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后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 摘要 ]回到打内战,毛就认为,蒋一定要发动内战了。对美国人这样说,对人民这样说,在国统区还是这样说,显示弱者的位置。蒋介石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我对你仁至义尽,还一步步地让着你,让你感动。
1945年7月至10月,是抗战胜利后未来局势的一段关键酝酿期。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通过对比1945年7月至10月间的《毛泽东年谱》与《蒋介石日记》,观察毛、蒋彼时的思想、行为和心态,最终如何影响了他们在突然到来的历史转折关头对大局的判断与抉择。
陈红民认为,虽然此时毛泽东和蒋介石同处于抗战胜利的同一起跑线,毛在实力上看似远不如蒋,但由于二人的个性、处理危机的方式,以及身处地位的不同,他们在起跑线前表现出来的状态已经很不一样,毛是积极进取,蒋则有点心力交瘁。而且此时的中共已表现出非常成熟的一面,而蒋介石的自信和自身个性让他常常对事情产生误判。
蒋介石自信能控制毛泽东和中共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合影。图片来自人民网
腾讯文化:中共七大以后,毛就预言,如果抗战结束,内战肯定会爆发。此时蒋介石怎么设想抗战胜利之后与中共的关系?
陈红民: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战,实际上这场战争胜负就决定了。只要日本帝国主义投降,那么国共双方的矛盾马上就转成主要矛盾。这个蒋也知道,但是蒋的想法是,我连日本都对付得了,还控制不住中共?他觉得对付共产党,有三种方式,收编、你接受我的领导,或者先和平共处一段,不行再打。但毛泽东和中共觉得前面说的这几种方式可能性很小,立足于打仗。
腾讯文化:说到蒋介石抗战之后的自信,重庆谈判结束后,蒋在日记里评价毛,“断定此人绝无成事之可能,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大业”。
陈红民:蒋有一些矛盾的地方,他一方面觉得毛是他重要的对手,那另外一方面,他太自信。重庆谈判时,他在日记里有时候突然说要把毛抓起来审判,有的时候又说要给毛他授勋。杨天石老师的解释是,这是非常极端和情绪化的。
但是我自己的解释是,蒋有那个自信,我审你可以,给你授勋也可以。所以当他面对中共的时候,他没有在最合适的时间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如果你的雅量足够大,那么中共提出来那些条件,你就接受,如果你不能接受,就直接开始打。
腾讯文化:从毛、蒋对战后局势的态度,是否反映两人性格不同的地方?
陈红民:对。其实一个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通常是在小时候就形成了。小孩子闯祸,他不知道大人怎么处置他,他会感到害怕。蒋介石父亲死得很早,他做了坏事他母亲逮着就往死里打,蒋介石心里知道错了,但不求饶,他妈打到心疼,就说你认个错,哭一声,求个饶,他不。他母亲下一次生气起来还要打他。蒋介石是用自己忍受的皮肉之苦,换取你对这个事情的判断。在心理上一定占有一个高度。
那毛泽东呢,他闯完祸以后,他父亲要打他,他先跳到他家门前的河塘里:你再追我,我马上就死。那他父亲就不敢打。他在学校里闯了祸,回来以后老师告状,他父亲要打他,他自己跑到外面躲起来,家里人晚上打着灯笼去找他,他也知道,但他就不出来。这样的话,家长以后再想处置他,都得考虑下后果。他没有吃到苦,反而是让大人感到畏惧。
所以,回到打内战这件事,毛就认为,蒋一定要发动内战了。对美国人这样说,对人民这样说,在国统区还是这样说,显示自己一个弱者的位置。
蒋介石呢,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我对你已经仁至义尽了,然后我还一步一步地让着你,让你感动。重庆谈判时,他都没有拿出谈判的预案。他就说中共你先提出来方案,我看看你的条件怎么样。?他觉得我是主导的一方,大人有大量,如果这个底我能接受,那么就好了嘛,不行我们再谈。这确实是他的个性的问题。
抗战胜利后毛气势如虹,蒋心力交瘁
腾讯文化: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作战之后,毛朱立刻致电各解放区,要求迅速夺取附近敌伪武装,扩大地盘。蒋介石的反应也是第二天即让傅作义到天津去接收,并在接下来几天制定了接收战略。可以说,这是双方共通的反应,但相比之下,中共的反应好像更加要迅速、敏捷一点。
陈红民:对,因为他灵活。中共他只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放手发动群众,然后去壮大武装,然后夺取地盘。那蒋要考虑跟苏联、美国的关系,跟盟军怎么配合?然后还要考虑到共产党、国民党内部的地方实力派,战争之后国家如何建设?他考虑的,是当家的要考虑的问题。这是两个非常大的区别。
腾讯文化:从1945年8月10日至9月初,短短不到二十余天的时间,解放军已扩充至127万,解放区人口扩大至一1亿两千五百多万,县城为285座,反攻前(8月10前)是89座。而且均不包括东北。中共扩张速度如此之快,为何蒋介石没有做出反应?
