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农民徐凤满菇娘大棚扣得早 抢赚“时差钱”
“最高气温3摄氏度,微风,晴转多云。”徐凤满看好了16日的天气预报,便打电话约好了4名短工,到农资商店取回了事先预定的塑料棚膜,开始为30栋大棚“穿新衣”。
徐凤满是郊区长发镇远近闻名的菇娘种植大户,也是东极尚品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正因他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当地菇娘种植户习惯了把他当成“风向标”。
忙活了小半天,徐凤满家的30栋大棚已经扣完了一半,工人们都回家休息了,而他又跑到温室大棚里看苗情。
外面气温只有零上几度,温室大棚里却温暖如春,一排排嫩苗从营养块里钻出了三片叶,放眼望去像在地上铺了一层绿绒毯。
别人备春耕忙得脚打后脑勺,徐凤满却有条不紊。他检查了下棚室的温度,看了看苗土的湿度,转身对记者说:“你看这苗长势还不错,再过几天就能移棚了。”
菇娘苗搬“家”就是从温室大棚移到冷棚,具体哪天“搬”,徐凤满有点担心,“现在较往年来说温度偏低,阴天的时候多,照这样下去移苗后会受到影响。”
担心归担心,其实徐凤满心里早有妙招。育苗时用营养块已经保证了苗的前期营养,移棚后他将采用多重保护。在大棚外覆上二层膜,大棚内垄上扣小棚,最后再覆一层地膜,“大套小,层层裹”的办法主要就是为了抢早。
抢出来的时间就是直接效益。以去年为例,育苗抢出3个月时间,菇娘提早上市两个月,价格比晚上市菇娘的价格高4至5倍。“差几天就差很多嘞。去年有一户跟我差了10天,10多栋棚效益就差了3万多元,核算一天差了3000多元。”徐凤满说。
徐凤满的经验都是从生产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最近很多转项种菇娘的人来向他“取经”。他讲:“咱们这边种菇娘的成本比辽宁那边高,上市还比他们晚,所以外进菇娘对本地菇娘的冲击很大。和他们抢市场就必须在技术上高标准,管理上多精心。”
多年来徐凤满种的菇娘都是合作社里的一等果,无论是果体大小、果皮色泽、还是果肉甜度都是无可挑剔的品质。再加上合作社自主品牌,被叫以“黄金果”的菇娘在北京和上海等地销售价格最高时每公斤160元供不应求。
今年对于市场的形势徐凤满有自己的判断,他向合作社理事长刘易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生产和销售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到打‘时间差’,但今年菇娘种植户激增,估计总量会很大,对价格影响不会小。还得坚持走品牌精品的销售路子,这样还是有账算的。”
尽管有了市场预判和分析,但徐凤满对种植菇娘的信心还是坚定的,他打趣道:“有人种菇娘,秧高得人进地里找不到。咱种的菇娘不长秧光长果,这也是挣钱的绝活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