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行业即将跨入平台化时代

01.04.2016  12:10

  以“中国畜牧饲料科技未来20年”为主题的“2016北京论坛暨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30周年庆典”3月29日在北京阳光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京津冀和全国各地的饲料企业和饲料工业协会的代表共计90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在“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好机遇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饲料行业的未来20年怎么走?通过成就的全面回顾、专家的技术交流、企业的产品展示,一个完整的路径清晰起来——中国饲料行业走过了30年“科技创新”之路,今后20年将迎来“平台创新”的时代。

  科技创新是北京市饲料工业30年形成的优势。作为中国饲料行业的科技示范地,北京市饲料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强,企业创新能力强。目前有饲料企业221家,产量275万吨,产值118亿元,从业者8800人,其中25%是专业知识分子。全市饲料产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7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日前做出了关于首都饲料行业30年发展表彰决定,44家企业,66名个人,18个协会及媒体获奖。35家企业打造的60个饲料产品被评为首都饲料行业影响力品牌。大北农、九州大地、伟嘉、三元禾丰、昕大洋、英惠尔、北农大、峪口禽业、中粮、中牧等一批企业成为旗帜性企业。

  科技研发的服务性与引导性是创新的最大亮点。20多位来自科研院校和企业的专家介绍了最新成果,其共同的主题是生物技术的深度利用。大会期间公布了由大会组委会和新饲料杂志社联合发起的“2015-2016年度中国畜牧饲料五大科技热词评选活动”结果,它们是:生物饲料、抗生素替代、液态乳猪料、母子一体化、酵母水解物。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我国饲料行业的主流技术,一大批新产品被开发应用。论坛伊始,昕大洋集团就举办了“教保料无抗技术突围高端论坛”。发布了昕大洋集团教保料无抗技术新突破——“三君荟”。该产品将功能性蛋白酶、芽孢杆菌、酵母菌三者有机结合,协同增效,堪称生物绿色养殖新号角。

  经过30年发展,饲料行业整齐度大幅度提高,许多企业都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尽管如此,全行业所有企业目前都同样面临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问题。并不是产品有问题,是什么出了问题?北京论坛同时举办了“新支点——中国畜牧饲料行业‘双创’公开课”、“新格局——京津冀畜牧饲料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和“新征程——‘一带一路’战略中畜牧饲料行业的全球新机遇”三个专题论坛。企业家们最终形成共识: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需要行业形成区域的整体优势以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饲料行业可以形成的整体优势就是生物技术优势。那么,路径是什么?

  科技创新呼唤运营创新。科技化牵手平台化。由“资本扩张”到“科技创新”再到“联合发展”。而联合的路径已在脚下。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农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薛素文的“产业互联网与农牧企业新思维”报告也是一支新号角,引起行业共鸣。随着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跨入产业互联网时代,“公司+雇员”变成“平台+个人”,而平台与服务永远不会倒闭。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是生态创新,它打破了个人、企业、产业、组织和国家之间的边界,实现科技、文化、产业融合,从而产生全新的元素和价值,并催生全新的经济形态——生态经济。“农信互联”目前推出的“企联网”就是针对农牧企业的“互联网+”解决方案。通过“云管理”、“云交易”、“云金融”,企业能看到自己的将来。

  运营创新的更多工具研发也已经上路。北京奥云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卫旭东介绍了“大数据在农牧业的实际应用”。目前,该公司正加紧开发“全国生猪养殖大数据地图”,通过政企BI决策系统、农牧全球鹰数据系统,挖掘底层数据,打造开放式大数据平台。把行政手段难以促成的产业化经营,用大数据技术加以弥合。随着产业走向平台化运营,生猪养殖大数据也将成为国家价格指数的基础数据,成为产业链上所有企业实现精准产销的基本依据。奥云牧让全行业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