陈红民:蒋介石阻止中共参与受降,但中共收复的地方,都是国民党军队来不及到达的,因为战争胜利来得突然,蒋介石必须先去收复大城市与战略要地,他只能口头上阻止中共,实际上一时也无兵去占领所有地区。
腾讯文化:9月9日,南京中国战区受降仪式,蒋日记写道:抗战以来危局未有似今日者。是一种很悲观的情绪。这种忧虑和悲观来自于哪些方面?《毛泽东年谱》记9月9日毛当天的活动只有一条:在红岩村与郭沫若等共进晚餐,认为文化界的态度“应该强硬些”。这能否反映两人的不同状态?
陈红民:的确,抗战胜利,蒋介石高兴的时间很短。抗战前,他并没有实际上统一中国,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来自苏联的、中共的、地方实力派的等等。加上他本身也是个蛮悲观的人。
抗战胜利对毛、蒋的意义是很不一样的。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共实力大增,而且全党都很团结,毛泽东在党内的威望,也是在抗战中间慢慢建立起来。所以他希望向他的同志证明他的力量很强,能够把革命带向胜利。
另外,1945年,毛泽东是52岁,蒋介石是58岁,他们党内的经验都很丰富,但蒋已经有很多年的执政经验了,这对他来说并不新鲜,没有多大的动力。
毛那时不一样的,他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比如他抵抗住党内的部分同志反对与江青结婚,这和蒋介石宋美龄之间平淡安稳、老夫老妻的关系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所以,虽然抗战胜利他们同在一个起跑线,但是起跑线之前走过的路是不一样的,起跑线前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毛是气势如虹,蒋多少有点心力交瘁。
毛泽东与江青。图片来自网络
支持国共谈判的苏联其实“包藏祸心”
腾讯文化: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即邀毛泽东来重庆,您认为这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最生动的一笔,如何理解?
陈红民:我觉得两个人都一样,毛泽东能来重庆也很了不起。但是蒋对谈判他有幻想,毛是没有幻想。某种意义上说,中共这个时候已经非常成熟了。
我举一个例子,毛到重庆来谈判,坐的是美军的飞机。美国大使赫尔利,和张治中去延安接他。后来多数人都认为毛泽东来重庆很危险,其实蒋最害怕毛出事,毛如果出事,他担不了责。
中共在所有的问题上都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方向努力。毛泽东走之前,让刘少奇代理他的职务,又推陈云、彭真为书记处书记,保证书记处有五个人,不至于他跟周恩来万一碰到什么情况,中共一下子群龙无首。
无论如何,他们提供了一个无限的可能性,不管双方背后的利益诉求是什么,不见面,那就完全没有希望。所以毛、蒋身上都体现了中国政治家的智慧,为国家的转折,提供了一个契机。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互相敬酒。图片来自人民网
腾讯文化:可是毛泽东到重庆来谈判,并非完全自觉自愿,苏联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陈红民:对,苏联方面作用非常大。毛在8月16日其实是断然拒绝,说你先把“原地待命”的命令收回来,我们再考虑之后的事情。但是因为苏联介入,到8月24日,毛泽东给蒋介石打电报,说愿意来,而且口气也变得很委婉。
《毛泽东年谱》非常巧妙地交代了这一点,说中共也得到斯大林的电报,认为中国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战争,不能再打内战。
但是苏联确实是包藏祸心。在苏联对日参战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已经在谈判了,谈的时候苏联要求很高,蒋介石一直在争取对中国有利的条件,当时还比较强硬。
但是到苏联对日出兵之后,蒋介石态度大变,不但不争取条件了,而且跟他们讲赶快签,为什么签呢?因为苏联如果占了东北之后,他再跟你谈,他不是这个条件了。所以匆匆忙忙签了条约。
苏联从条约里得到了想得到的,比如外蒙独立、在旅顺港驻军等,他现在需要国民政府履行这个条约。那蒋介石为什么当时愿意跟苏联签那个他认为很屈辱的条约?因为他希望战后苏联不要支持中共,这三方的博弈是在这里。
所以斯大林建议中共与国民党谈判,并不是在帮助蒋介石,也不是在帮助中国,只是他希望让中国有履行条约的社会环境。
蒋介石解除龙云兵权是很大的错误
腾讯文化:抗战胜利之后不久,1945年10月6日,蒋即以以武力解除龙云兵权。其认为龙云与中共一样,是国家前途之大碍,您怎么看待他的行为?
