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三农跨越的制胜大道

28.02.2017  13:36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来,各地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在三农领域的核心任务、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结梳理一年多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三农发展新实践,对于我们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决胜全面小康以及在新常态下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报组织撰写了“五大理念新实践”一组六篇编辑部文章,以期对各地进一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三农发展有所裨益。今天刊发第一篇,敬请关注。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习近平

  回顾浩如烟海的人类发展史,剥开光怪陆离、纷繁杂芜的历史表象,背后总会呈现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历史螺旋式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由理念的演化作为先声。西汉初年的“重农固本”思想创造了我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中世纪末的“人文主义”思潮开启了西方近代世界飞速发展的先河。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变革、文明的兴替,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理念的更新,并由此带来了发展路径的调整和前进方向的明晰。

  作为我国文化根基、社会基础的三农,也遵循着同样的道理,其发展轨迹的每一座里程碑上,发展理念的转换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历史的时空坐标转换至今时今日,纵览中国之三农,一方面是“两个一百年”目标冲刺期、城乡一体化加速融合期、农业现代化转型期的“三期”叠加,一方面是农业面临资源和环境压力、农业国际竞争压力、农民增收压力的“三压”齐至。我国三农又站在了一个换挡提速、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关键节点,发展理念的转换势在必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应时而出,不仅为我们的前行点燃了一盏明灯,也为我们廓清了道路,明确了方向,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智者有识,因势而动。对局势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有利于提出问题并有效加以解决。对于一个正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大步迈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面对“农业、农村、农民”这一最基础、也是最复杂的问题时,更是如此。

  观今日之三农,喜与忧交织、危与机并存。

  一方面,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优、成就显著:粮食总产从1980年的6400多亿斤增长到了2016年的12324亿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农民人均收入到2015年已经突破万元大关,到2016年,增幅连续第7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两亿多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城镇化率从30多年前的19%达到了如今的57%……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汇聚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彻底告别了饥饿和物资短缺,进入了农产品供应极大丰富的新时代。中国的三农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有底气稳步迈入转型升级的下一发展阶段,这也为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赢得了较大的回旋余地。

  另一方面,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突出地表现为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资源和环境压力趋紧、综合效益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同时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增收压力加大,村庄“空心化”问题突出,还存在一些侵害农民土地等合法财产权益的行为。

  外在表象的纷繁复杂,一定来自于内在原因的多重性。三农当前所处的历史新方位、发展大趋势,实际上是背后几条发展逻辑在当下时间节点的交汇。

  第一条发展逻辑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三农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付出了代价。在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三农正在以加速的姿态进行追赶。这突出地表现为新型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大规模转移,以及现代科学和技术等工业化要素的反哺农村。

  第二条发展逻辑是自1978年以来,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冲破旧的体制束缚,改革开放把国家带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取消农业税等改革措施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边际效应在递减,新情况、老问题都在倒逼改革向深水区挺进。这突出地表现为推动农村集体产权等制度进行深化改革。

  第三条发展逻辑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进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等理论都揭示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如若不能及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就存在转为“后发劣势”的风险,我国恰恰已经进入这样的关键时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与当前面临的发展大势密不可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供需更好匹配,是当前的重大任务。这突出地表现为以玉米价补分离为代表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当前三农所处历史新方位,正是由三农发展的历史逻辑、改革逻辑、现实逻辑叠加而成,三大发展逻辑都进入了关键时期,又恰好交汇于当前的时间节点。历史的巧合,往往意味深长,它蕴含的是我国三农已经进入发展的战略窗口期,能否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转型升级,关乎国脉农运。

  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三农这艘巨轮如何涉过险滩、渡过激流?路径的选择是关键。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正是引领三农巨轮前行的导航灯。

  行者惟实,顺势而为。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推动三农的发展,既要取势,又要取实。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将五大发展理念落在行动上、实践中,才能真正推动三农转型升级。

  关键时期显担当。

  五大理念提出一年多来,我国三农战线的干部群众秉持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勇气,上下一心,砥砺前行。面对各种重大考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落实运用五大理念,打破定式,创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着眼全局,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

  “大凡执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与过去更多摸着石头过河、强调改革从底层发轫不同,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未来发展愈加强调寻求总体和全面解决方案,顶层设计本身就是实践的重要一环。

  五大理念提出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国家层面涉及三农改革的文件密集出台,既有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这类农村改革“四梁八柱”重要内容,也有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产业精准脱贫等三农重点领域的重要工作,还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返乡创业、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普惠金融发展等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三农要点……

  ——上下联动,各项改革措施“一抓到底”。

  改革任务既定,作为硬性指标被细分到了各个领域;围绕中央深化农村改革总体部署,各方力量马上行动起来。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面积,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围绕绿色发展,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启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启动现代种业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围绕农村金融创新,组建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推动28个省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启动“保险+期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建档立卡,分类施策、挂图作战,开展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精准扶贫得到进一步落实……

