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志愿服务精神 传承志愿服务理念

22.11.2016  20:42

     

      刚刚过去的2016/2017国际滑联速滑世界杯(哈尔滨站)比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哈尔滨赢得了鲜花、奖牌,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特别是收获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赢得了全世界的普遍赞誉。而以“奉献、互助、友爱、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精神就是此次赛会留给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六名学生志愿者的重要精神遗产之一。
      2016/2017年度国际滑联速滑世界杯赛的首站比赛,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白俄罗斯、加拿大、哥伦比亚、中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共336人参赛,其中运动员240人。比赛设为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集体出发、团体追逐;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集体出发、团体追逐12个项目。捷克的索契冬奥会女子5000米冠军、世界全能锦标赛冠军马缇娜?萨博利科娃,俄罗斯的男子500米世界纪录(33"98)保持者、世界上第一个进入34秒的运动员帕维尔?库里兹尼科夫,美国的温哥华冬奥会男子1000米冠军、1500米亚军、男子1000米和1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沙尼?戴维斯,德国的6次参加冬奥会获得9枚奥运奖牌(5金2银2铜)的克劳迪亚?皮士蒂尼,波兰的索契冬奥会男子1500米冠军布罗德卡,来自韩国的温哥华冬奥会男子500米冠军、1000米亚军莫太范、温哥华冬奥会、索契冬奥会女子500米冠军李相花,我国的索契冬奥会女子1000米冠军张虹、两届世界短距离锦标赛女子短距离全能冠军于静等世界绝大多数速滑名将云集哈尔滨。本次赛会也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项目最多的、水平最高的世界速滑赛事,更是我国成功申办冬奥会后第一次举办世界高水平速滑比赛。
      赛会期间,曾在今年3月份亚布力举行的2016单板世锦赛中,担任志愿服务的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楚韫源、张志鑫、鹿毅、邵宇、刘振微和赵磊六名学生,仍服务于新闻宣传部,他们对新闻媒体的优秀服务,给国内外新闻媒体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全国首家以冰雪体育职业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高等院校,出于对冰雪运动的独有热爱,他们热情的服务、真诚的奉献、出色的工作,不仅为赛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博得了广泛好评,而且为志愿者服务精神在我院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难得的契机。在他们身上,不仅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作用有了深刻认识,而且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志愿服务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所凝结、沉淀下来的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近年来各大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给全世界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白菜”、“小蓝莓”在世博期间的优秀表现已经引起了包括世界500强、大型国企等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校方面更是辟出世博志愿者求职快速通道,助他们一臂之力。志愿者在求职中一路绿灯,是因为人们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重意义也在此的以彰显。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应该说是学生与社会的双赢。一方面,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个人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使其丰富生活阅历,扩宽视野。而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而言吗,对严格组织化活动的适当接触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活动有别于一般的学生社团实践,但却与现代社会的各类机构特征相似。现代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或者说衡量指标就是科层制,也就是组织化和等级化。而这种经历正是在校大学生所欠缺的,一般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也体现出大学生存在相关经验和能力的缺失。这些颇具新鲜感的志愿活动,使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所以可以这样说,各大企业自然对有过类似志愿服务经验的大学生情有独钟,看重的不只是一种工作热情,更多是因为不可多得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
      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但反过来却能给他人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满足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创造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此外,虽然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角色期待往往局限于钻研学习,并不包含引领社会风尚,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这一先锋群体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实实在在地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成为了重要的推动者。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导理念面向社会,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爱心、传播着文明,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传播。
      追根溯源,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与传承。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志愿服务的重大意义,在志愿服务中提升素质,在志愿服务中充实生活,在志愿服务中享受生命,在志愿服务中升华灵魂,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价值,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兴旺发达、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