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搜寻队员谈烈士遗骸搜寻活动 过程的意义远大于结果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6月14日电(记者马晓成)不久前,中俄首次联合搜寻苏联烈士遗骸活动在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正式结束。截止搜寻活动结束,联合搜寻队已搜寻到了至少7位苏军烈士的遗骸。在近一个月的搜寻中,中俄两国搜寻队员相互配合,不仅收获了友谊,更对搜寻活动有了新的认识。
俄罗斯阿穆尔州社会院副秘书长谢尔盖·奥尔洛夫是本次联合搜寻队的俄方队长,“我们每天都要在环境复杂的山上进行搜寻,没有路,只有荆棘密布的丛林。现在我们的搜寻都很困难,在战争年代安葬他们一定会更艰难”,奥尔洛夫在话语中难掩对战争时代前辈们的敬佩。
“俄罗斯著名军事统帅苏武洛夫曾说,没有埋葬最后一名战士,战争就没有停止”,俄罗斯驻华使馆一秘达姆季诺夫表示,正是基于对历史的尊重、对为和平献身的英烈的尊重,我们才要坚持共同搜寻阵亡苏军烈士的遗骸。
“在3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徒步搜寻,将十多个可能埋有烈士遗骸的地点全部找一遍,俄罗斯搜寻队员们每天早上七点多就上山,一直到下午五点多下山返回搜寻营地,中午饭就在山上随便对付一下。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们都一如既往,这种严谨精神让我感到很钦佩”,来自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系的中方搜寻队成员包曙光说。
“整个搜寻过程对于我们双方来说都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比如说我们中方所使用的洛阳铲,一开始俄罗斯搜寻队员对它是很怀疑的,但是经过好几次验证,俄罗斯对员也开始学着使用它。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向俄罗斯队员学习对方的经验”,包曙光说。
虽然在搜寻前,俄罗斯方面找到了战争时期的资料,但时间已经过去了70年,地貌地形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仅仅是搜寻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差不多从搜寻开始,穆棱镇就开始连续阴雨,本来山上就没有路,这一下雨就更没法走了”,牡丹江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彭旭东介绍说。
“有一天雨下的特别大,我们想要穿过一条河,走了好久都没有合适的穿越点,没办法只能脱掉鞋子在水里趟过去,那几天恰好赶上降温,没过膝盖的河水十分的刺骨”,包曙光说。
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俄语系学生张宇轩和他的四名小伙伴是本次烈士遗骸搜寻活动中的语言志愿者,他们几个承担起了翻译的职责。
张宇轩向记者展示了他们上山所要穿戴的装备,一双沉重的登山鞋,一套从头到脚全面遮盖皮肤的连体服,厚厚的布料看起来得有好几斤重,“这主要是为了防蜱虫叮咬。今年这里的气温回升得早,我们开始搜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蜱虫们复活,许多人都被叮咬过,我自己就被咬了两次,还有一位黑龙江大学的女老师是在耳朵里发现了蜱虫。这种衣服穿不了多久就会出一身汗。”
“不过我很珍惜这次社会实践机会,这对我们四个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在搜寻过程中,我学到了俄罗斯队友的坚持和严谨的态度,通过搜寻活动,我也对过去的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张宇轩说。(完)(编辑:郭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