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微信:大大出新书,世界读中国

09.10.2014  15:54

  原标题:大大出新书,世界读中国

  今天的法兰克福,新一波习式旋风再度来袭。

  一本书,惹得全球各界大拿们纷纷下订单,国际舆论新一波热议中国的浪潮接踵而至。

  书名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国际上很牛的书展——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举行多语种图书首发式。

  第一时间阅读的人最有发言权,他们对这本书打了三个比喻:世界观察当代中国发展的窗口,了解中国问题答案的钥匙,中国执政思维的里程碑式文件。

  管克江在法兰克福前方,赵成在北京后方,两个人强强联合,今天一直在密切观察这本书在国际社会上的持续发酵,不仅采访到了大腕,也透视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凌晨奉上最新的独家,好文不怕夜深。

  1、先来品品书的“底气”

  纵观全球,出书阐释执政理念的政治家是不多的。库恩基金会董事长罗伯特·库恩博士分析说,西方政治家不敢亮出自己的观点,是怕遭到政敌攻击,自己就没有底气。

  这本书完全是底气十足,国际社会认为它有两大底气:蒸蒸日上的中国和习大大高瞻远瞩的执政能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合了大大从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一共79篇和他各个时期的照片45幅,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出版发行。

  库恩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向全世界发出了清晰的政策宣示,既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目标,又指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步骤。对于那些对中国继续改革开放怀有疑虑的人,那么请他翻到书籍第76页。“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写得明明白白,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举措。

  2、再来品读书中“密码”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说,国际政治交往的基本前提是相互理解。时代正在变革,世界的重心正发生转移。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不时发出妖魔化中国的声音。同时中国自己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处理各种严峻挑战。正因为以上的因素,全世界人都在盯着中国看,想了解中国今后往什么方向走,如何处理法治、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阐释了习近平主席和中国领导人在新时期关于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政策,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的未来发展。

  德国汉学家南因果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几十年来,西方媒体在谈到中国时,总是用到“衰退”、“危机”、“崩溃”、“威胁”等字样,但它们的预测没有一个出现。为什么它们的预言会落空?为什么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在现有体制下能不断前进?其实秘诀就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里。这本书汇聚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思路,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治理文化的精华。“看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中国的发展为什么对全世界而言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当中国成就震撼世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升温。国际社会孜孜不倦探究“中国为什么能”的深层次原因,期待了解“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的更多内幕。中国领导人将驾驭中国这艘巨轮驶向何方,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人们期待,从大大的书中寻找答案。

  外国著名外交家、出版人石巴胡说,今年是法中建交50周年。当年戴高乐将军曾预言,中国将会重新崛起,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一席。50年后,历史证实了这位伟人的预言。随着中国的崛起,人们不禁会问:中国将走向何处?它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毫无疑问,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将通过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眼中的中国,了解他上任两年来实施的治国方略,以及接下来的几年内,他将如何治理中国这个举足轻重的国家。

  3、最后品味书的“语言”

  “治国理政”,普通读者可能担心习大大这本书会很难看懂。其实,大大曾长期在农村生活,在讲话中善于运用生活中的语言叙事说理,娓娓道来,通俗易懂。这样的例子,在本书中比比皆是。他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阐释政贵有恒的道理,要求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表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决心;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形象地阐述青年时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用“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说明不同文明既各具特色又能够包容互鉴。这些语言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朴实自然接地气,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

  真诚坦率、平实生动,大大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大家可能都关注到,这两年中外媒体都在整理大大在各种场合对于不同主题的精彩语录,“习式语言”自成一派,国内外热度空前。曾有专家分析说,中国领导人正在减少使用那些普通人和外国人不容易理解的政治话语和概念。语言表达也更加文学化和有人情味,更易为国内外公众接受。

  是的,大大的讲话与发言总让人耳目一新。没有晦涩难懂的长篇大论,多了接地气的大白话,让大家都能看得懂,长知识、长见识。

  正所谓文如其人。阿根廷著名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米盖尔·阿尔弗雷德·维约索曾说,“习近平是一个特别具有个人人格魅力的人,而他美丽的妻子更是给这种魅力又增色几分。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对外政策也以一种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世界所了解。”

