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征关于“三十六棚”图片物件
三十六棚的老照片。
市总工会与本报联合开展向各级单位及工会组织、个人征集工人运动历史资料、图片、实物活动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打电话提供相关线索、捐献老物件的市民络绎不绝。据了解,目前所征集图片、老物件已超过千余件,但有关中国首次工人运动胜利的产物——“三十六棚”的见证物由于年代久远而极为稀少。市总工会现向社会急征相关图片、见证物等。
据《哈尔滨工会志》记载,19世纪末,沙俄攫取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的特权后,在哈尔滨建立了铁路总工厂,雇佣大量中国工人修建铁路。当时,中国工人劳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每天劳动12小时,收入低微。当时《远东报》记载“货币贬值,物价昂贵,气候酷寒,穷苦工人无不号寒啼饥”。1903年秋天,为改善居住条件,哈尔滨铁路总工厂的中国工人张永贵联合一批中国工人向沙俄大总管提出“我们要享受人的待遇”、“我们要房子住”、“不答应就罢工”。在工人的坚决斗争下,厂方在总工厂东北角搭建一排人字形的马架子窝棚。这种窝棚共6排,每排6个,一共36个,故称作“三十六棚”。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产业工人为生存而进行的第一次斗争。据介绍,“三十六棚”所在位置就是现在我市的经纬街与经纬十二道街附近。哈尔滨铁路总工厂是原哈尔滨车辆厂的前身。
首次斗争取得胜利后,“三十六棚”成为工人运动的摇篮,哈尔滨产业工人在此与沙俄开始了不屈的抗争:
——1910年11月9日,哈尔滨发生鼠疫,中东铁路管理局借机迫害“三十六棚”中国工人,把“三十六棚”中国工人住宅划为“重灾区”,专门搜捕所谓“染病嫌疑人”,被捕的人不仅不给治疗,也不给饭吃,被活活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工人们针对沙俄的残暴行径,不断掀起“反搜捕”、“反迫害”斗争,痛打“检疫员”和警察。
——1921年12月,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派罗章龙来东北考察工运,宣传革命,准备建党。1922年初,罗章龙到达哈尔滨,并深入到“三十六棚”和戊通轮船公司工人中间开展活动,了解工人的来源、生活、思想状况和工人运动的情况。
——1929年10月9日,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来哈尔滨巡视工作,深入“三十六棚”铁路工人中间说明中东路事件的真相,并直接领导了工人反对工业维持会的斗争。10月29日,中共满洲省委制定中东路斗争策略,以“三十六棚”为斗争中心,发动全路工人斗争。建立了各种群众性组织,如工厂委员会等。
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文物史料征集以自愿捐赠和复制为原则,鼓励各级工会组织和个人踊跃提供各类文物史料。市总工会将颁发纪念证书,对个人提供的经鉴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可适当支付报酬。
联系电话:87657692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