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19.05.2017  16:53

黑卫医规发〔2017〕15号


各市(行署)卫生计生委,绥芬河市、抚远市卫生计生局,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依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我省当前发展现状,我委制定了《黑龙江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5月12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黑龙江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为推动全省护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依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的卫生与健康工作精神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服务和护理管理水平为重点,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拓展省内服务领域,帮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促进全省护理事业科学、持续、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1、以健康为中心,以优质为内涵。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满足群众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需求。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推动护理服务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基层,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和供给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2、优化队伍,提升能力。逐步增加注册护士总量,科学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提升服务能力。在进一步加大专科护理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壮大护理力量,统筹城乡护理服务体系协调发展。以持续改善护理服务为重点,全面推进护理事业发展。

3、规范行为,保障安全。完善并落实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护理常规,加强护士执业准入和执业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4、创新管理,拓展服务。建立并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深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护士岗位管理,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以需求为导向,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促进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5、各市级卫生计生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和评估。

        二、全省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决策部署及《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全面贯彻落实,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临床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护理服务领域逐步拓展,全省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 护士队伍进一步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底,我省注册护士总数81381人,较2010年的62617人增加了18764人,增长29.97%。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10年的1.63人提高到2015年的2.21人。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数从2010年的11274人增加到2015年的11765人。全省医护比由2010年的1:0.81提高到2015年为1:0.98,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大专学历人数由2010年的33527人(占总比53.54%),到2015年的47588人(占总比58.48%)。本科以上学历由2010年的7923人(占总比12.65%),到2015年的13643人(占总比16.76%),学历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是 护理技术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围绕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积极开展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 护理服务面貌有效改善,优质护理成效显著。护理服务领域以更加贴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从疾病临床治疗向慢病管理、老年护理、长期照护、康复促进等方面延伸,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和生育政策调整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推动护理服务逐渐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全面推行,为群众提供专业、规范、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到2015年底全省三级医院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达到80%,同时有条件的医院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非住院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二)“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护理事业作为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济社会发展、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疾病谱不断变化以及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导致空巢老人、高危孕产妇、儿童患者增加,加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护理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另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扩大护理服务成果,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薪酬制度、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人才培养机制等将逐步建立,为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促进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改革护理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管理时代的开启必然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为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日渐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逐步增多,我省护理事业仍面临一定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护士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专科护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充实,护士队伍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临床护理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需要进一步深化,护理岗位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督体系有待逐步建立并完善。三是护士队伍数量仍然不足,分布不均,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护理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能力有待帮扶、带动。五是护理服务内涵与群众健康需求需密切对接。六是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主动性的体制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发展目标

        (一)到2020年,全省护理事业达到以下总体目标。

——护士队伍数量、素质、能力进一步壮大和提升。基本适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护士数量增长与床位规模相适应,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人才梯队初步形成,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护士岗位管理不断深化,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根据护士临床服务能力,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执业规则等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护士队伍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纵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覆盖面不断扩大,基层护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推行、有效落实,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更加丰富护理专业内涵,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

——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不断发展,初步形成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得到大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行为更加规范,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

——扩大专科护士数量,提高专科服务能力。

(二)主要指标。

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3.14名(预期性),医护比达到1:1.2(预期性)。

三级综合医院和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达到1:0.8(约束性),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比达到1:0.6(约束性)。

二级综合医院和部分二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达到1:0.7(约束性),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比达到1:0.5(约束性)。

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工作的护士数比“十二五”期末增加50%(预期性)。

2、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三级综合医院新入职护士、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以及社区护士参加培训比例均达90%(预期性)。

3、设置护理院的地级市比例达到85%(预期性)。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护士结构

        1、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切实督促医疗机构落实《护士条例》,加快落实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 

        2、增加注册护士队伍,满足临床工作需求。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注册护士数量。重点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士人力配置。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科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3、建立健全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培训大纲和培训要求,在组织开展省级培训的基础上,指导和推动各地开展培训工作。健全分层次岗位培训机制,结合护士分层级岗位培训的特点,明确各层级培训阶段护士的培训内容、带教要求、考核形式等,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护士分层级培训考核制度体系。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的培训,切实提高护理队伍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4、加大专科护理建设。进一步发展专科护士队伍,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选择部分临床急需、护理技术相对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制定专科护理目录,明确专科护理内涵,有序发展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加强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实习基地管理,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促进各地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同质化。建立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明确专科护士条件、培训要求、工作职责及服务范畴等。

      (二)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根据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临床诊疗工作需求,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服务指南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提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比例。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心理护理等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2、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建立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运用科学方法不断改进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共建质量监控体系。全省范围内分步骤,分层级开展护理质控人员专项培训,侧重护士长管理能力培训,运用科学方法不断改进临床护理实践,明确护理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定期监测、反馈制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细化有关内容并具体落实,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

      (三)深化护理管理改革,加强科学规范管理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国家有关工资、岗位津贴及福利待遇等政策和《护士条例》,强化护理主管部门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分配职能,确保编制内、外护士同岗同酬同待遇,激发广大护士活力。在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要向工作量大、护理风险大、技术难度高、轮值夜班多的临床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2、完善并推进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各医疗机构建立人事、财务、医务、护理、后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以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将护士分层管理与护士的薪酬分配、晋升晋级等有机结合,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实现护士同工同酬,增强广大护士工作积极性与热情。

