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评论:九谈以改革创新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9.10.2015  11:21

  改革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是推进改革的不二之选。农民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村改革要得到突破性的推进,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

  农业改革没有经验可循,需要先行先试,龙江大地如今涌现出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试验田”:五常市按照欧盟标准建设有机水稻基地1万亩,生产的大米以每斤36元价格被外地预订一空,仅种植环节去年每亩纯收入就达3600多元;绥化玉米地“粮菌间作”培育蘑菇,亩效益顶上种10亩笨苞米;齐齐哈尔试种3000亩燕麦和大豆青贮两茬轮作,亩效益超过1500元;以组织化、合作化、规模化为成功密码的克山仁发农机合作社,实现了国家补贴的倍增效应……这些生动的改革创新实践说明,改革年代,改革是农民的改革,农民是改革的农民,没有谁比农民更了解自己,没有谁比农民更清楚自己该走什么路,也没有谁比农民更对自己负责。在提高质量效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道路上要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用典型的说服力和号召力,带领其他农民做同路人。

  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难题,改革创新是唯一的源头活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积极推进“五大创新”,坚持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释放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在深化现代农业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重点产业、加大农业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无不是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结果。譬如,我省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面鼓励基层探索、探索、再探索,目前取得了实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万多个,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到1107家、经营土地面积1773.8万亩,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5971万亩,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了“操作面”。

  典型引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典型的示范作用就是把大道理掰成了无数个小道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让他人看得见、够得着、学得会。农业的生产周期较长,倘若农民在结构调整中有样可学,有经可取,势必事半功倍,提高改革创新的效率和效果。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就一定要把提高质量效益的经验总结好,把典型挖掘出来,发现典型的内在规律。农业改革创新的典型像一把梳子,梳理出了农业农村长期发展中纠缠打结的问题;像一支探路杖,探索出未来农业发展最清晰的道路;即便是在改革中的试错,也同样具有宝贵的价值,像一块“此路不通”的警示牌,告诫他人探索其他可行的路径,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以小见大,以近观远。龙江大地无数个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正在为其他人带路、引路、铺路,同样,“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涉及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变革,黑龙江是国家现代化农业先行先试的省份,是为全国现代化大农业趟路的先导队,我们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以敢于担当的责任、求真务实的作风、奋发有为的干劲,进一步深化“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龙江农业发展添后劲增活力,为全国农业改革作样板当典型。□黑龙江日报评论员

编辑:谢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