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剖析赵志案:很可能面临死刑(图)

25.08.2014  09:11
律师剖析赵志案:很可能面临死刑

  8月17日,刑满释放人员赵志先后持刀杀害两人、伤害三人的两起案件震惊了哈市乃至全国。22日,赵志被警方抓获。赵志将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制裁?几名被害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已服刑3次的赵志为何又一次走上犯罪的道路?24日,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孟繁旭律师事务所鞠文英律师及国内资深刑事律师国脉汇通律师事务所赵晓丹律师,就赵志一案进行剖析。

  赵志很可能面临死刑

  鞠文英说,对于赵志持刀行凶杀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触犯了《刑法》中的涉嫌故意杀人罪。根据相关规定,故意杀人罪可以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赵志在银行内实施抢劫,又触犯《刑法》中的抢劫罪。法律规定,抢劫罪一般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则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鞠文英表示,刑法在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中都规定了可以处以“死刑”,只是故意杀人罪首先考虑死刑,抢劫最后才考虑死刑。这两类犯罪,都属暴力型犯罪,对公民人身、财产危害性极大。赵志很可能面临着“死刑的”判决。

  受害人家属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有损害就有赔偿,不会因受到了刑事处罚就不再赔偿受害人。”赵晓丹认为,两起案件受害人家属,可在赵志刑事案件起诉到法院同时,一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样,死者家属可获得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的赔偿,也可能获得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等赔偿款项。

  由于赵志导致的伤亡人数较多,其将要面临的赔偿数额将是巨大的,也可能是以其自身的财产难以全部赔偿到位的。

  缺少父母教育和帮助 孩子易因缺爱而心理扭曲

  多年的经验让鞠文英判断,赵志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形成,首先来源于家庭。

  最先影响一个人的必然是家庭,尤其在人成长过程当中最关键的12至14岁期间。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格特点,未来的人格缺陷很可能会影响到一辈子。

  赵志出生时父亲在监狱服刑,父母离异和轮番入狱,让赵志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未能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也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没父母的正确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不但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心理上也会容易因为缺少关爱而变形扭曲。赵志的不良人格,其实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和发展的。这种不良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很难改掉,会影响人的一生,甚至自己都不会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错误。

  让回归社会服刑人员有事干、能干事

  赵晓丹律师认为,我国的教育改造力度及社会的帮扶制度还没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

  赵晓丹认为,刑罚的目的,不仅惩罚犯罪,它还包括有教育和改造的功能,使每一个从监狱中走出来的人都能重新做人。

  很多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由于长期不接触社会,不适应社会,空虚、寂寞甚至受人歧视,他们甚至因此萎靡不振、情绪低落,只能与狱友互相联系,甚至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对这些人社会不能放弃,在监狱内他们受教育、改造,出狱后社会也要接纳他们,要继续深入进行帮扶教育。

  赵晓丹说,尤其是针对家庭条件不好、暴力型服刑人员,更要加强回归社会以后的帮扶、教育工作,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他们有事干、能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