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地下“大动脉”告别“马路拉锁”

05.09.2016  14:33

  记者从哈尔滨市建委获悉,自哈尔滨市被确定为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后,全力组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先期规划的红旗大街区域、哈南工业新城区域、临空经济区域11条25.5公里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正在快速推进。目前,已完成老城区宏图街和新城区哈南九路1.7公里管廊主体建设。其中,宏图街管廊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期启动管线入廊,年底前实现试运行。

  近日,记者在宏图街地下管廊施工现场看到,管廊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整个管廊高约3.7米,分为三个舱体,分别为供排水和供暖管线、燃气管线、电力通信弱电管线,空间十分宽敞。“由于地属高寒地区,哈尔滨市一直以来存在着管线维护难的问题。道路结构层较厚,管线敷设较深,这使管线建设、维修、抢险的费用也高于低纬度城市。直埋管线温差比较大,受土壤冻胀力的危害,管线连接处非常容易损坏。不仅难以进行挖掘抢修,而且挖掘开的道路也难以及时进行恢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下综合管廊就像地下各种管线的“集体宿舍”,从根本上避免城市道路出现挖了填、填了挖的“拉链式修补”弊端。地下综合管廊可以解决传统管线铺设占地大、地面反复开挖、维护管理困难等问题,已渐渐成为现代城市管线建设的趋势。25.5公里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哈尔滨地下将彻底形成一条联通的“大动脉”。

  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的后期管理,更为关键。对此,哈尔滨市提前谋划,组建了哈尔滨市综合管廊项目公司,专门负责哈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他们探索借鉴国外经验,采取收费模式,进行管廊的日常管理维护,实现了良性运作和稳定运营。哈市还将为此专门开发“地下管廊信息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就好比是一个智能‘大管家’,改变以往老旧管理手段,将纳入管廊内的管道进行智能化管理。”哈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遇到涉及线路维修、改造问题时,只需要轻点鼠标,便可一目了然地看到一张电子信息地图,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来凡涉及供给水管道、通信线路的维护和改造,不需要在马路上“开膛破肚”,只需要从投料口把所用的管道和线路放入管廊,施工人员再从入口下到地下施工即可,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马路拉锁”带来的问题。(记者邢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