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冰河记忆 打造青冈名片--让沉寂万年的化石“活”起来
7月12日,在黑龙江青冈“中国猛犸象故乡”评审会上,青冈县以平均分96.18分顺利通过评审,正式被命名为“中国猛犸象故乡”称号,此荣誉为全国唯一。自此,青冈猛犸象化石源头地位得到国家正式确立。
青冈县自1958年至今相继发现了大量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但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盗采盗挖猖獗,化石流失情况严重、走私情况也时有发生。自2014年11月份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情况,与青冈县政府共同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开发保护与利用,从而使青冈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走出一条发现、保护、开发之路,让在地下沉睡万年的猛犸象等古生物化石资源“活”起来,走出了青冈,走向了全国。(孙佳岩 谭迎春)
发现之路:猛犸象在故乡“复活”
7月20日,顶着炎炎烈日,记者来到了出土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最多的青冈县德胜镇见到了英贤化石村的村支书姜凤文。
据姜支书介绍,1958年,正在建设中的县城一侧宏伟水库,被大水冲刷出一堆堆动物骨头,骨头块巨大,有的像动物门齿、头骨,还有的根本就是长长的象牙,又沉又黑,很是奇怪。由于每下一场大雨,这样的骨头就会随处可见,久而久之村民们也都见怪不怪了。后来,他们干脆把这些大骨头用车拉回家,当栓马桩、喂猪槽,还有的索性用来压村外的柴火垛。
直到1998年大洪水过后,巨量的动物骨头被冲出,青冈的化石群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经有关方面初步鉴定,确认这些被水冲出来的黑骨头为冰河世纪代表动物猛犸象门齿化石和披毛犀化石等。了解到这些黑骨头实为宝物后,大批村民开始争相挖掘。
在英贤化石村刘李屯南沟,记者见到了65岁的职业挖甲人赵柏山。他指着绵延的长沟谈起当年挖甲的盛况:“10多年前,每当大雨过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齐出动,沟下挖甲、沟上卖食物和工具,好不热闹!我挖了20多年,最风光的是1985年挖到的一根长3.5米、粗近60厘米、重达160斤的猛犸象牙,卖了800元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说,那些年知道这儿的地下有宝贝了,有好多职业挖甲人聚集在这里,在南沟挖出很多较为完整的化石,时不时就有猛犸象牙、披毛犀腿骨等化石被挖出。
如今,这里被划为保护区不准许私自挖掘。当记者问他,挖了这么些年不让挖了,看到这沟你不眼馋吗?他笑了:“咋不馋呢,要是现在让我挖,在这沟里我一定还能挖出两个象牙来。现在明白了,这是保护区,这些宝贝是国家的,不能私自挖掘。如果村里需要我挖,我还会挖,但只能是为国家挖。”现在,村里的很多村民纷纷把收藏的化石送到博物馆展出,他们说这样意义更大。
据德胜镇党委书记田洪胜介绍,1958年青冈县芦河镇农民在修建宏伟水库时首次发现猛犸象门齿化石,此后在德胜、永丰、民政、迎春等12个乡镇陆续出土了大量第四纪古生物化石。经2007年~2012年第三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确认,青冈以猛犸象、披毛犀为代表的第四纪古生物实体化石达32种,通肯河右岸已发现记录在档的古生物化石出土点40多处,每年出土化石散件4800~5000件,已出土化石数量在十余万件以上,古脊椎动物化石骨架达100多具。出土的猛犸象、披毛犀、原始牛、普氏野马等冰河时期古生物化石种类40余种,形成了完整的动物群,种类之多,全国罕见。
2015年11月,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组成专家团队到青冈县进行地质勘测及化石保护性挖掘,短短3天时间,先后在德胜乡英贤村化石保护核心区发现猛犸象锉齿、象牙、王氏水牛角及头骨等各类化石10余种,青冈化石地质学术价值得到专家高度认可。
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出土,充分证实了距今1万~4万年之间,青冈县是猛犸象、披毛犀、王氏水牛等古动物繁衍生息的宝地。而今,随着人类的发掘,这些远古生物终于在万年之后的故乡“复活”了!
