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艾滋病防治系列宣传活动拉开帷幕

01.12.2014  18:36

 

今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1日上午,省卫生计生委、省疾病控制中心在中央大街联合组织举办了艾滋病防治系列宣传活动。在现场的启动仪式上,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邢济春介绍了我省艾滋病的最新进展,副主任王学军宣读了倡议书。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和省卫生计生委主任赵忠厚也参加了当天的启动仪式,并现场参观了艾滋病公益宣传展板。 图为副省长孙东生在活动现场 据了解,2014年1-10月全省HIV/AIDS病例报告为1177人,较去年同期增长32.74%。而我省自1993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以来,报告的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增加,截至2014年10月底,累计报告HIV/AIDS 5036例,目前存活4369例,其中感染者3060例,占70.04%;病人1309例,占29.96%。死亡667例,占累计报告的13.24%。分布于全省13个市(地)的111个县(区),有明显地区聚集性,其中哈尔滨市报告610例,占全省艾滋病疫情报告的51.83%。 图为省卫生计生委主任赵忠厚在活动现场   在1177例HIV/AIDS病例中,男性1096例,占93.12%,男女比例13.53:1 。年龄分布中,15~49岁1024例,占87.00%;50岁以上152例,占12.91%。主要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占97.36%其中异性性传播279例,占23.70%;同性性传播867例,占73.66%。另外还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等。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近年来我省艾滋病报告病例逐渐增加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省男男性接触人群中病例发现不断增加,因为男男性接触者普遍存在多性伴、商业性性行为、非保护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有较高的传播艾滋病风险,而且针对男男性接触人群这个我省HIV感染最主要的高危人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大了监测范围,提高了监测频次,实现了最大程度发现男男性接触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者。二是青年学生人群中发现病例不断增加,一定比例的青年学生曾经发生过性行为,且该人群中还存在同性性行为、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等艾滋病高危行为。三是我省近几年报告的病例中发现即是病人的晚发现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中有一部分是几年前既往感染的病例。 图为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邢济春在医院慰问艾滋病防治一线医护人员   目前,我省已在13个市(地)、132个县(区)全面开展了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针对疫情最为严重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协调动员社会组织深入浴池、公园/公厕、酒吧等活动场所开展干预和动员检测活动;探索通过同性恋门户网站、QQ等方式开展了网络干预和动员检测工作。2014年1-10月,全省395个自愿咨询检测室累计提供咨询检测服务100124人次,在这些人群中发现了艾滋病感染者740人。并对19余万名孕产妇进行了艾滋病咨询和检测   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全省13个地(市)的95个县(区)开展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累计268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其中包括10名儿童),2014年1-10月新增抗病毒治疗603人。通过科学、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我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病死率有所下降,2010年艾滋病病死率为8.56%,至2013年艾滋病病死率已降为6.26%。   全省已建立60个国家级艾滋病综合监测点,定期对吸毒、暗娼、男男同性恋者、性病门诊就诊者、长卡司机、孕产妇、青年学生和流动人群8类人群进行血清和行为学监测,及时观察和了解我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艾滋病和性病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掌握艾滋病流行现状;全省已批准建立了651个HIV抗体筛查实验室/检测点、6个筛查中心实验室、9个确认实验室,为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暗娼人群、男男同性恋人群、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使2014年我省总体各类高危人群的HIV感染率仍保持在较低水平。通过长期的努力,黑龙江省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达到94.97%。   1日中午,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邢济春还来到哈尔滨市传染病院,慰问了在这里工作的防治艾滋病的一线医护人员,并看望了在这里进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省委第十二巡视组向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反馈专项巡视情况
按照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8月29日,卫生厅
巡视公告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卫生厅
关于变更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域名的通知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