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代表建言:新常态下拓展农业丰产增收新空间

14.03.2015  11:36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政府工作报告第20页平实的语言、具体的措施,让来自农业大省的龙江代表们产生了强烈共鸣,大家深入思考,积极建言,争相为“粮食十一连增”后的深化农业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在“新常态”下拓展农业丰产增收空间出谋划策。

   持续深化农业改革,激发活力,让农业更强

  自2013年6月开始“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来,我省不断深化改革,在推动和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农业支持政策创新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万个,流转土地6507万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18种,整合涉农资金330.1亿元,仅粮食仓储设施和标准化奶牛场建设就吸引社会投资78.5亿元,启动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对此,高春艳代表说,“虽然我省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粮食生产、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都有了新的提升,但资源、环境的约束却日益突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高春艳建议: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改革,在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上有所突破。要均衡推进改革,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难问题,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既要保粮食产量,更要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车可以分单双号开,饭不能分单双号吃”,粮食安全大于天。

  “黑龙江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总产量已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省农业持续发展,要找准和把握新目标、新方向。”王金会代表说,确保粮食安全也得考虑“经济账”,产量越高资源消耗越大,粮价增长越受限,仓储压力也越大。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找准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投入产出的平衡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保证粮食产量,更要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当前要突出农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水土保持、黑土层保护力度,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做到发展和保护并行。要加快实施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从追求粮食产量向提升粮食高标准综合生产能力转变。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强化营销,让农民更富

  当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逼近“天花板”,成本遇到“地板”抬高效应,资源环境亮起“红灯”,农业资源过度开发、严重透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丰产、农民增收?

  “发展第一产业要‘接二连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与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刘忻代表建议,“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推动农业精品化发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要立足于提高农民收入,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政府引导,找准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发展对品种的需求。要突出市场导向,在国际国内农产品两个市场背景下考虑问题。要推动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强化品牌整合和市场营销,同步推进绿色食品大型批发市场、农产品特色专营店等线下实体销售和线上电商交易,努力把好产品卖出好价格,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要加强品牌信用和渠道信用建设,培育和打造黑龙江高品质农产品品牌,建立稳定的供销渠道,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作者:蒋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