保护之路:多管齐下全面监管
“青冈猛犸象—披毛犀等古生物化石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的自然资源,必须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监管。”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申远说。
自2014年11月掌握青冈县发现第四纪猛犸象—披毛犀古生物化石群以来,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青冈县化石群的保护工作。时任党组书记徐飞鹏亲自批示保护意见,下发了《关于做好已发现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工作的通知》。相关人员多次赴当地指导落实保护工作,并相继开展了青冈化石调查与评价、化石收集与登记、邀请国家级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专家对青冈化石评估定位等工作,给青冈县进一步开展化石保护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据青冈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丁襟友介绍,青冈县按照国家和国土资源厅的建议,制定了《青冈县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办法》,成立了青冈县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划定了覆盖4条小流域、4.29平方公里的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对全县古生物化石进行统一保护与管理。今年年初,县政府拨付古生物化石保护专项资金50余万元,将德胜乡英贤村于家店北沟小流域周边近3平方公里作为保护区核心区,重点打造“一村一室一站”。
2014年,青冈县投资150万元,利用闲置资产建设了全省唯一的县级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专题馆,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万余人。今年,青冈县计划在原博物馆的基础上进行展陈升级,投资1.6亿元,规划建设集展示、收藏、科研、科普、教学、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古生物化石综合博物馆,并争取建成国家一级馆。
今年1月,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与青冈县政府共同组织召开化石调查评价项目咨询会,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机构6位业内顶级专家和国家级学者联名签署了对青冈古生物化石的综合认定意见,一致认为青冈县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埋藏点集中、埋藏数量巨大,化石发掘实属罕见,在世界同类同时期动物群记录中首屈一指,是研究第四纪晚期以来环境变化的理想区域,更是有可能是揭示古人类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关系谜底的地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目前,国家重点化石产地、国家“十三五”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已申报、待批实施,青冈今年有望被批准成为黑龙江省省级地质公园,向世界展示“中国猛犸象故乡”的靓丽名片。
开发之路:叫响“猛犸象故乡”文化品牌
青冈县副县长董立涛说,青冈县得天独厚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不仅是青冈的、黑龙江的,也是中国的乃至世界的。未来几年,青冈县将以猛犸象、披毛犀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为主线,积极主动融入“龙江陆海丝路带”,做优特色、做大品牌、做强载体,着力提升古生物化石的影响力和牵动力,推动地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青冈着眼“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青冈县旅游文化总体发展规划(2016~2030)》和《青冈县猛犸象专题旅游规划(2016~2030)》,积极争取将地质文化旅游产业纳入“龙江陆海丝路带”发展总体规划。
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龙江丝路带”发展战略要求,青冈将发挥地处哈尔滨至五大连池中间地段、哈大绥一小时经济圈区位地理优势,打造区域旅游节点城市。今年,青冈将重点推进古生物化石综合博物馆建设,并依托博物馆及附近温泉地热资源,建设冰川世纪园,“以馆带园、以园带城、以城带乡”,打造青冈新的旅游经济带,目前博物馆周边50公顷旅游用地规划已调整到位。
5月3日~7日,青冈县受邀参加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化石文化周活动,近万人来到布展现场参观,感受猛犸象故乡的魅力。目前,青冈县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以猛犸象为商标品牌,从经济社会各领域入手,投资注册17家品牌公司,正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猛犸象商标;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科技司、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全国古生物学会等机构在青冈设立“科普教育基地”、“中科院青冈野外工作站”等科研分支机构,全方位开展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同时,筹备召开北方丝绸之路“青冈”化石高峰论坛,进一步扩大青冈县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部精心打造的青冈猛犸象古文化旅游产业大幕正在徐徐拉开,一个富县富民的经济增长极已悄然崛起。
相关链接
——冰河巨兽猛犸象
猛犸是鞑靼语“地下居住者”的意思。
猛犸象又名长毛象,脊索动物门,哺乳纲,象科,是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是世界上曾经最大的象。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出一对弯曲的大门牙。一头成熟的猛犸象,身长在6米左右,体高约4米,门牙长3米左右,体重可达4~6吨,生活在草原上的可达12吨。它身上披着金、红棕、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达9厘米。
猛犸象源于非洲,早在新石器时期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北部地区,尤其是冰原地带。群居为主,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
——冰河时代
地球在40亿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显著降温变冷的气候,地球表面冰雪覆盖的面积明显增大,形成冰期,称为冰河时代。冰期的出现对全球生物的发展影响很大,晚更新世晚期最后一次冰期,高纬度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森林退却。地球年平均气温比现在大约低10摄氏度,海平面下降130米,发生陆海变迁。猛犸象—披毛犀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