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年终奖

06.01.2016  10:54

  关于年终奖的话题又热起来了,其实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年终奖这种奖金形式。东汉时期,每至腊月,皇帝就会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据说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500钱,年终奖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了。宋代官员工资很高,年终奖却很少。每年冬至,皇帝给高级官员们发的年终奖,只有5只羊、5石面、两石米、两坛黄酒而已。清朝皇帝年底会将年终奖装在荷包里赏赐大臣,大荷包一对,内装各色玉石八宝;小荷包四对,内装金银八宝各一份;微荷包一枚,内装金银钱四枚,金银锞四枚,这也算是挺丰厚的“年终奖”了。在我国古代,高级官员的年终奖基本由朝廷发放,小官和小吏的年终奖则需要他们自己创收,办法也各不相同。秦汉魏晋时期,竹简公文传达过程中,用皮质、丝织或麻布口袋把公文装起来,再糊上胶泥,盖上公章;另一个部门收到口袋,剥掉胶泥,倒出公文,把装公文的口袋攒起来,年底到市场上卖钱,年终奖就有了。唐、宋时期,有一段时间朝廷允许各州府衙门向民间放高利贷。本金由朝廷拨付的“本钱”和“公用钱”组成,也有官员们自己凑的集资款。获得利润,国家财政抽小头,地方留大头,大部分利息都存进了小金库,其中一些钱用到岁尾发年货、发红包。明清时期例外,京官没有年终奖,比较穷困;地方官则来钱渠道多,为获取信息和得到京官照应,他们常为京官们的年终奖买单。每当冬日降临时,地方官员便会以为京官购置取暖木炭为名,向六部司官孝敬钱财,此谓“炭敬”。为显儒雅,他们所附信上一般不直接说数目,以梅花诗八韵、十韵或数十韵来代替;“四十贤人”为四十两银子;三百两就说“毛诗一部”。这种来源的年终奖,其实就是变相的贿赂。曾有个笑话:有人给贝勒载涛送“炭敬”,信封上书“千佛名经”四个字,可这位花花公子看不懂,拿去问别人,拆开才发现里面是一千两银票。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年终奖只要来源清白,都是人们辛勤工作一年的犒赏,里面包含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的肯定和对新一年的希冀。

编辑: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