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才因地施策激活“第一资源”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13.03.2018  15:52

  “立足自身基础、资源优势,做强特色产业,才能为龙江吸引留住更多宝贵人才。”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肖新光结合自身创新创业经历亮出自己的观点。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我省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希望通过做强龙江优势特色产业、国家层面出台差异化人才支持政策、制定“分类留人”政策等,让各路人才在龙江有舞台、有为、有位、有自豪感,进而推进龙江全面振兴发展。

   立足本地优势集聚创新人才

  “我们近两年招聘的985及211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占比均有所提升,而且我国一些著名的网络专家也都加入了安天集团。”肖新光分析说,“这一方面是我们规模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龙江总体环境向好、地域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的结果。”

  肖新光说,要为龙江发展留住更多“双创”人才,离不开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基础。分析人才的走与留,要把我省放到全国去横向比较。与国内产业发达地区相比,我省依靠传统的招商引资办法,很难巩固产业体系根基,因此在留住人才方面优势不大。应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寻找突破口。当前全国的地域、城市发展呈现差异化的趋势,在新兴领域尤为明显,比如贵州省的大数据产业、浙江杭州的电商产业,产业集聚效应都为当地留住了大量“双创”人才。因此,他建议我省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在支持“双创”工作时,要关注和发挥我省自身固有的产业基础优势,只有立足自身的基础、资源和特色品牌,才能在拓展“双创”空间时寻找到最优方案,进而由独特禀赋的产业带动打造自己的明星企业,为龙江留住更多宝贵人才。

   差异化施策培养高层次人才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取得成效,以人才为支撑的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这就要首先从根本上稳定壮大人才队伍。”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贾德昌说,亟待国家出台更加精准有效的差异化人才支持政策,支持东北振兴发展。

  贾德昌建议,设置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相配套衔接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的专项支持计划或基金,支持引进、培育适合东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所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他告诉记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7年加大了对东北地区高校的人才扶持,对东北地区特聘教授人选放宽年龄限制,鼓励从东部地区招聘优秀人才申报。他建议,国家原有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借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做法向东北倾斜,包括科技部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中组部的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等,增加东北地区配额,尤其是对具有东北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学科。设立振兴东北促进创业和成果转化专项人才基金,加大对发现、培养和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队伍的支持力度,从而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小微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提供人才支撑。设立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出台落地有效的激励奖励措施,大力支持资助前往或留在东北就业、创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给以减免国家助学金贷款、提供廉价或免费公租房、优惠购房贷款等。

   提高技工待遇打造“大国工匠”

  “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更加积极稳健的扶持政策,有步骤地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留住高级技工和‘双创’人才,平稳实现老工业基地转型过渡。”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谷振春建议。

  谷振春提出,国家应针对高级技工、企业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大学生创业人才等重点人群,对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偏远地区实施分类引导政策,在人才租赁住房补贴、人才公寓、人才子女入学方面提供相对应的政策优惠。

  “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打造工匠人才队伍。”谷振春认为,要建设一支数量多、质量高、过得硬的技术工人队伍,关键是提高“蓝领”的地位和待遇,让工匠在社会群体中能“吃香”、有职业声望。他建议,要从顶层上设计人才培养与评价战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甚至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设立“工士”学位,让职业教育学生一技在手,就业有前景,升学有前途。要提高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给予黑龙江等老工业基地一定的财政和政策倾斜,鼓励行业、企事业、社团和公民个人等各种力量办学。要重视和尊重技术技能型劳动者,建立起从薪酬保证到权利保护的完善体系,让技术技能型劳动者有可靠的社会保障和稳定的成长空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给予那些有突出贡献的技工应有的社会地位,激励一线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作者:彭溢 那可)

(责任编辑: 齐雪莹 )