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凤还巢”启示录

21.12.2015  10:10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成立一年来,已吸引来机器人领域专兼职博士、硕士200名左右。其中,有40多位离开黑龙江后又“回归”的高层次人才

  黑龙江日报记者彭溢 衣春翔

  “留在深圳?还是去北上广?”张森曾在脑子里不停地权衡。

  张森是哈工大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读硕士第一年,他就被导师派到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负责软件研究所的创建。就业季来临,他可以直接留在深圳航天,但谁不想有更好的选择?他陆续在深圳国泰安、北京经纬恒润等国内知名企业应聘成功。

  回家乡黑龙江,这本不在张森的考虑范围内,而就在2015年春节过后,当他走进刚成立不久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后,这个选择却毫无悬念地胜出了。

  据不完全统计,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成立一年来,已吸引来机器人领域专兼职博士、硕士200名左右。其中,有40多位像张森一样离开黑龙江后又“回归”的高层次人才,在集团为实现梦想而默默耕耘。

  日前,记者走近这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去挖掘“凤还巢”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期为我省招才引智留智提供借鉴。

   吸引人才  用事业激活才子“兴奋点”

  2015年初的一个夜晚,张森打电话告诉父母,他又应聘成功一家在深圳的企业,薪酬很优厚。虽然父母一直在说“挺好”,但张森听得出来,父母不想他离家那么远。

  其实张森心里也有困惑,虽然北上广深多家单位向他抛出“橄榄枝”,但他一直没下定决心。不是薪资、不是待遇、甚至不是因为离家远,而是缺少一个让他尽情发挥才能的平台。“他们只提供了一个岗位,而不是我喜欢的事业。”张森说。

  刚挂断父母的电话,一通电话又打了进来,打电话的人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副总裁蒋再男,通话的目的当然只有一个——挖人。

  虽然副总裁亲自打电话挖人显得“规格”很高,但张森并没因此而动摇。但当蒋再男向张森讲起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可以提供的平台时,张森被吸引了。而当张森知道自己可以负责智能云项目时,他的“兴奋点”一下子被激活。张森放弃了北上广薪资优渥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开创事业。

  不到半年,张森的项目组就研发出一套基于智能云的产品检测系统。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产品展示区,张森向记者演示了这套高端的系统:这是一个模拟生产线,产品循环运行,摄像头现场拍照,将信息传到云端。张森通过iPad进入检测系统,从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云端传来的产品照片,若发现产品有问题,就在iPad上点击“不合格”,只见机械手自动夹取残次品,扔进地上的回收箱。张森介绍,只要是工业现场利用视觉检测的环节都可以使用该技术。“技术成熟后,人们在家里利用手机或电脑,通过云端就可从事产品检验、残次品剔除、多余物筛选的工作,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人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实现再次就业。”

  “像我这样对科研感兴趣的年轻人,挣多挣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做多少事,能学到多少东西。”张森说。作为智能云事业部总工程师,张森得到的历练是全方位的,他不仅要搞科研,还负责“挖人”。

  对此,张森颇为自豪,“我已经从高校挖到了教授,从大公司挖来了工程师。我能成功‘挖人’最主要的因素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能为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平台。咱省要吸引人才,就应该多搭建像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这样能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可以施展抱负和才华的平台。”

   释放才能  开拓感让他们始终“满血”

  与张森不同,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智慧工厂总体部部长张岩岭博士是河北人,“当时我父亲坚决不同意我留在黑龙江,他认为我应该去北京工作,那里不但离家近,还会有更好的发展。”

  张岩岭在哈工大读研期间,曾到山东、江苏等地的企业做过一段时间机械自动化项目。他认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方向比较单一,没有太多的可开拓性。张岩岭分析,“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虽然地处黑龙江,但面向的却是全国需求,服务的是世界机器人产业。”张岩岭告诉父亲,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除了在哈尔滨的总部,还在国内建成了3个区域物流基地,在国内外建设了11个销售处,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最终,他说服父亲,与3名同学一起选择了这里。

  “我们有7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又分成若干个小部,到每个员工头上,都有一个方向需要他去开拓,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参与感。”张岩岭说,这种开拓感让他们始终处于“满血状态”,乐在其中。虽然公司正常下班时间是17时,但智慧工厂210多人一般都加班到19时以后。

  被这种氛围深深吸引的还有在浙江杭州一家机械企业工作过两年的陆洋。今年5月,拿到哈工大材料学院焊接专业博士学位的陆洋选择了“雁北归”,成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智慧工厂总体部工程师。在他眼里,南方的企业做研究有点虚,而黑龙江的国企体制又有些僵化。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既秉承了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扎实传统,又没有传统国企的僵化,可以让年轻人尽情发挥。“像我们设计的智慧机场,会使机场在五个方面有很大改善,包括将安检与托运结合,更大程度地方便旅客;对机场物流更快地分拣、录入,大幅度降低人工等,都很有挑战性,也很有成就感。”

  “我们的研发是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而努力,我们都觉得自己做的事可以改变世界。”说到此,张岩岭不好意思地笑了,因为父母觉得他的想法挺狂妄。

  “其实,我们已经有成果了。”张岩岭告诉记者,这个成果为我国阿胶炼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以前阿胶炼制基本都是“手工作坊”,恶劣的作业环境使招工变得越来越难。张岩岭的项目组为这个产业量身定制了数字化生产线,点一下鼠标,从配料、熬胶、物料自动转运,到切割、包装、装箱、码垛的生产全过程均可由机器人自动完成。这不仅使企业不再被“用工荒”缚住手脚,还使阿胶生产有了统一的标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做别人没做过的研发,能引发革命性进步的研发。在张岩岭眼中,这就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所追求的“全球领先”,它像磁石一样源源不断吸引来大量高层次人才。

   打造平台  高新产业成吸引人才“新高地”

  “一批全球领先的产品,一支全球领先的队伍,一个全球领先的模式”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提出的发展理念。拥有全国顶尖机器人科研平台的支持是集团在成立之初就握有的一张“王牌”,集团聚集了院士、长江学者、中组部千人计划入围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众多优秀人才。强大的科研实力、人才的聚集效应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让全国各地很多从事机器人相关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不断向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聚拢。

  陆洋认为,“南方有很多校办企业已成为行业里的龙头,并在世界范围内小有名气,相信哈工大凭借在机器人领域积淀的科研实力可以做得更好。”他希望我省能涌现出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黑龙江的声音。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认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吸引这么多高层次人才“回流”,难能可贵。这也说明了我省组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探索方向是正确的,它依托哈工大厚重的科研底蕴搭建了政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平台,科研实力充分释放、产业化的平台,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值得借鉴。

  业内专家指出,“平台够大够强,就很容易吸引来高精尖人才。我省经济水平难以和南方发达城市相比,能够拿出来服务人才的资金有限。因此要学会花钱,把钱集中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上,聚集更多人才。”

  据了解,近两年,我省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留住和吸引大批高新技术优秀人才在龙江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事业舞台,包括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哈工大焊接产业集团等。其中,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已吸引了美国通用电气哈尔滨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育成中心等160家科研机构入驻,甲骨文、神华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此安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省吸引留住人才的“新高地”。(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