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06.01.2015 11:50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1 育雏准备
制订育雏计划, 检查育雏设施运转情况。做好育雏舍的清洗消毒和预热准备等工作。
2 雏鸡选择
健康雏鸡:出壳整齐, 大小均匀, 体重正常, 羽毛整洁光亮, 眼大有神, 两腿健壮有力, 腹部柔软, 肛门周围无粪便污染。弱雏缩头闭眼, 腹大肿胀, 脐带干结有炎症, 肛门有粪污。
3 保温措施
开始育雏时温度应保持在32 ~ 35℃, 以后每周下降2 ~ 3℃。群体小、体质弱的雏鸡群应适当提高育雏温度;群体大, 体质健的雏鸡群可适当降低育雏温度。温度是否适宜, 除查看温度表外, 应根据雏鸡活动状况进行判断。雏鸡紧靠热源, 挤压扎堆, 尖声鸣叫, 缩头闭眼, 表明育雏温度过低;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呼吸, 双翅下垂, 大量饮水, 表明育雏温度偏高;雏鸡分布均匀, 食欲和饮水正常, 两翅紧贴, 休息时分散安静, 表明育雏温度适宜。温度过低或偏高, 应及时调整。
4 饮水与喂料
在整个育雏过程中, 供水比供料更重要。饮水不足就会影响采食量、抗病力和生长发育, 一定要保证清洁饮水。另外, 必须供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饲料。5周龄前雏鸡因生长快, 代谢旺盛, 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
5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一般6 周龄前以20羽/m2 为宜), 鸡群拥挤, 采食不均, 就会引起个体发育不整齐, 易感染疫病和相互啄羽;饲养密度过低, 虽能提高成活率, 但不易保温也不经济。所以, 育雏期间必须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06.01.2015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