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试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养老治病“一对一”

12.01.2015  13:42

  记者 张立 于海霞

  去年年初,我省民政部门传来消息,为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养老机构不方便治疗,在医疗机构无法养老,居家养老缺少专业条件等突出问题,我省开始尝试“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而这一政策的推出让很多家庭找回了生活的幸福……

  没护理经验平时工作忙

  想找个地方让爸爸既养老又治病

  今年70岁的孙志国家住哈市道里区,老伴去世后,唯一的女儿孙明阳接管了父亲的养老生活。“2011年,父亲突发脑出血,出院后瘫痪在床,家里没人照顾,作为女儿,就得我管。”孙明阳说,起初父亲住院治疗,回家后,还要康复治疗,开始是雇护工,每天24小时至少要200元,最重要的是没有家人陪伴,父亲总不放心。孙明阳也想尽孝照顾父亲,可没有护理经验,自己和爱人工作又很忙,还要照顾上学的孩子,真是心力交瘁啊。

  “父母岁数大了,生病就在所难免。”孙明阳说,她的朋友和同学都有这样的烦恼和担忧,既想让父母在家里安度晚年,又怕老人生病自己无法照顾。她也去过很多养老机构,但不是床位已满,就是只养老不能治病,或根本没医疗条件,这让孙明阳很苦恼。

  相对于女儿的劳累,父亲孙志国在家的养老生活也是难熬的,女儿女婿工作忙,不能时刻在自己身边陪伴,夜里他只能带纸尿裤睡觉。他希望有个可以治病,又能安度晚年的地方。

  床位紧张需求量大

  民办养老等更多力量将参与

  “‘医养结合’的需求很大,好几家医院都说床位紧张,要预约才行。”经过查看和等待,近日,孙明阳把父亲送到道外区新一社区老年关怀养护中心,该中心为老人配备了医护人员和护工,也终于让她松了口气。“父亲得到好的照顾,就是我今年最大的心愿了。”孙明阳在新年第一天的工作日志上这样写道。“每天医生都来查看身体,平时吃喝拉撒都是护工做,还按营养标准配藕粉、水果。”对于养老的新模式,孙志国满意地说:“如果感觉身体不错,护工还会推我四处走走。哪里不舒服只要说一声,医生立刻来处理,每天护工还定时为我按摩,女儿每周都会来陪我一天,我看到了她没从前那么疲惫了。”

  记者了解到,像孙志国这样的情况在我省不在少数。为此,我省积极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到2020年底,“医养结合”养老床位要达到13万张以上,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占社会养老床位总量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据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人介绍,我省将试点推行三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第一种:将医疗机构转型成康复院。第二种: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第三种: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让更多像孙志国这样的老人享受舒适的晚年生活。

  记者了解到,在推行“医养结合”试点后,我省正在研究“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社会团体标准和联盟标准等规定,未来计划让10万老人实现看病养老在一个院儿,让更多市民享受“医养结合”的民生改革红利。

  新一社区老年关怀养护中心工作人员在照顾老人

  我省试水“医养结合”养老

  看病养老在一起康复治疗少花钱

  就在孙明阳一筹莫展之际,去年年初,从省民政部门传来消息,我省尝试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等地市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底各类“医养结合”养老床位总量达13万张以上,基本满足全省患病、失能老年人的需求。

  啥是“医养结合”养老?孙明阳探访了多家“医养结合”的试点养老院,一探究竟。

  哈市安康福利院成为最先吃螃蟹的人,该院对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实行的就是“医养结合”。在该福利院,记者遇到了患有糖尿病的许慧影大娘。许大娘来到福利院后,不仅有专人照顾她的起居,还有保健医随时对她进行康复指导。“如果上大医院住院,一次至少得花一两万元。而这里有免费的医生进行一对一治疗,医药费还可按医保标准报销,真是贴心又周到。”据该院陶凤君院长介绍,现在该福利院“医养结合”的对象主要是从医院完成治疗需特殊护理的老人,以及有慢性病需监护的老人……他们发病时上医院,平时则在这里养老,每月只需交几千元。“在康复治疗方面,仅和住院相比,我们每月就可为老人节省一半的花费!”陶凤君说。

  道外区新一社区老年关怀养护中心也是哈市“医养结合”的养老试点单位。该养护中心和黑龙江省四院道外分院在一个楼。据该中心主任高桂英介绍,目前该中心接收两类老人,一类是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由专人全天护理照料;一类是患心脏病等慢性病的自理老人,每天由专业医护人员查验看护。

  关键词: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4年,我省围绕办好民生实事,积极优化支出结构, 1月至10月,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524.1亿元,增长16.1%;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58.2%。民生数据的背后,衣食住行的改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省居民的幸福指数,更将龙江百姓的担忧一一化解。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