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5年蝉联全国“幸福城市”十强
在备受关注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哈尔滨连续5年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前10位。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城市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也是哈尔滨持之以恒的发力所在。
大美冰城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这是一幅日新月异的城市容颜——
经过三年创城攻坚,哈市成功迈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20公里,路网体系不断完善,跨江交通更加便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哈大、哈齐高铁正式开通,地铁1号线载客运营,3号线一期通车试运行,哈尔滨步入高铁、地铁时代;
太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由2011年的784万人次提高到1627万人次,跃升东北地区机场首位;
犹太老会堂、中华巴洛克等特色街区再现历史风貌,具有国际水准的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中东铁路公园成为彰显城市魅力的新地标;
“哈洽会”升级为中俄博览会,哈尔滨冰雪节跃居世界四大冰雪节之首,“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成为城市新的靓丽名片;
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F1摩托艇等重大赛事,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持续攀升,书写了哈尔滨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新篇章。
五年的实践证明,持续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和形象品质是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方位升级,哈尔滨就一定会更加和谐宜居、更富发展活力。
惠民行动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这是一张温暖厚重的民生账单——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190元和14438.9元,年均分别增长9.6%和12%,均高于同期GDP增速;
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60元和每年1350元提高到580元和3744元;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人均每月1264元提高到2210元,增幅居东北地区之首;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2.8万人,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40万人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建成各类保障房14.36万套,改造农村泥草房、危房23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精准扶贫脱贫成效显著,139个贫困村、18.7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五年来,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70%以上,带动惠民行动项目投资超过1320亿元。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站在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节点,哈尔滨市政府庄严宣告:本届政府作出的惠民承诺全面兑现。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以人为本,任重道远。
五年的实践证明,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努力走出一条基本民生得到改善、百姓福祉不断提高、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新路子。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难。
一个更加和谐宜居、更具幸福感的哈尔滨,就在眼前。
民生事业
政府惠民承诺全面兑现
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报告实录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190元和14438.9元,年均分别增长9.6%和12%,均高于同期GDP增速。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60元和每年1350元提高到580元和3744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人均每月1264元提高到2210元,增幅居东北地区之首。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2.8万人,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40万人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建成各类保障房14.36万套,改造农村泥草房、危房23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精准扶贫脱贫成效显著,139个贫困村、18.7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本届政府作出的惠民承诺全面兑现。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70%以上。大幅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政策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启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业务走在全国前列。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69亿元,惠及城乡困难群众达274.7万人次。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床位由2011年的3.2万张增加到4.8万张,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物业管理、冬季供暖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354个,维修老旧住宅2284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能力8192万平方米。
财政支出七成投向民生
文化 就业 公共交通 教育 住房 社会保障 医疗
延伸阅读
冰城最大棚户区避险搬迁
2014年7月,哈尔滨市主城区内面积最大的棚户区——道外区新一街道办事处水源社区、联合社区、桥东社区等地区启动避险搬迁工作。1.5万户内涝居民全部得到避险搬迁安置。
城市管理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度全国居首
报告实录
“公交都市”创建走在全国前列
累计投入2170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468条、桥涵120座。沿江景观大道、三环路江南江北实现贯通,进乡街高架桥、保健路地道桥、和谐大道跨线桥建成通车,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新建改造源网厂站67座,改造各类管网31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度居全国首批10个试点城市之首,“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新改扩建停车场92处、公交场站94座,新增大容量环保公交车3500台,“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主干街路环卫机械化全覆盖
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区街主体责任,主干街路环卫机械化作业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100%。创建环境卫生达标街路280条,改造老旧居民庭院1454个,清理违规牌匾广告86万余处,违法小广告、沿江岸线船舶乱停乱靠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4万处、950.8万平方米。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确保了冬季城市运行通畅和环境整洁,彰显了冰雪城市的特色魅力。
数字点睛
3100公里:
改造各类管网3100公里。
3500台:
新增大容量环保公交车3500台。
100%:
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100%。
1454个:
改造老旧居民庭院1454个。
生态环境
何家沟治理获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6年好天279天比上年增52天
报告实录
从严管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编制环境总体规划,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2.3万平方公里。深入落实国家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拆并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740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0.2万辆,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3%。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9天,比上年增加52天。
新增城镇污水处理厂1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1%。城市内河治理取得重大突破,马家沟实现清水入河,何家沟治理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人工造林53.7万亩,城区新植树木255万株,新增绿地688公顷,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哈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东北之首
太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
2011年
784万人次
2016年
1627万人次
报告实录
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20公里,路网体系不断完善,跨江交通更加便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哈大、哈齐高铁正式开通,地铁1号线载客运营,3号线一期通车试运行,哈尔滨步入高铁、地铁时代。太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由2011年的784万人次提高到1627万人次,跃升东北地区机场首位。犹太老会堂、中华巴洛克等特色街区再现历史风貌,具有国际水准的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中东铁路公园成为彰显城市魅力的新地标。“哈洽会”升级为中俄博览会,哈尔滨冰雪节跃居世界四大冰雪节之首,“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成为城市新的靓丽名片,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F1摩托艇等重大赛事,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持续攀升。
哈尔滨步入高铁地铁时代
■哈大、哈齐高铁正式开通
■地铁1号线载客运营
■地铁3号线一期通车试运行
大事回放
“哈马”跑出城市新高度
2016年8月28日,首届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赛在中央大街鸣枪开赛。来自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万名选手在26℃的气温下“清爽”开跑。
本届“哈马”是哈尔滨首次举办国际性的马拉松比赛。赛事分为全程马拉松5280人、半程马拉松6725人、其余为迷你马拉松,总计近3万人。
为突出哈尔滨冰城夏都的旅游资源,本次赛事组委会特意将百年老街中央大街、松花江湿地、太阳岛公园等享誉中外的景观设置在比赛线路沿途。“哈马”不仅传递出积极健康的运动理念,还将哈尔滨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示给向全世界。
公共服务
所有基层医疗机构
全部取消药物加成
报告实录
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68所、中小学校65所,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91所、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7个,组建义务教育集团化联盟70个,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就读公办学校。
道里、方正“云医疗”信息化平台建成使用。市第一医院改革成效明显,县级公立医院及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物加成。
哈夏音乐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油画展示交易中心、“731”遗址新馆、市规划展览馆等一批文化馆所建成开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城区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
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68所
新改扩建中小学校65所
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91所
组建义务教育集团化联盟70个
创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7个
大事回放
冰城规划馆 见证城市发展
2014年4月,哈尔滨规划展览馆落成并向市民开放。哈尔滨规划展览馆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285平方米。选址在美丽的松花江畔,东邻人民广场,南邻友谊公园,是市政府城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规划馆以“留下历史印记,引领城市未来”为主题,按照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脉络,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蓝图。哈尔滨规划展览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海内外游客宣传、展示哈尔滨城市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的重要窗口。(姜雪松 王媛 霍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