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培养儿科医生 “千儿半医”怎么破?
新华社北京3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陈弘、毅潘旭、董小红、李金红)“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让两会内外的代表委员和医务工作者感到振奋不已。“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注意到,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于儿科的议案提案数量不少,对于儿科“看病难、医生紧缺”等问题,会内会外人士普遍期待从教育培养机制、薪酬待遇、完善分级诊疗等方面“多管齐下”缓解目前的“千儿半医”问题。
3.9%医生承担起10%门诊量:会场内外热议“千儿半医”现象
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培养儿科医生”的表述,上海新华医院儿科急诊负责人卫敏江有种“说到了心坎里”的感觉。
从去年12月起,新华医院的患儿就诊数量明显增加,急诊人数从平时每天的七八百人次增加到每天约1200人次,甚至出现了近2000人次的单日极端高峰,患儿家属有时排队时间长达4小时以上,各种不满和急躁的情绪纷纷“涌”向医生。
“患儿中90%是呼吸道感染。我们科室不少医务人员每天坐诊10到12小时,甚至工作到凌晨,忙起来工作时没空喝水,一个月都不休息一天,有时候患儿家长还不理解,骂我们。”卫敏江说。
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约11万人,占全体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9%。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这一数据被舆论形象地称为“千儿半医”现象。
在两会现场,不少关于缓解“千儿半医”现象的提案议案也引起了关注。全国人大代表英措认为:“绝大多数地级城市没有儿童医院,只有部分二甲以上医院设置儿科;多数县级医院没有独立的儿科,也没有儿科医生,使得区县乡镇儿科病患不得不涌入大医院,无形中加剧了大医院儿科拥挤的情况。从数据上看,儿科门诊量占全国门诊总量的10%,出院人次占全国出院总数的11%,有的医院高达23%。”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陈莉介绍说,去年各地多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取消或限制儿科急诊,引起了社会的巨大震惊和广泛关注。未来,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后,按我国儿童占全部人口的20%估算,儿科医生缺口至少在20万以上,而培养一名经验丰富的儿科专科医生大约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目前这一缺口亟待填补。
“全链条”揭示儿科医生短板成因
代表委员和业内人士认为,“千儿半医”背后折射的,是从后备人才培养规范、医生工作环境、待遇和上升空间到社会重视程度的“全链条”式的问题。
陈莉介绍说,1999年教育部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取消了儿科学专业,从那年起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停止招收儿科本科专业,这意味着近17年来我国新型儿科医生培养机制几乎是空白。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认为,儿科医疗特点决定了其工作强度大,诊疗难度远比成人患者高,但收费标准却与成人一样;特别是独生子的“421”家庭模式,一个孩子生病,4到6个大人围着,即便是常理的医疗操作,家长有时也会不理解,在业内甚至流传着“金眼科,银外科,谁都别干小儿科”的说法。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是一名儿科专家,也曾作为上海市副市长分管过卫生工作。他坦言,医院靠开药获利,儿科开药的量小导致科室收入低,医生待遇也不高,导致很多三甲医院取消儿科,儿科逐渐沦为“边缘科室”,甚至日益萎缩。
对于医生而言,由于在薪酬、职业发展、科研等方面不具优势,职业认同感低、心理压力大、工作强度和医疗风险高,导致了近年来部分儿科医生出现流失状况。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为例,近两年从儿科转科的年轻医生已经有7名。
某三甲医院一位刚从儿科“转行”至精神科的医生告诉记者:“孩子往往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儿科医生因此俗称‘哑科’,遇到病情复杂时,对医生的专业全面性要求很高。而且在医患纠纷中,儿科是一个‘重灾区’,小孩子理解能力弱、容易激动,一生病家长就很紧张,很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医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
“多管齐下”让儿科医生队伍更大更强
采访中,陈莉等政协委员认为,应尽快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恢复本科专业目录中被取消的儿科学专业。此外,对有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部分医学院校重新批准和恢复招生儿科学专业,逐步扩大招生儿科学专业的医学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从“源头端”上保证我国儿科医师的稳定来源和培养质量。
同时,在一些地方,很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唯独没有设立儿科。卫生主管部门应将儿科医师培养规划单列,采取上级医院专家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尽快培养一批儿科医生队伍,提高基层儿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以缓解目前的“燃眉之急”,让家长愿意带孩子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以逐步缓解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今年来,多地地方政府已针对儿科设置和医生培养出台“药方”。例如,上海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今后都必须开设儿科门诊,社区卫生中心也将提供儿科诊疗,此外还将制定有利于儿科医师流动的多点执业政策。
多位在医疗一线工作的人大代表表示,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应在公立医院内部调整儿科薪酬制度,提高儿科医生劳动报酬,并从进修深造、职称晋升、奖金分配和科研立项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增加儿科专业的职业吸引力和儿科医师的职业认同感。让临床医学毕业生愿意选择和从事儿科专业,减少儿科医生的流失,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努力缓解当前“儿科医生荒”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等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儿科医疗服务规划,在全国进行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儿童医院数量,建立综合医院必设儿科制度,保证每一个地级城市有一所儿童医院、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有独立的儿科,让儿科的病床数量与儿童的人口数量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