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新市民”“坎”不少 “进城上学”咋恁难

22.01.2016  19:51

  2015年开学季,在四川华蓥工业新城铜堡农民工子弟学校,孩子们领到了新课本。人民视觉

  教育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可眼下,农民工子女想随父母到城里读书还面临许多难题,有些孩子因此被迫留在老家,成为令人揪心的留守儿童。这既是家庭之痛,也是时代之殇。对想扎根城市的新市民来说,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甚至比解决户籍、住房问题更为迫切。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到底难在哪儿?请看记者的调查。

   农民工子女在城里读书,不仅成本很高,也感觉“低人一等”

  “来天津十多年了,报纸上称我们是‘新市民’,可我总觉着自己是外人。别的方面都凑合,就是孩子上学的事儿,卡得人心里堵得慌。”从内蒙古来天津打工的艾向志对记者感慨。

  艾向志说, 2014年女儿想来天津上一年级,他带着居住证、劳动合同、合法居所证明、原户籍证明和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到住所附近的河北区某小学办理入学手续,但是被告知还要提交缴费期半年以上的社保证明。

  “农民工找工作,能签劳动合同就不错了,公司不给交社保啊,哪来的证明?”艾向志跟对方解释,不顶用。

  “我们两口子在天津的工作都挺稳定,老家挣钱没这儿多。闺女回去也没人带,不放心。”左思右想,艾向志让女儿再等一年。他找了一份有社保的工作,女儿终于能上学了。“新工作挣得少,就算将来能领退休金,算大账我还是亏的。”

  孩子们想跨过重重“门槛”进城上学,与父母团圆,代价可不低。采访中,很多农民工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老庞从山东老家来天津打工20多年,他女儿正读初三。按天津市教委规定,非户籍人口子女要想在天津读高中,小学、初中学籍必须是本市的,家长则需要交齐五证,如果是个体户的话,还得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社保证明。老庞是个体户,之前没有交过社保。为了让孩子上高中,他不得不每年再交1万多元的社保金。

  “我这做小本买卖的,1万元可不是小数目。而且我在老家是参加了新农保的,有必要再交一份吗?”让老庞宽慰的是,天津已经出政策,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考本市的职高和高职,“以后能让咱娃在这高考就好了!”他憧憬。

  孙芝莉是湖南人,在北京打工10多年一直租住在通州区,2013年她给孩子办理入学手续时,被告知没有通州区的社保缴纳证明不能办理借读手续。“可我在西城工作,社保都交到了西城区。”孙芝莉夫妻俩权衡之下,还是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很多同事把孩子送到河北念寄宿学校,半个月见一次,他们劝我也这么办。可孩子成长需要陪伴,这不是办法。我俩打算过一段时间都回老家。没想到在北京辛辛苦苦十几年,最后还是不能扎下根儿来。”孙芝莉对此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