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公寓”期待更多温暖

06.01.2016  10:54

  5年前,哈尔滨市专门为残疾人修建了一座公寓。如今,他们生活得怎样?

  □老年日报记者亓红

  都说人到老来难,有一群特殊老人的晚年更难———残疾老人。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康安路96号坐落着一幢“幸福公寓”,这是民政部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改善残疾人住房条件专门修建的。当时有63户残疾家庭入住其中,盲人占了80%。如今25年过去,这里仅剩11户盲人、16户聋哑人。尽管民政、残联、社区等政府相关部门每逢年节都会来,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依然面临一些健全老人不能比拟的困难,尤其是盲人。

  白天不知夜的黑

  近日,老年日报记者沿着长长的盲道走进“幸福公寓”,探访一对双盲老人。74岁盲人老楼长霍家帮的家两室一厅,住着一家五口,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是老两口的整个世界。房间光线昏暗,因为他们从不拉窗帘。老两口身体不好,生活都靠儿子照顾。“白天就对付,晚上孩子回来做饭一起吃。”桌上的大茶盘里放着五个罐头瓶,灌满了凉开水,旁边是老人的午饭,一个盆里是三大块饼干,另一个盆里是两块熟地瓜,而蟑螂则明目张胆地在旁边爬。

  热闹过后归于平静

  “刚搬来时关注我们的人很多,现在很少有人来了……”霍家帮的老伴许大光说。在“幸福公寓”,霍家帮是名人也是能人,他是残疾人的主心骨,家是“接待站”。“那时身体好。”老人说,2007年夏天,院里掏下水道打开三个井盖,老人看不见,掉了下去致身体多处骨折。从此,身体日衰。霍家有本登记册,记载着每一位前来看望他们的人。

  生活受限晚年孤寂

  “幸福公寓”除了盲人,还生活着聋哑人。据康安街道办事处负责残联工作的孙方凯介绍说:“这里的聋哑人相对盲人来说容易些,基本生活不受限制。但交流上的困难,无形之中缩小了他们的生活圈子,晚年孤寂。在悄无声息的世界里,只住着能‘说’手语的兄弟姐妹。”盲人与聋哑人因为完全无法交流,以致无法走近彼此。孙方凯说:“‘幸福公寓’的残疾人都有退休金,基本生活有保障。但由于已经年老,出行困难,不愿外出参加活动。防范意识特别强是盲人的特点,不轻易让别人进家,更不愿意让别人动他们的东西,这也让他们晚年更孤独。”

  最怕老来生病

  那么盲人晚年最忧虑什么事呢?“看病!”去年秋天,霍家帮老伴许阿姨住院,儿子不能总请假,看护这事,难坏了老人。“没办法,花400元雇了个人。”许阿姨喃喃地诉说着。

  如今的“幸福公寓”因年久失修,有的台阶破损,钢筋也支出来,盲人走路容易被绊着,卸任的老楼长霍家帮依然挂念这些“闲事儿”。老人心底藏着一个愿望:“老想领着他们(残疾人)出去玩玩,可我老了!”

编辑: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