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释放潜在活力 中国经济触底回升成共识

14.05.2015  09:51

  央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记者易珏)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速较3月份的5.6%,回升0.3个百分点。4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1%,较3月份环比回升4.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10%。1-4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先于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0.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进一步提升。

  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4月份同比名义增长10.0%,消费活力显现,尤其是新兴消费业态的活跃度渐显。全国网络销售总额1-4月份同比增长0.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9.9个百分点。

  一系列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触底回升。事实上,对经济回暖已经成为共识。

  此前,根据15家大型投行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对于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家投行给出了高于3月份5.6%的展望。

  得益于前期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尽管外部经济形势低迷,新兴经济体普遍增速放缓,但中国经济依然处于中高速合理区间。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结束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步入新常态。这种新常态之“新”不仅在于经济增速的新区间,国际经济新形势,还在于经济改革的新部署与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部署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生态文明的全方位顶层制度设计到国务院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大力扶持创业创新,都是在为激活市场主体,释放潜在增长空间,谋远虑,布大局。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肇始,一场全面减税的攻坚战开始,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简政放权,清理各项不合理费用,为市场清障减负,破除阻碍创新创业的“堵点”,让创业创新主体轻装上阵,全面释放干劲和活力。

  改革的动力来自于对新经济增量版图的宏大愿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指出,中国经济不仅要看实际增长率,更要看潜在增长率。瞄准改革红利明显的领域,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可以从诸多方面挖掘潜力,提高近期和未来的潜在增长率。

  如果说改革的深化与推进是在为中国经济增长积累后劲,那么对经济运行的预调微调则是确保长期改革的基石稳固。不容忽视的是,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较1-3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成绩得来不易,而钳制新经济做大做强的阻隔依然存在。改革的顶层设计与经济的定向调控相结合,才能让中国经济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