加尊重市场经营主体,更加尊重企业家和投资者,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能源成本和物流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建设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会,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营造依法办事、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面振兴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龙江做出新贡献!


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1079.发改委
三产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大亮点
  刚刚过去的2017年,黑龙江促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激活发展新动能,擘画产业结构新版图。新鲜出炉的一组数字显示:2017年,全省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703.人民政府主办
三产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最大亮点
  刚刚过去的2017年,黑龙江促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激活发展新动能,擘画产业结构新版图。新鲜出炉的一组数字显示:2017年,全省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70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外贸走出向好“上升曲线”
  2017年,黑龙江外贸进出口走出回稳向好的“上升曲线”:看单月,1月份,进出口98亿元,到12月份实现120亿元。单月进出口额从100亿元左右逐渐稳定到120亿元左右,进出口月均106.人民政府主办
我省公共财政收入转为正增长11%
    据快报统计,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43.财政厅
我省国企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收入利润税费均增长
  记者从8日召开的全省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国企改革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全省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77亿元,同比增长8.人民政府主办
把握战略机遇 推动中俄地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黑龙江日报》、东北网、《俄罗斯报》联合专访中俄商务厅
把握战略机遇 推动中俄地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黑龙江日报》、东北网、《俄罗斯报》联合专访中俄友发改委
吉林省供销社系统综合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经济运行实现持续较快增长。2017年,全系统销售总额实现499.供销合作社
把握战略机遇 推动中俄地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黑龙江日报》、东北网、《俄罗斯报》联合专访中俄友人民政府主办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召开 财政收支增幅十年来首次双超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从5日召开的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43.人民政府主办
财政收支增幅十年来首次双超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从5日召开的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4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把打造“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作为哈尔滨新区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我省打造对俄开放新高地 携手比邻谋求合作共赢大格局
  边陲变中心,末梢变前沿,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人民政府主办
黑龙江省打造对俄开放新高地
  边陲变中心,末梢变前沿,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25日在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商务厅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25日在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供销合作社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和抓手,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