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制造”迈向“广东智造”的路径选择

10.08.2015  10:53

智能装备产业提升了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出效率,传统制造业为智能装备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和创新源泉。因此,发展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要切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政策扶持要注意边界、力度和节奏。

省委、省政府近日在广州召开全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会上强调,要牢牢把握制造业这一立国之本的战略地位,抓住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努力掌握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广东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会上印发《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这是我省首次出台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可谓广东版“制造2025”。根据这一《发展规划》,到2025年,广东要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笔者认为,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作为国之重器,有其自身特征和发展规律,就目前而言,广东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关键要理清几个关系才能找对路径选择。

一、智能装备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相辅相成

当前,广东提倡并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并不等于传统制造业就不发展了。智能装备产业只是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再发达的国家其所有产业也不可能全是高端的,就连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还一直保留着部分传统制造业。更准确地说,智能装备产业与传统制造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智能装备产业提升了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出效率,传统制造业为智能装备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和创新源泉。传统制造业在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等方面优势突出,也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个“陈旧”行业的主要原因。但是,很多传统制造业往往受制于环境和资源的约束,生存空间正在被逐渐压缩。相比之下,那些能耗需求少、环境污染小的传统制造业仍然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智能装备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相伴相生的,主要是对传统制造业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方面给予提升,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实践来看,这些高端的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并不是一两天就可以积累起来的,首要的是人才基础、产业基础,其次是市场环境(如市场规模和市场竞争)。因此,发展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要切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的实际,不能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脱离于传统制造业已有条件。

二、“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进行

过去相当长时间,包括广东在内的我国沿海地区以消费品为主要内容的出口增长是由从国外大量进口先进装备来实现的。这是企业面对国际市场苛刻的质量标准,而本土装备制造业又无法提供高质量生产装备时的一种理性选择。此现象可以用“为出口而进口”来描述,其实质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存在“技术差距”,在市场需求层次方面存在“质量差距”,为此,消费品生产企业只能采取“为出口而进口”的策略,即为跨越“质量差距”实现其出口,只有用大规模进口国外先进装备的方法来弥补其“技术差距”。

近年来,上述情形开始出现“逆转”。国内需求层次的提升使得我国与国外需求层面的“质量差距”不断缩小,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的同时,国内智能装备产业在庞大市场需求和激烈内外部竞争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占领了越来越多的国内装备制造业市场份额,而且还凭借成熟的市场应用、多层次产品体系、较高的产品性价比开始大量出口海外。例如高铁及其项目总承包、工业机器人(82.840, 2.84, 3.55%)、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装备产品,当前正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大规模走出去。

不难发现,之前国外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引进来”是为了国内消费品“走出去”,体现的是投资品输入、消费品输出的外向型经济;现在国内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全球市场,体现的更多是投资品输出、全球资源整合的开放型经济。当前更高水平的开放意味着,智能装备产业更深层次更大规模的“引进来”和“走出去”要双向进行,进而服务于整个制造业乃至产业链的升级。

三、“腾笼换鸟”与“机器换人”相互促进

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具备典型的高技术密集、高知识密集、高服务密集特征,必须依托于发达的现代服务业,这些从融资、研发、设计、测试到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全链式的生产性服务业,多集中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出现了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大型城市向东部二线城市转移的趋势。对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高附加值化的趋势已经形成,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制造业内部必须“腾笼换鸟”。传统制造业必须在空间转移的同时实现生产工艺的转型,并由此实现生产率的提升。如何实现转移又转型?答案是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即所谓的“机器换人”。那么“机器(智能装备产品)”从哪里来?正是来源于发达地区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腾龙换鸟”换的是土地,“机器换人”换的是劳动力,两者相互促进,而其连接点正是智能装备产业。

四、技术创新引领与市场需求驱动互为条件

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之引领,二是市场需求之驱动。技术创新引领相当于供给方的拉力,只有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自动化技术成熟了,并能相结合地应用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才能催生智能装备产业,引领新一轮制造业变革。缺少任何一种技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就会受到很大制约。

而市场需求驱动相当于需求方的推力,如果没有需求,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的产品、设备、服务就无法实现其市场价值,即使技术上可行,没人使用也只能“束之高阁”。例如在人工成本较低的条件下,纺织、服装、制鞋等传统制造企业会倾向于培训和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而不去购买数控织机等智能装备产品;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培训和雇佣工人的费用越来越高,相关企业就更倾向于购买数控织机或对生产流水线进行自动化改造,由此形成了对智能装备产业的市场需求。

因此,对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而言,技术创新引领的拉力和市场需求驱动的推力,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只有技术上可行、市场上需要的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才能获得市场认可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说,智能装备产业虽然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战略带动性强,是典型的“高大强”行业,但这并不代表其没有风险、一好百好,政策对该领域的扶持要注意边界、力度和节奏,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更多地还是要交还给市场,产业政策要讲究顺势而为。

 

来源: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