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汇价、股价、油价——透视四大宏观价格

03.03.2016  16:02

新华社北京3月2日专电题:房价、汇价、股价、油价——透视四大宏观价格

新华社记者安蓓、高敬、姜琳、许晟

房价、汇价、股价、油价——这四大价格正呈现出多年未有之动向,既折射中国经济走势,又联动全球金融市场,事关宏观经济稳定和百姓民生诉求。两会代表委员们对这些价格走势做出研判,并建言献策。

理性看一线城市房价火爆

一天提三次价、过户大厅“一号难求”、房产中介门前排起长队……春节过后,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楼市火爆,房价持续上涨,不少购房者惊呼一线城市房价“疯了”。

一线城市房价高涨,既有近期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密集推出的外溢效应,也是刚性需求进一步释放的表现。”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提醒,必须警惕其中的非理性因素。

郭乃硕认为,一线城市本身具有较强的“虹吸效应”,“但非理性上涨显然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某种程度上甚至透支三四线城市购买力,加剧去库存难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房价同比下降。

三四线城市中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成本高企,资金链紧绷,不排除房价会进入下行通道。”全国人大代表金硕仁认为。

潜在的市场不是没有。在河北定州工作的小高今年刚结婚,农村生活的父母拿出毕生积蓄为他在城里准备了新房。

金硕仁认为,鼓励农民进城购房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重要渠道。“但收入、户籍、社会保障等都是农民进城需要考虑的问题。农民脱离土地后的生活保障,不仅是城里买套房这么简单。

保持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将成汇价“主旋律

现在还有必要再换点美元吗?”望着忽上忽下的银行外汇牌价,北京市民曾先生的纠结代表了一些人的疑虑。

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年初的6.2跌至年底的6.6附近。2016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度大幅走低,特别是离岸、在岸汇价跌幅均创历史新高,引发关注。

一年6%左右的贬值,就国际主要开放性经济体看,幅度不算大。从实际有效汇率看,人民币基本保持平衡。”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主任白鹤翔说。

在中国经济长期前景可观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宏观经济周期分化导致人民币短期走低压力。随着2月初美元指数大跌及美联储主席表态弱化加息预期,人民币对美元缓慢回调,一度升值至6.49左右。

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中国不会参与竞争性贬值。”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

资本市场改革将深入推进

现在股市还能进吗?”炒股多年的刘先生盘算,今年以来股市连续下跌这么多,该反弹了吧?

有此困惑的股民不在少数。去年,上证综指从年初的3000点左右上涨至6月份的5166点,吸引不少股民跑步入场。随后股市突现异常波动,上市公司市值迅速萎缩。今年以来,A股指数不断下探。上证综指近期已跌至2700点附近。

股价取决于几方面因素,包括企业基本面、资金供给、政策预期、投资者信心等。”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说,中国经济发展总态势受到全球认可,企业转型升级、新兴经济发展等新趋势有望给市场带来信心。

2月29日,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前,央行明确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预计资金供给面将保持稳定。”谢卫说。

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改革将深入推进,注册制、战略新兴板、深港通等将受到关注。谢卫认为,更扎实、更稳定的政策预期,将使投资者更有信心。

国际油价大跌震荡中国经济

国际油价的“探底”之旅似乎还没找到最低点。2月中旬,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纽约油价一度跌至12年来低点。此后虽小幅回升,但国际油价企稳仍前路漫漫。

然而,自今年1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宣布为成品油调价设置“地板价”并一次下调到位后,国内汽、柴油价格已经“到底”。

为什么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能跟着国际油价下调,让我们继续享受国际油价大跌的红利?”私家车主罗先生说。

一面是消费者油价越低越好的诉求,一面是国家维护能源安全和产业稳定、推动节能减排的整体考虑。全国政协委员王欣说,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天花板价”和“地板价”等行政手段应为过渡性政策,长期可用税费等市场化手段调节,“根本还是要加快推动石油体制改革,促进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

白鹤翔说,理论上作为主要原材料的原油价格下跌应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此轮国际油价下跌对主要产油国以及相关行业负面冲击凸显,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增添了不确定性。

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令全球经济笼罩在通缩阴影中,进而影响投资者对经济复苏前景的信心。截至1月,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已连续47个月下降。这既有传统产能过剩的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在油价真正企稳、投资者信心有效恢复之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恐将延续。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参与采写记者:陈国洲、段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