  从在包子铺买包子,发表新年贺词时首次对外公开了国家主席的办公室,到带着彭阿姨去周边国家“走亲访友”,与比利时国王一起为大熊猫的新家揭幕……大大亲民的形象与风格赢得网友频频点赞,“习式旋风”频频席卷各国,与之相呼应,“习式语言”也备受称赞。

  不妨一起来读读30年前,1984年12月7日,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大大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中的部分引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量的旁征博引,平实清新的话语,读来不禁感慨,充满魅力的“习式语言”原来由来已久。

  有媒体作出了这样的标题《习近平“走心”演讲引爆中华文明的世界魅力》。文章中写道,大大“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用朴素的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直达心灵。”

  外界关注大大新书,还是因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的是大道理,引经据典的背后蕴藏着中国领导人的大战略、大智慧。

  4、习大大的法兰克福书展之缘

  大家可能还记得,五年前大大担任国家副主席时,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亲自按亮以“书”字为造型的背景彩灯,为中国主宾国活动揭幕。他还发表演讲,指出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这次大大自己没来,但他的书籍用多语言版本的形式同世界文明开展对话,因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也饱含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

  比如“治大国若烹小鲜”就被施罗德引用。施罗德说,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就需要“治大国若烹小鲜”,讲究分寸和火候。这次书籍首发式也充满了中国元素。会场正中是一面蓝色背景板,背景板的两侧是蓝色云纹柱。背景板前悬挂一幅1.2米宽、2.3米长的中国画卷。画卷正中是一个大红中国印,用篆书写着治国理政四个字。

  会场一侧是一个图片墙,展示了20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的照片和他的语录。另一侧则是中外学者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评价。首发式上,随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等摁动按钮,画卷缓缓上升,露出九本不同语种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书籍。德国国家图书馆、五家孔子学院代表等前来出席仪式,并接受了赠书。

  5、新书发行,老书会不会再度人气爆棚?

  今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出版。一经亮相,多次荣登各大书店政治类书籍排行榜榜首,不到两个月就突破了1000万册的销量。

  8月的上海书展上,大大的《之江新语》人气爆棚,被评为“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之一。有读者称,习大大的书“接地气、不枯燥,刷新了过去对‘领导著书’的固有印象。”有网友翘首以盼期待大大啥时候也来办场签售会。

  今天,大大的新书在法兰克福书展亮相,国际社会就有人开始呼喊,不解渴!应该把习大大的老书也一起翻成多种文字。

  巴西中国及亚太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维里诺·卡布拉尔从网上得知习主席将要出书的消息便表示,他非常高兴,迫不及待从网上阅读了书籍介绍。他说,书里涉及到中国的一些执政理念、经济改革策略、施政方针等有助于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快点儿读到这本书。

  俄罗斯孔子基金会主席贝列罗莫夫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合了习主席执政以来思想精髓,是探究当代中国发展成就根源,了解中国未来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的重要读本。从本书中应不仅能获得中华文明的精华,更能获悉中国怎样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又将在未来给世界带来何种影响。尽管该书的俄文版尚未引进俄罗斯,但相信俄专家学者以及民众都会对此颇为关注。

  “习主席的个人魅力和中国成功的治国理政方针对俄罗斯读者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了。该书若能在俄销售,定将收到很好的市场效应。”塔斯社总编辑马拉特·阿布哈京曾与习主席有过“亲密接触”。2013年大大首访俄罗斯,即接见了包括阿布哈京在内的多位汉学家和友好人士。马拉特认为,习主席执政以来提出的倡议为全球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习主席的新书因此也必定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有外媒评价说,习近平主席正代表中国,在国际上发出真正的“中国好声音”。今天的法兰克福,新一波习式旋风再度来袭,中国好声音将传播得更远更响亮。

  (林雪丹、王海林参与采访,管克江摄影)

  转载自人民日报国际部微信@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