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艾滋病两大特点的严峻挑战

02.12.2014  13:07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副主任汪宁日前在河北省举办的艾滋病防治形势报告会上称,目前性接触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疫情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男男性接触感染呈快速上升趋势,占到今年1到8月新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的四分之一。截至今年10月,全国已有北京等10个地区报告学生艾滋病感染者超过百人,但2013年全国报告学生当中发现感染者数量超过百人的只有5个省份。

  目前的艾滋病监控数字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但这一部分也体现了眼下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两个特点,一是低龄化,二是同性(性传播)化。针对这两个特点,将是中国现在和未来防范艾滋病的战术和战略重点。

  低龄化和同性化虽然是两个问题,但实质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产生正常的生理躁动、好奇,并急于性体验。不过,这个时期当然也处于禁欲期,因为他们还未获得正当的满足性需求的通行证和准入证,因此,偷尝禁果便成为一种冒险和性满足的途径。然而,这种偷吃禁果的方式注定了是充满危险的,因为对性的懵懵懂懂和迷迷糊糊,不懂得保护和自我保护,会在无意中染上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

  另一方面,艾滋病的同性(性传播)化同样与性的初识和初步体验有关。由于同性恋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不少地区都是一种被视为边缘化的性取向,有这种趋向和行为的人只能在潜伏的状态下进行,很多时候仓促之中行事,就更无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对于初识性和体验性的青少年更是如此。因此,在懵懵懂懂之下有了性行为,当然也在迷迷糊糊之中染上艾滋病。

  这显然符合艾滋病传播的一个特点,很多人是在无知或不自知的情况下染上艾滋病的。所谓无知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性伴侣是否染上艾滋病无知,二是对防范措施和行为无知,三是不知道自己是否染上艾滋病。这三个无知是导致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或重要原因。而且,由于不知道自己是否染艾滋病,就有可能继续把HIV传播给他人。

  针对公众对艾滋病的无知,2014年8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20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了一个愿景,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但要实现这一愿景,必须在2020年实现“3个90%”的防治阶段性目标,即90%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

  显然,排在这3个90%首位的是90%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才能及早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防止艾滋病的蔓延。但是,即便是在医疗条件较好和对同性恋相对宽容的美国,对艾滋病的自知率或发现率也才达到75%,全球整体发现率为30%~50%,我国估算为54%。当近一半的艾滋病感染者不自知或没有发现时,并且主要体现在青少年和同性恋时,艾滋病的传播不仅会增速,而且容易危及青少年。

  对于艾滋病的低龄化和同性(传播)化也有比较简单有效的抗御方法,这就是安全的性和定期检查。无论是对于异性还是同性恋,安全的性的首要方式就是使用安全套,对于性活跃期的青少年更需要进行“安全的性”的知识传播。另一方面,针对艾滋病的不自知或发现率低的特点,应当创造各种条件对艾滋病进行常规性的检查。如此,才能更多地及早发现感染者,提高发现率,从而减少传染源,并最终终结艾滋病。张田勘(北京学者)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