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港澳团多来自保险或理财“赠品”

23.10.2015  15:16

  此次涉事的香港珠宝店,名叫“D2 Jewellery”。对很多有过港澳团参团经历的哈尔滨市民来说,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市民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5名亲友曾先后参加不同旅行社组织的“廉价团”赴港旅游,都曾被带去过这家珠宝店。不少市民告诉记者,他们参团时,当地导游会发一份“进店表”,上面明确标有行程中必进的购物店名称。走访中,记者发现,在哈尔滨,“零价团”或廉价团多出现在保险公司或理财公司的赠品中,以港澳团为主。很多报团市民沉浸在“免费游”的喜悦中,并不知道“必须进店购物”,更不知道要“高价购物”。

  “主攻”忽悠

  60岁以下购买能力强没去过港澳的人

  记者大量走访哈尔滨各旅行社了解到,曾红极多年的“哈尔滨-港澳”旅游经典产品,近两年几乎全部消失。在哈尔滨,除了由公司或小团体组织的独立成团外,市面上仅存的“港澳纯玩团”产品多在4000元至5000元不等,报名的人较少。个别旅行社称“可以成团”,但同时告知,他们会将哈尔滨游客交由深圳当地旅行社,由这些“批发商”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散拼团统一集结,再重新组成若干旅游团的形式赴港。几家大型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市面上大部分港澳团采取的都是同样的操作方式。

  哈尔滨市民遇到的廉价团从哪儿来?业内人士透露,绝大多数港澳廉价团已经不是旅行社在做,而是保险公司或理财公司以“免费游”或仅一二百元的“超低价纯玩团”的形式,将报团的市民交给深圳“批发商”。

  记者通过暗访了解到,这些理财公司或保险公司往往将目标锁定在“有些闲钱、没购物经验”的老人身上。他们先是组织老人参加会议,在会上,廉价团被当成回馈老客户的“福利”或“赠送品”。曾在保险公司报过“200元香港5日游”的68岁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工作人员因其年龄大,以安全为由,几次建议其子女随团,并称“因为是老客户,家属也只需200元团费”。后来他才意识到,自己岁数大,购买能力不行,没去过香港、购买能力强的人才是这些组团者的真正“猎物”。

  一名曾在保险公司工作过的业务主管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大致出现在3年前,最初是保险公司或理财公司奖励给业务员的,费用在2000元以下,后来就转变成业务员以市民“买保险理财产品赠港澳游”的方式,由保险或理财公司与一些没有营业执照的“地下旅行社”合作,为深圳“批发商”拉客。他告诉记者,“批发商”要求全国负责组团的组织尽量招收30岁以上、60岁以下,且从未去过香港的人。

  该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这些保险或理财公司也会按照“地下旅行社”的指导下,跟每个报团的市民签一个“看起来很正规”的旅游协议,而一旦“出了事”,这些组织者往往会把自己推得一干二净。因为真正和这些游客发生协议关系的,是深圳的“批发商”。

  记者也在淘宝和旅游网站上看到,全国各地也有几百元至千元不等的港澳廉价团。市民张女士说,她曾在淘宝上报过一个2600元的团,原以为这个价位肯定没有“强制购物”,结果店主在线收了她100元订金,安排她到深圳一家旅行社交剩余团费,“其实跟廉价团性质差不多,只是购物不用买太多”。参团过程中,她得知很多团友为了省钱,认为深圳离香港近,专程到深圳的大旅行社,希望报一个“纯玩团”,结果还是要购物。

  导游“洗脑

  “商家赞助咱玩,咱得买东西回报人家

  记者从市旅游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港澳廉价团的投诉量始终居高不下,投诉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购物压力”上。业内人士透露,全国各地的游客被送到深圳旅行社手中后,被重新分组,由导游分发带有编号和旅行社标志的胸牌。到了口岸,导游便与游客签订合同,上面明确告知要进的购物店名字。

  该业内人士称,《新旅游法》出台后,“强制消费”一直是业内最敏感的词汇,因此导游通常不会明确做出“强制消费”的行为。在合同中备注“只需进购物店,不必一定要购物”,而实际上,导游往往会用深一句、浅一句的近乎“洗脑”方式,给游客以“购物压力”。他们的“台词”通常是,“咱们的团是香港的商家赞助的,为了回报人家,咱们怎么也得买人家的东西”。也有导游将这些购物店里的戒指或手表戴在身上,一路向游客“炫耀”,还会夹带着自己的身世经历等故事。

  通常情况下,廉价游团队游客被要求购买的物品,在业内被称为“香港三件”:珠宝、特产和手表。“D2 Jewellery”这样的购物店,平时并不对外营业,与周边众多珠宝店一样,每天只接待大批内地团队游客。入店前,导游会给每人发一个号码牌;店内面积很大,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产品,导游将铁门一拉,以半“建议”半“强迫”的口吻,让大家每人必须购买;出店前,导游会挨个收回号码牌,查看购物小票。由于此前被“没收”身份证件,再加上“出门在外、不能硬碰硬”,绝大多数游客纵使意识到有问题,想投诉或是报警,可连手机都没事先开通漫游,不仅打不通,更不知道该如何报警,最终只好按导游的“建议”,买足一定金额的产品。

  业内人士透露,这些珠宝或手表并不存在“假货”,而是多由一些小作坊,或完全不知名的小品牌所生产,成本低廉,但往往卖到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关于“假货”问题的投诉。很多游客是全家人一起去的,“没什么见识”,也表示出“很愿意买”的意愿,结果在这种店内买一两万元的产品,还觉得物美价廉、“赚到了”。为了避免有人拒买,近一两年间,很多深圳旅行社往往会“安插”一个“影子团友”在团里,但他们的身份很难界定与监管。

  利益链条

  每名廉价团游客参团已背上4000元“债务

  业内人士透露,价格低廉是吸引市民报团的直接原因。而组织者之所以乐此不疲地组织廉价团,是因为有利可图。

  廉价团中出现的种种“购物压力”乱象,根本原因在于团队背后的成本组成。旅游团产品的成本组成包括两部分:往返交通费与当地接待费用。以哈尔滨为例,哈尔滨到港澳的往返机票在2000元以上,三天两夜在香港的接待费用约在1500元,因此每名游客的最低成本价在4000元左右。

  因此,这些廉价团甚至“零团费”团普遍采取以下利益模式:全国各地组织者向深圳“批发商”每交一名游客,“批发商”就会给到组织者2500元“人头费”,除去该游客从当地往返深圳的机票,组织者会在每名游客身上净赚几百元至千元不等(为了压缩交通成本,多数保险或理财公司通常给报团市民安排火车往返);然后,当地的地接社除了给深圳“批发商”补上那2500元“人头费”外,加上三天两夜团队游客在当地的接待成本1500元,每名只花两三百元甚至不花钱去港澳的游客,实际上已经“”了地接社至少4000元“深坑”。因此,当地导游及深圳批发商所派出的领队,会竭尽全力让游客尽可能多去购物,除了填补4000元“深坑”外,其他购物所产生的利润,由深圳“批发商”和当地地接社利益分成。每名游客购物金额越多,也就意味着深圳“批发商”和地接社赚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