陈红民:这是蒋一个很大的错。你对日本都能以德报怨,也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对地方实力派怎么着也得安抚。况且当时抗战胜利,国家正是要建设,缺人才,需要团结一致的时候。但这也仍与抗战胜利时,蒋的自信心态有关。
1936年6月27日,蒋介石与龙云在南京面谈。图片来自网络
腾讯文化:实际上在抗战时期,龙云也是一边服从蒋的命令,一边暗中跟日本勾结。
陈红民:这些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他们的民族大义没有那么深,他生存为第一。不光是龙云,阎锡山也这样。阎的名言是,“我是在鸡蛋上跳舞”。他有三个招待所,分别招待中共、日本人和蒋介石,他不得罪任何一方。他另外一个名言就是,“冬天穿皮袄,,夏天穿汗衫,,需要什么就来什么”,就是看形势。
所以你不能光揭露龙云跟日本人怎么勾结,?跟汪精卫怎么勾结,?他对日本人,无非觉得是另外一种力量,我不能得罪你。但是这严格意义上也怪蒋介石。比如你是地方实力派的,要打仗了,他就把你挖过来,你是军长就整军带过来,你是旅长就整旅带过来,战争结束,再放你回去。
那别人可能不一样,你只要过来,对不起,欢迎你过来投诚,但是对不起,马上给你部队解散掉,要不把你架空,要不给你掺搀沙子,把你这个编制就打乱了。所以蒋介石就纵容了他们的坏习惯。那些人觉得我先把实力保住,我只要这个军还在,旅还在,你就拿我没什么辙。
之前有个研究,抗战中国军有整团以上的建制投降的,主要是以西北军为主。西北军的冯玉祥自己从民国以来就倒来倒去的,所以他下面的韩复榘渠、石友三,跟蒋介石打仗,下面部队就跑到蒋介石部队去了。所以这个意义上也怪国民党的政治文化和蒋介石自己,给这些人渔利的空间。
腾讯文化:如果要排序的话,外国、中共和党内异己,在蒋看来,哪方是中国最大的祸患?
陈红民:我一定觉得是外国。国内的事情,他即使不能完全控制,但是他有控制的可能性,但外国他完全控制不了。然后是中共,最后党内异己。
腾讯文化: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日记里记录的外交政策,也是亲苏俄,联英美,力争自主、自立。但这能做到吗?
陈红民:这是他最理想的,努力争取的状态,但显然做不到,蒋也清楚中国没有这样的实力。历史事实也证明他只能倒向一边。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后,苏联在新疆制造事端,出动飞机轰炸中国军民,蒋介石一开始惊讶激愤,他要求外交部进行交涉,并通知美国方面。但当赫尔利表示愿意调查真相时,蒋又婉拒了,理由是“恐俄恼羞成怒”。
所以在外交上蒋介石那么屈辱,但是他觉得他要忍受,如果真的争起来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弱者,他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但是过程中间,他不是没有想办法,做努力。所以这方面他其实是比较冷静的。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