3、逐步减轻护士负担。整合护士岗位各类考核,改革考核形式和方法,建立临床护理能力综合评价机制,契合临床实际。各单位研究与护士能级、岗位职责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标准,重点考察护士思维能力、评估能力和操作能力。减少护士承担非护理工作,将护士还给护理工作,推进药品运送、物资保障、维修、送检、膳食、安全、财务结算等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将护士主要精力用于照护患者。进一步简化护理病历书写,规范临床工作中的各种记录表(单)。以需求为导向更新护理用品、用具和设备配置,改善工作条件。

4、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优化护理流程和护理服务形式,强化移动医疗、护理设备等护理应用信息体系,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护士工作负荷。同时为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提供技术支撑。逐步实现护理资源共享、院外延伸服务领域拓展,地区间护理工作水平共同提高。

(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1、大力推进老年护理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为支撑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老年患者以及失能、半失能等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康复促进、长期护理等服务。健全完善老年护理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加强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建设,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要发展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2、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出院患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逐步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与基层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服务机构等建立合作联系,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预约就诊、紧急救治的“绿色通道”,提高医疗效率,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3、加快发展基层护理。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着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士队伍建设,增加基层护士人力配备。鼓励大型医院通过建立护理联合团队等,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效应。探索实施基层护理骨干脱产培训模式,部分优秀护理骨干经所在单位、设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推荐到上级医院进修并给予经费支持,通过远程培训,在岗培训,“请上来、送下去”等方式,加强基层护士培养,提高其基层服务能力。

4、加强社区护理建设。鼓励发展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护士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护士上门为老年人、慢病患者、术后康复、肿瘤患者等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使其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和推进家庭签约服务制度中充分发挥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护理相关标准、规范,明确上门护理行为的责任和风险管理,协调提供价格、医保等配套政策保障,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基层护士倾斜,调动基层护士队伍积极性,让群众在就近享受到规范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5、加快护理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护理员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员资质、职责、服务规范及管理规则等,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大力加强护理员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人员从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行业学会开展护理员的培养,切实增加护理员数量,扩大社会就业,满足群众和社会需求。

(五)加大护教协同工作力度,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引导辖区内医学院校根据全省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建立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能力建设。

(六)提升中医护理水平,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大纲等。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作用。

(七)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护理领域与其地区间的合作交流,有资源的医疗机构拓展到和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间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护理理念、实践经验、教育和管理,加强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实现经验共享、互利共赢。

        五、重大工程项目

(一)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人员培训,通过护士能力提升工程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新入职护士培训:到2020年,参照国家《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争取所有三级综合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均参加培训,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一定比例的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切实提高新入职护士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专科护士发展计划:优先选择一批临床急需、相对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发展专科护士,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科护理服务水平。

护理管理人才工程:有计划地开展护理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侧重护士长管理能力培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培训达到90%以上。

社区护士拓展计划: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开展社区护士培训,争取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培训全覆盖,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能力。

中医护士能力提升计划:有计划地开展中医护理管理人员和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新入职护士培训,注重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应用,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

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升老年护理服务水平。

到2020年,争取每个市级设立至少1家护理院,完善老年护理相关设备设施配备。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安宁疗护中心,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养:加快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规范培训工作,初步形成一支由护士和护理员组成的老年护理服务队伍,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能力。

老年护理服务规范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老年护理服务相关指南和规范,鼓励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等,依据指南和规范制定符合服务对象健康需求的护理措施。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计划:按照《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等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加强安宁疗护能力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宁疗护机构准入、服务规范、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健全并完善相关机制,逐步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护理事业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护理工作者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力军,在维护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护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护理工作,给予护理政策性支持,将护理工作发展纳入推动卫生计生事业总体规划中,把护理工作发展提上重要日程纳入院长目标考核中,确保各种政策和制度执行到位。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能推动护理工作开展的政策措施,为护理事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各医疗机构要切实转变观念,重视和支持护理工作,为护理工作和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一切有利条件,要努力提高护士待遇,增加护理队伍建设的投入,构建护士职业发展空间,稳定护士队伍,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明确部门分工,形成多方合力。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抓好《规划》实施。主动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和中医药等部门共同推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发展改革(价格)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包括护理在内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协调财政部门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护士队伍建设,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等相关经费。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重点向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风险大、技术含量高的护理岗位倾斜。协调教育部门加强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严格临床实习实训管理,全面提高护理人才教育质量。完善护理职称评定,简化评定程序,评定侧重临床护理工作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德医风等。

(三)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各医疗机构落实《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大力宣传在护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四)以点带面切实推进

广大护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护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深远意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护理事业改革发展中来,要潜心研究和探索临床护理模式、管理的改革,明确十三五期间的工作任务,发挥推动护理事业改革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要注重抓示范点的建设,发掘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发挥示范点的引领指导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典型推动,带动本地区护理工作分步骤达到规划的各项目标,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要利用微信、广播、电视、报刊等新旧媒体融合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宣传先进护士典型和优秀事迹,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理解护士工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扶持护理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七、实施与评价

(一)本规划是全省“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要根据本规划,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及时序进度,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措施、积极主动与其他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结合实际科学筹划,注重实效,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社会办医疗机构应参照实施。

        (二)各地要重点抓好示范点的建设,发掘典型经验和有益作风,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本地区护理工作达到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各市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建立监测、评估制度和机制,制定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办法,对规划的实施进度和效果定期科学开展监测与评估,监督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2017年底,我委将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贯彻落实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初期评估,2018年底组织开展中期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