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大同100多个冷库和保温窑年储5万吨果蔬

17.11.2014  11:15

        本网讯(赵敏黾)  “保鲜库好哇,东西往里一放,拿出来再卖就增值。”在大同区采访,拥有保鲜库的大户们都这样说。 
        一储一卖,差别很大,有账可算。 
        李江是八井子乡的棚室大户,拥有棚室810栋,年产果蔬600万斤,产值3000万元左右。 
        “这3000万元中的一大部分,得益于我这6个冷库、10个保温窑、28台保鲜车,通过反季节销售,能增值30%到50%。”李江扳起3个手指头。 
        “看,这提子还带着粉霜,新鲜着呢。如果在收获时节,也就4元钱一斤。现在,送到超市能卖到10元左右。”李江指着刚刚从保鲜库里拿出的提子说。 
        据李江讲,有了保鲜库、保温窑,他家的果蔬卖到了河北、山东。 
        在大同区,像李江这样拥有保鲜库和保温窑的大户共有31家,储存面积4万平方米(100多个冷库和保温窑),带动棚室产业逐步向园区化方向发展。今年,这个区新扩建了大同镇航天科技示范园、太阳升食用菌小区等标准化棚室园区8个。 
        红蕾果蔬储存园区共有两个果蔬生产基地,涉及农民1200人,种了4000亩香瓜、西瓜、蔬菜、玉米,外加500栋提子。采访时,虽然这些农产品早已落架,但浓浓的炒玉米香味从园区深处飘来。 
        “这是用园区自产的粘玉米炒成的咖啡玉米豆。”工作人员指着桌上摆放的样品说。 
        园区的负责人苑红蕾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的炒货产品。园区里的西瓜、香瓜、蔬菜等农产品,边采摘边卖掉了。400多万斤白菜、粘玉米等都存放在保鲜库里,价格好时再拿出来卖。现在,园区共有18个保鲜库,储户的服务半径辐射到林甸等一些县份,收上来100多户农民的花生、瓜籽、红提和杂粮,光兑现现金就390万元。 
        说起保鲜库、保温窑、保鲜车,区农业局局长于立波说,大同区棚室生产有多年的历史,过去没有储藏设备,棚室里的果蔬丰产不丰收。每到葡萄、提子收获时节,这边摘那边卖,但种的户多了,都争着抢着卖,卖不完就堆在仓房里、庭院前。时间一长,卖不掉的葡萄、提子就眼睁睁地烂掉了。那时,区里也有几家冷库,但都是些小型的,形不成规模。 
        吃一堑,长一智。发展棚室产业必须解决冷藏的问题,2012年,区里以窖储和保鲜库同时并存的模式,开始有规模地发展冷链产业。 
        相对于传统的冷藏冷冻技术,大同区这些恒温保鲜库的出现,是棚室产业的一场革新,它的技术领先最关键的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鲜”。 
        据了解,恒温保鲜库贮藏是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动性,延长水果蔬菜保存期的一种贮藏方式。它既能调节库内的温度、湿度,又能控制库内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使库内果蔬处于休眠状态,出库后仍保持原有品质。 
        在大同区,记者还了解到,通过延长销售时间、反季节销售,大幅增加了果蔬的附加值,让保鲜库拥有者们小赚了一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有棚室8.6万栋,果蔬年产量达25万吨。其中,有5万吨果蔬进行保鲜储存,除去电费、人工等成本,能增值8000万元。 
        今后,保鲜的品种还将随之扩大,玉米、花生、瓜籽、杂粮、板兰根等一些农产品,也将被“”进保鲜库。经过延长销售时间,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随着冷链产业的逐渐做大做强,就会成为更多农民受益的“致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