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三谈认识要有新高度落实要有硬措施
“管死企业有一套,搞活企业招法少”,这是我省一些地方和部门大量存在的现象,其根子就在体制机制的不合理。体制机制是管全局、管长远的根本所在。优化发展环境,必须在集中整治的同时,通过深化改革,从制度建设入手,发挥制度效力,管住权力“任性”,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管住管好权力,明晰政府职责,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优化环境的要害所在。事实证明,对不少企业来说,拥有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一个法治的营商环境,一个只需要琢磨市场的竞争环境,比多少扶持资金都更迫切、更给力。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抓紧拿出具体贯彻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其核心要义,就是不断疏通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消除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扫除监管服务的盲点,持续为优化发展环境清障。
要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加快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我省权力运行中的深层症结仍然存在,行政审批仍然存在事项过多、手续繁琐等问题。简政放权,绝非“少管”和“不管”,而是要“管好”和“善管”,是服务意识的增强、治理能力的提升。要按照《意见》要求,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该下放的下放,该削减的削减,打掉“中梗阻”“隔热层”,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要规范行政审批的事项,制成服务指南向社会公布,市场主体找政府办事,该找什么部门、该走什么程序、政府该怎么办、多长时限内办结,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进而把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限制到最低。
要畅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度。我省各地虽普遍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但作用发挥还不充分,有的是“只挂号、不看病”,依然存在“事难办”甚至“事不办”的情形,企业和群众办事依然要在部门之间来回奔波。一些地方与部门习惯了以批代管,既缺乏服务意识,更欠缺服务能力。要使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就要加强技术手段、完善体制机制。整个世界都互联了,为何这个部门和那个部门还无法信息共享?还要企业和群众过关斩将地“公章旅行”?真正畅通“最后一公里”,必须大力推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帮办代办等制度,完善网上行政审批的法制监督和社会监督,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要发挥机构优势,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诉制度。省企业投诉中心是我省为各类经济主体主动服务量身打造的,运行一年多来,分14批公开通报110件典型投诉问题,“监督员”“预警员”“协调员”的角色越发被社会各界瞩目。要继续发挥其直面企业的特殊优势,拓宽企业投诉渠道,坚决整治有关部门到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以及违法乱纪行为,打消投诉企业“一把赢、把把输”的顾虑,使企业投诉制度成为切实保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利器”,维护公平诚信、高效有序的市场秩序。同时,将企业反映的孤立问题延伸到整个行业进行剖析,在政策制定、制度安排、流程设计等方面提供线索。
要防止利益固化,进一步推行干部交流轮岗制度。一个干部在一个岗位时间长了,难免产生惰性、造成懒政,也会形成利益圈子。推行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就是要解决部门机构改革动力不足问题,防止既得利益格局成为改革羁绊;就是要让实权部门、要害岗位特别是管审批的干部通过定期交流轮岗,打破可能形成的保护网、关系网和利益纽带。规则是最优良的治理者。推行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既要加强轮岗干部的管理,防止出现走过场、混日子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更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切实把干部轮岗纳入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有力的杠杆。要让这个杠杆发挥效力,就要对那些面对各类经济困难和挑战心安理得、束手无策者,对深化改革消极对待、拖延抵触者,对民生困难漠视躲避、无动于衷者,对区域发展不敢担当、懈怠无为者,对营造区域内优良发展环境失职失控、影响恶劣者,按制度严厉查处。如此,我省的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地进一步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才能加快形成,我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