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卫生援疆工作纪实:白衣天使倾情“第二故乡”
“白衣天使”倾情“第二故乡”
我省卫生援疆工作纪实
记者 姜斌 王玮
日前,鸡西市卫生局组织的义诊医疗队为当地患者做眼科手术。侯宝寅摄
医疗专家带着家人援疆,一个个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情暖人心;近日,我省援建新疆阿勒泰地区中心血站实验室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一项项医疗卫生援疆工程正快速落实。在我省援助下,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医疗卫生人才和技术不再是一片“荒原”,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诊治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我省在援疆工作中,一直将医疗卫生援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在新一轮援疆中,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卫计委高度重视卫生援疆工作,从资金、设备、人才、技术、管理五个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大漠里的白衣天使”也成为密切联系援受双方感情的重要窗口,他们用真情诠释着什么是“大爱无疆”。
据了解,我省此次精选的158名援疆干部中,卫生专业技术人才46名,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36名,占78%,包括医学博士8名,医学硕士14名,是全疆各援疆医疗队高技术职称占比例最高的一支。
告别熟悉的家园和环境,医疗专家们背起行囊踏上援疆之路的那一刻起,就把阿勒泰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们一心一意为患者服务的故事在当地成为佳话,得到各族群众的好评。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博士,杨滨滨在得知上级有援疆任务下达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杨滨滨的丈夫也是一名眼科专家,她不忍让丈夫独自带着4岁的孩子工作、生活,援疆一个月后,她返回哈尔滨,回来时,带来了儿子。今年5月底,她的丈夫利用休假时间从哈尔滨来到阿勒泰看望妻儿。
原本准备好好陪陪妻儿的丈夫来到阿勒泰后,不但没机会外出游玩,还被杨滨滨“安排”为患者做手术。“一大早就被她叫起来准备手术了。”杨滨滨的丈夫无奈地说。但对于妻子的选择,他很支持。
除了用情援疆,我省卫生援疆还创造了数个“第一”:日前,在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进行着一台阑尾微创手术,这台手术是我省援疆医生和青河本土医生同台完成的首例阑尾微创手术;黑龙江省血液中心专家闫玉霞到阿勒泰地区中心血站、地区人民医院、北屯十师医院开展机采血小板培训。机采集血小板项目的开展,填补了地区多年来没有血小板采集点的空白;牡丹江市援疆医生韩伟祚开展的腹部皮瓣修复术,填补了福海县人民医院在此项技术的空白;佳木斯市9名援疆医生援助富蕴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填补了该院麻醉科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
我省的项目援疆资金助推了阿勒泰地区医疗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我省2014和2015两年共安排资金1141万元。其中,500万元援助地区中心血站实验室建设项目;300万元援助地区妇幼保健院续建项目;80万元用于村级卫生室建设;261万元用于培养两地医疗人才。由于阿勒泰地区白内障发病率高,我省从今年开始,组织省内专家开展为期三年的“万里送光明”活动,每年投入资金10万元,对阿勒泰地区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手术,计划9月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400例。阿勒泰地区医疗条件、医疗资源有限,为解决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省投入400万元建立黑龙江省和阿勒泰地区、县(市)、乡(镇)四级医疗机构高端远程会诊平台。该项目将于10月进行调试并投入使用。
援疆医生在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的同时,还十分重视“传帮带”工作,通过专家门诊、教学查房、医疗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变“输血”为“造血”,把自己掌握的丰富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理念传授给当地的管理和医务人员,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通过义诊,“白衣天使”们把拳拳真情留在了戈壁和草原。8月27日至9月2日,由鸡西市卫生局组织的义诊医疗队来到青河县开展义诊活动,一周的时间,医生们连轴转地工作,他们说多挤出点时间就能多看几个患者。医疗队义诊期间除发放免费药品捐赠医用设备外,共接诊患者460人次,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我省援疆医生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到阿勒泰6个县、2个乡镇和3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充分体现了援疆医生对各族群众的深情厚谊。截至目前,我省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在疆已诊疗20869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528台(次),抢救危重病人319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979人次,疑难病例诊治590人次,实施静脉营养液治疗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等新技术42项,举办培训班(讲座)111期。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