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逼疯”官员,角色错位惹的祸

23.10.2014  13:17

  “经济增长和招商引资压力太大,感觉有点刹不住车,整个人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西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副市长说。(10月22日《经济参考报》)

  不得不说,以应付考核指标为目的的“招商引资”实际上是对市场风险的一种误判,白白浪费了地方的土地资源。有的地方甚至不惜引进高污染项目,充当污染企业“挡箭牌”,结果是引来了资金,却也招来了污染、破坏了环境,损害了群众利益的同时还磨折了政府公信力。

  其实,给招商引资定指标,反映出一些地方发展经济的急迫心情,背后是唯GDP是举的发展观念。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一些地方出现了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结果给地方发展带来了包袱和隐患,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就会在发展观上偏离正轨。

  事实上,企业才是招商引资的主体,政府真正应该做的工作是宣传、改善本地投资环境,通过媒体公布项目,具体应该由企业自由选择,否则政府就是“不务正业”了。因为这与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效能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

  可见,招商引资“逼疯”官员,都是政府角色的“错位”惹的祸。政府工作犹如一部复杂的机器,各个部门就像这部机器上的零件,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诸多非经济部门搞招商引资,如同撵鸭子上架,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带来贪污腐败的恶果。

  一言以蔽之,新形势下引资工作重点的转移,亟待建立更加科学的外资工作评价体系,推动招商引资考核重点是“去GDP化”,从“规模和速度”逐步向“质量与效益”转变。政府部门也要科学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按客观规律办事,重实际、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脱离实际下指标、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及公平正义为代价求发展。

  文/郑端端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