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在秘鲁见“老乡”

25.05.2015  12:13

  

  大凡任何人到国外访问,要想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历史,那就去博物馆。

  秘鲁,这个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印加文化的国度,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充满好奇和期待去探究一番,因为这些文化距离中国人实在是既遥远又陌生。

  除了正式的会谈会见等国务活动外,5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秘鲁就有一场重要的人文交流活动——出席中国—拉美文明互鉴系列活动。

  活动的举办地就是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和历史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苍翠欲滴。博物馆成立于秘鲁独立后的第二年,即1882年。该馆以其关于秘鲁考古和历史方面最完整、全面、系统、科学的收藏和陈列,成为秘鲁最重要的博物馆。这里的展品多种多样,有陶器、纺织品、金属制品、石器制品等等。博物馆还陈列有近似仿真的印加文明的代表——马丘比丘古城模型。一切无不让人陷入对秘鲁古文明的陶醉中。

  负责为李克强总理进行讲解的塞西莉亚一听说记者来自中国就显得非常兴奋。尽管这些讲解内容她已经练习了不知多少遍,但她还是一遍又一遍地认真校对着中国总理将要走过的路线。塞西莉亚已有4个月的身孕,“让宝宝提前跟中国文明对话了”,她笑着说。

  上午11时,李克强总理一行抵达博物馆,秘鲁部长会议主席卡特利亚诺、文化部长阿尔瓦雷斯女士、博物馆长卡拉斯科出外迎接。

  进入展厅,塞西莉亚向李克强总理首先介绍了秘鲁悠久的历史概要,特别是查文文化、印加文化。

  一个个考古发现、一件件珍贵文物,引起了总理浓厚的兴趣,总理一边仔细听取讲解,一边不断提出问题。在马丘比丘古城模型前,总理对当时古城的排水排污系统以及雨水搜集等特别关注。讲解员一一作答。

  不知不觉中,两国领导人行至多功能厅,开始参观正在这里举行的“中华文明起源”图片展。30多幅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考古文物图片将中华5000年文明史浓缩于此。总理边看边与在场的中秘两国文化界人士亲切交谈起来。吉叶墨教授是秘鲁资深语言文学专家,他用中文欢迎总理来访。莫言、铁凝等也与总理再次相逢、相谈。一位秘鲁作家说,秘鲁的土语词汇、安第斯山区的音乐等与中国的语言、音乐有许多契合之处,我们就像“老乡”一样。李克强点头说:是的,我们是“老乡”!

  在阿尔瓦雷斯部长的主持下,李克强发表了简短致辞。他说:刚才我在博物馆专家的引导下,用很短的时间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历史。人类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分东西两个半球,但在许多地方所显示的创造力是对方难以想象的。我来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度,但我对查文文化依然惊叹不已。中华文明有向秘鲁的查文文化、印加文化学习互鉴的土壤、广阔的空间。

  李克强说,这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珍贵文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秘文明共同的理念,譬如三星堆的文化图形和查文文化图形有相似之处,我们的陶器在2000年前就已经非常精细了,但在秘鲁我也看到了非常精美的公元初期的黑陶器。更重要的是,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和秘鲁都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有小米,秘鲁有玉米和马铃薯。现在这些植物都在各自的土地生根,养育着不同国度的人民。这是中秘两国农业文明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这也可以表明中秘两国文化文明的互鉴交流会碰撞出闪亮的火花,闪耀太空。

  李克强最后说:虽然这个博物馆并没有展示秘鲁文明的全部,但它们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像我手中这杯秘鲁产的皮斯科酒一样,饮起来回味无穷。愿我们的交流不断深化,愿我们的思想碰撞产生新的火花,愿秘鲁“老乡”幸福安康!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是始终贯穿着总理次此拉美四国之行的主线之一。正如莫言在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中拉相隔遥远,像神话一样,中拉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所带来的效应非同一般,对加深双方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