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批《捉妖记》:完全靠技术来支撑的电影

30.08.2015  15:05

  今晚,山东卫视与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首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扬节目《我是先生》舞台上,美国南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叶坦畅谈如何用电影在海外推广中国文化,并与马未都共同探讨了中国电影的现状。除了这堂生动的电影赏析课,行走长江十五年记录历史的“游侠”王以培、“故事爸爸”张大光、给山区孩子带去音乐之美的赵洪啸、曾获“金话筒奖”的清华美女教授张小琴、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顾沛也将纷纷登台,为观众精彩开课!

   人大副教授行走长江十五年记录历史 当代徐霞客引马未都深表敬佩

  “今天我们这来了位游侠先生,他的学问是走出来的。”随着“说书人”高晓攀的一段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以培在现场观众的好奇中信步走上了舞台,“这15年,我一直在长江边行走采风,我得到的民间传说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原来,自2001年起,王以培教授走访了几乎长江沿途的大小古镇,来回三峡数十趟,倾尽心血,写下了“《长江边的古镇》系列”丛书,并自费刊印。这一门“走出来的学问”深刻记录了濒临失传的古镇历史,勾连出了历史故国与现代中国。

  “是什么驱使您15年来行走长江,您到底想要寻找什么?”谈及这些年走访的经历,李咏对王教授起初采风的缘由分外好奇。“2000年我到庞贝古城,被火山废墟中完整的古城深深震惊。”一直酷爱行走的王以培在偶然间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当时我的脑海当中,就真的是看到了一道光芒。突然想到这些年长江发生了巨变,谁来记录他们的历史和现实,那些老人故去了怎么办?这些长江边的老人,他们那么有智慧,但他们觉得自己没文化,其实他们本身就是文化。要留下这份历史记忆给孩子看,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我现在表一个态,您自费出的书《长江边上的古镇》,我马上去买。”听了王以培教授的故事,马未都由衷的表示钦佩,“您作为一个学者能够扎扎实实的去采风,虽然力单,但是心已经尽了,这就已经是一个学者的风范了。能够把自己的学问变成一本书留给后世,作为文化能够保留下来,而不是博得今日的一个名,我自己从内心非常的敬佩您。”行万里路的“游侠”王以培先生坚信记录历史的意义,十多年身体力行,堪称当代徐霞客,其知行合一的学者精神令全场肃然起敬。

   孔子学院院长对话马未都聊中国电影:市场空前的火,有些片子空前的烂

  提到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自然会联想起孔子学院。本期节目中,美国南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叶坦,就为观众们介绍了他如何在美国推行孔学、国学教育的经历。

  “传播中国文化其实不是那么容易。外国学生学中文有一定的困难,而最受欢迎的是中国电影。”气质儒雅的叶坦教授在舞台上讲述起了这些年在孔子学院教书的心得。根据叶教授介绍,原来海外的每个孔子学院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中医孔子学院、中国戏曲孔子学院。而作为海外最大的中国电影中心,叶坦教授所负责的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孔子学院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电影学汉语。

  “在美国,就算大学里的教授,90%或以上也不知道曹雪芹、关汉卿。但是一说到成龙、李小龙,大家都知道。电影用声光色的方式能够比较容易把中国文化介绍出去。“虽然通过电影传播文化的方式颇有成效,叶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告诫:”选择电影要很慎重,不能乱把中国电影都往外推。中国的电影市场现在是空前的火,有些片子也空前的烂,我们要避免坏的,要把好东西推出去。”

  叶坦教授对于当前中国电影的评价也得到了马未都的共鸣:“今天全世界的电影,包括好莱坞全是去文学性,只对科技感兴趣。比如最近卖得最好的片子是《捉妖记》,完全靠技术来支撑的电影,它对文学的要求是比较低的,非常地娱乐化,把电影最重要的东西都丢掉了。我们很希望通过电影希望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与文学修养。但今天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挽回吗?”

  “年轻一代应该好好学习,把中国文化很好的东西都集中起来,接中国文化的地气,不要被好莱坞牵着走。”叶坦教授呼吁年轻观众多关注一些文学性的电影:“我推荐年轻人看《百鸟朝凤》、《西藏往事》这些电影,比起《捉妖记》来说,视觉效果不如他们那么花哨,但内容上都是很好的电影。电影是要靠观众生存的,年轻人应该把眼界放开一些,要学会鉴别什么是好的艺术,值得看的电影。以后中国电影往哪方面走?怎么往更高的层次走?都寄希望于你们。”

编辑:刘竹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