  ——重点突破,难啃的硬骨头被一一“砸开”。农村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愈是深、难、险、重,愈加需要新的发展理念的指引。只有啃下这些硬骨头,才能为后续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一年多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达到28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成果的提炼推广,启动农垦专项改革试点,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在全国推开;召开奶业振兴大会,发出中国奶业振兴宣言,以中国奶业20强为龙头引领民族奶业振兴;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发轫于新,以新业态积聚新动能带来新发展。“互联网+”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农村电商风起云涌,既有中国邮政、供销合作社等实力强劲的“国家队”,也有阿里、京东、苏宁这样的“电商巨头”,更有村村通、淘实惠、乐村淘等一批“劲旅”;“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逐渐普及;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六次”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示范创建和宣传推介应接不暇;推进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一批批“星创天地”星火燎原……

  这一年,从经济到社会,从文化到生态,从政府到市场……时间虽短却思路清晰,紧锣密鼓仍稳步推进,新方位下三农变革的大逻辑清晰可见,创新发展的激情活力被充分释放;这一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干部到农民……任务虽繁却目标一致,人员虽众仍勠力同心,人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热切地参与到了这场攻坚战中。

  创新以强农、协调以惠农、绿色以兴农、开放以助农、共享以富农……新实践、新发展、新征程,这既是过去三十多年实践探索不断累积的结果,更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实践的不断升华。

  胜者成事,领势而行。“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中国三农,一些方向性、趋势性、引领性的实践坐标已初步确立,三农发展的新大势正在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

  俯视中国大地,三农新实践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顺着“镰刀弯”地区看过来,在这片接近地理上400毫米等雨线的农牧交错地带,玉米生产在主动地减少。一年后,沿着长长的铁路运往各地的,是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农业供给与市场的关系在捋顺;

  沿着变革中的社会肌理深入下去,一年前,一些尚在讨论中的问题开始逐步实施,一些个别试点的工作开始推向全局,土地、产权、金融、户籍……各个领域改革的步伐坚定而又沉稳;

  踏入广阔而普通的山水林田,一年前,人们还在为发展与环境间的矛盾焦虑不已,一年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一些乡村的绿水青山已经转变为金山银山……

  诸多改变并非一日之功,但是对于处在惜时如金的战略机遇期的三农来讲,这一年多的时间可谓至关重要。在五大理念的引领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三农发展的新势头已初见端倪。正如那初春的大地,青青的麦苗已开始萌发,积蓄已久的生长力量正跃跃欲试。

  三农发展的新动力正在逐步形成。从“三权分置”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新的发展红利可期。除此之外,“科技创新联盟”“互联网+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一二三产融合”等创新型要素不断涌现。这些都标志着我国三农发展新旧动力正在加快转换。

  三农发展的步伐更加协调平衡。这集中体现在2016年玉米、生猪等种养结构的大调整,以及以特大城市北京为领衔,全国31个省市均出台了以“农改居”为核心的户籍改革意见,城乡二元结构弥合迈出实质步伐。这些都显示出我国三农正从“不平衡、不协调”中走出。

  三农发展的方式更加绿色可持续。2016年,中央推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启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2016年,我国建设了11个高标准节水示范区、完成机耕深松整地1.55亿亩、试点耕地轮作休耕616万亩。

  三农对外开放的这些步伐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互利合作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截至2015年底,我国与南非、埃及等18个国家签署了33份农牧渔业合作协议,与9个国家建立了农业工作组机制。2016年底,我国已在非洲援建25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将高产优质品种以及我国先进实用的育苗、耕作、植保、施肥、灌溉、收获等配套技术推广到示范中心周边和东道国各重点农区……从民间的往来到政府间的合作,“开放”与“改革”遥相呼应、相互促进,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农发展越来越注重公平正义。2016年,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业热潮正在多地涌现,农民增收渠道再度拓展。除此之外,2016年脱贫攻坚继续砥砺前行,又有1000万人口走出了贫困的泥淖;越来越多的地方加入城乡低保并轨、医保并轨的行列……这些新实践都反映出农民更加公平地、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这一串串数据背后,展现的不只是过去一年多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更是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新的实践硕果,是五大发展理念与三农自身发展逻辑的融会贯通,是当前三农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信心与源泉所在,是新阶段三农发展的新探索、新追求、新方向!

  正是得益于五大理念的指引,我们才能洞若观火、拨开云雾,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下找到改革发展的新路;正是源于从上到下的共同努力,将五大理念深深根植于实践的沃土之中,我们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夺隘闯关,在新的形势下构建起三农发展新的竞争力。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三农新实践已经清晰地展示出:中国三农已经逐步踏上了一条更具活力、更加平衡、更可持续、更加开放、更加公平的道路。可以说中国三农发展的“升级版”已经上线。

  这一良好势头的取得,不仅为处在战略转型期的中国三农发展打开了一个正确的逻辑起点,为三农的转型发展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然而,“嫩芽更需要培土,火种更需要添柴”,未来的发展依然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三农转型升级的征程依然还在路上。

  “历史憎恶跳跃,大的变化和经济革命都不是突然来临的,它们必定是经过了周全的和长期的准备。”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始终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临渊履冰的谨慎、放眼长远的胸襟,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驱动三农这艘巨轮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