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
03.06.2015 12:29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整合使用资金,提升投入规模,在着力做大农发专项蛋糕上取得新突破。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尝试,将历年分别管理的土地治理、产业化、部门、科技等项目资金先行打捆使用,创新投入方式,放大投入效应,最大限度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修订资金政策。破除不适宜的立项条件和资金比例限制,增加单个项目资金额度。明确资金投向。减少一般性投入,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支持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申报并实施农发项目,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方面积极主动向国家农发办沟通汇报,努力争取更多的中央财政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财政配套,引导企业增加投资、撬动金融资本、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大幅增加资金投入总量。
定位部门职能,打造行业特色,在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面对涉农资金整合新形势,进一步理清思路,围绕主导产业,立足综合开发,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建设。放大“综合”优势。科学定位农业综合开发职能,在扶持类别、建设措施和投入方式上放大以“综合”为特色的行业优势。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以构建全产业链为依托,集中建设现代化农业大项目。提升示范水平。以“国内先进、省内一流”为标准,项目区实行种植养殖与加工紧密结合,实现了“五个配套”,即高标准农田与农机合作社配套、粮食烘干与仓储库建设配套、育秧大棚与浸种催芽车间配套、温室大棚与蔬菜保鲜储藏配套、规模养殖与饲料基地和粪污处理配套,发挥了粮食生产、规模养殖、科技引领、信息集散、生态涵养、美丽乡村等功能作用,树立了一批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示范典型。培育主导产业。突出大项目牵动,扶持培育主导产业,并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带延伸,在全省初步形成特色鲜明、良性发展、逐步壮大的主导产业带或产业园。主要有以松嫩平原的绥化、五常和三江平原桦川、宝清等县份为重点的水稻产业带;以呼兰、青冈、海伦等县份为重点的玉米产业带;以克山、讷河、望奎等县份为重点的马铃薯产业带;以克东、富裕、安达、肇东、龙江、宾县等县份为重点的奶牛和肉牛产业带;以双城、大同等县份为重点的棚室蔬菜产业园;以海林、汤原、东宁等县份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区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标准一流,虽然正在建设之中,但已初见成效,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项目区农民普遍欢迎。
下放管理权限,创新管理方式,在着力改革农发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推进改革的同时,着力在优化部门职责、下放管理权限和创新管理方式等方面探索实践,构建了省、市、县三级责权明晰、协同高效、共建共管的工作体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在调整处室职能基础上,省级下放了物资设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竣工验收三项管理权限;将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管理权限下放到市(地)级,物资设备政府采购管理权限下放到县级。着手项目与资金统管制度改革。县级农发办重点负责管好项目,通过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将资金管理职责逐步向财政部门分解,着力革除项目与资金统管的体制弊端;项目评审由过去省农发办主导,改革为专家主导、农发办组织。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健全完善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和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继续严格执行农发资金县级报账、定期审计和同步监督等制度,提升了资金和项目监管水平。
今年,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为基本任务,以扶持优势产业、打造全产业链为重要抓手,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水利工程、农机装备和农业设施建设,支持生态农业建设,发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带动作用,为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张砾 叶晓阳)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03.06.2015 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